監測腦功能屬于監測麻醉深度中的熱點,其中相關的運算法則則是基于回顧分析大量的腦功能正常成人腦電數據所建立起,例如 AAI\\( 聽覺誘發電位指數\\) 、BIS\\( 腦電雙頻指數\\) 等,然而此類運算法則對于小兒而言是否合適尚未查明,現對小兒麻醉深度監測的相關研究作出綜述,對小兒麻醉深度監測的研究現狀展開探討。
1 較為常用的小兒麻醉深度監測方法
1. 1 腦電熵
腦電熵屬于新型麻醉深度監測方法之一,其具有 3 個特點: 第一,適用于生物信號的分析; 第二,抗干擾能力以及抗噪能力較佳,確定性成分以及隨機成分所混合的信號均可應用; 第三,穩定統計值的估計無須較長的數據。
相關研究通過在兒科手術麻醉深度的監測中應用腦電熵,研究發現,蘇醒前后的熵值均比麻醉期間高,同時通過觀察兒童組以及幼兒組的熵指數、BIS,結果顯示兩組在熵指數以及 BIS 方面存在較強的關聯性,而兩者在嬰兒組中的關聯性則明顯減弱[1]。
1. 2 BIS\\( 腦電雙頻指數\\)
1998 年,美國 FDA\\( 食品與藥品管理局\\) 便批準了由 BIS作為麻醉深度、鎮靜水平等的監測指標。不少相關研究均表明,吸入麻醉藥對于 BIS 而言,存在線性的關聯性。有關研究通過增加地氟醚的吸入濃度,發現了小兒的 BIS 指出出現了線性下降的情況,該研究結果證明了在小兒地氟醚的麻醉深度監測中應用 BIS,可充分反映出麻醉深度的動態變化[2]。
1. 3 CSI\\( 麻醉深度指數監測\\)
CSI 是在模糊邏輯理論等級結構系統的基礎上分析EEG 頻率容量而獲得,其屬于近幾年的新型監測指標之一。CSI 值屬于無量綱變量之一,標度范圍在 0 ~ 100 之間,其鎮靜深度的高低會隨著 CSI 值的增大而降低。其中,CSI 值 <40 分屬于深麻醉狀態,CSI 值在 40 ~ 60 分之間屬于分手術麻醉狀態,CSI 值在 60 ~ 80 分之間屬于淺麻醉狀態,CSI 值在 80 ~100 分之間則屬于清醒狀態。在麻醉深度的監測中,CSI 可體現出意識狀態的動態,在評斷主觀意識中相關性較佳。有關研究通過在異丙酚的效果監測中應用 CSI,結果發現 CSI 和 BIS 的相關系數為 -0. 861,兩組的關聯性較佳[3]。
1. 4 Narcotend 監測方法
Narcotend 監測是以定量腦電圖模式為基礎所進行識別的新型指數,可在麻醉深度的測量中應用,該監測方法通過對 Kuglet 加以利用來實現微機處理、多參數統計,使得腦電圖原始時間點由 A ~ F 的指數進行重新排列,形成 0 ~ 100\\( 清醒 ~ 等電位\\) 。
有關研究在監測嬰幼兒的麻醉深度中應用 Narcotend 監測方法,研究結果發現在小兒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深度監測中應用 Narcotend 監測方法,可有效降低丙泊酚的用量。其次,研究通過在小兒七氟烷麻醉期間對七氟烷的呼氣末濃度、血流動力學參數等展開對比,發現三者之間具有明顯的關聯性[4]。
1. 5 AAI\\( 聽覺誘發電位指數\\)
AEP 是通過聲音來對聽覺傳導通路產生刺激作用,進而通過腦干到達聽覺皮層,最后來到聯合皮層,在清醒狀態下,個體間與個體本身并無明顯差異,同時大部分麻醉藥的劑量變化均與之相關。Daruneter 公司通過應用 ARX\\( 外源輸入自回歸模型\\) 量化 AEP,使得 ARX 指數與麻醉深度形成正比關系,并形成有0 ~ 100 分度的指數,達到實時監測小兒麻醉深度的效果。
2 各個時期小兒麻醉深度的監測
2. 1 嬰幼兒時期
相關研究在小兒麻醉深度的監測中應用 CSI、AAI 以及BIS,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在 10 歲以內的兒童在手術前根據每千克體質量 0. 5 mg 的比例服用咪達唑侖,結果蘇醒期間的七氟烷、術中 BIS、笑氣濃度等均為受到顯著影響[5]。另外,有研究在術前給予小兒應用巴比妥類藥物,結果小兒在手術期間的 BIS 值則相對較低[6]。
另外,有研究指出,對于年齡在 6 個月以內的嬰幼兒而言,無論如何降低七氟烷的濃度,小兒的 BIS 值均無法達到預定值。不同年齡組的 BIS 監測值均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小兒的中樞神經系統未發育成熟,因而腦電活動受麻醉藥的影響也存在差異[7]。
相關研究通過將 54 例年齡不同的兒童分為 4 個組,同時,在七氟醚呼氣濃度達到 1. 5%、2. 0% 以及 2. 5%,記錄下清醒狀態下每一組患兒的腦電熵值與 BIS 值,結果發現在清醒狀態下,0 ~1 歲患兒的腦電熵為 4 組最低,并且腦電熵未受到七氟醚呼氣末濃度的影響[8]。
2. 2 學齡前期
相關研究發現,在硬膜外麻醉的情況下,AAI 僅僅可以應用于監測丙泊酚以及咪達唑侖的鎮靜深度,但無法反映出氯胺酮鎮靜深度。其次,在全身麻醉的條件下給予 2 ~ 8 歲的小兒進行房缺修補術,CSI 可反映出小兒的麻醉深度,然而低溫、體外循環等因素將會對小兒 CSI 變化產生一定的影響[9]。最后,有關研究在給予 9 歲以下的小兒應用丙泊酚復合芬太尼麻醉方式時,采取 AAI 監測方法,可清楚反映出患者是否存在意識[10]。
2. 3 學齡時期
對于學齡時期的兒童而言,BIS 指數與鎮靜深度、麻醉深度等之間存在較佳的關聯性。相關研究通過對 38 例 8 ~16 歲的小兒應用 BIS 監測方法,研究表明 BIS 指數和異氟醚呼末濃度存在良好的關聯性[11]。隨著 BIS 值的降低,血漿中丙泊酚的濃度也會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有研究指出,在丙泊酚麻醉的狀態下,當 BIS 值在 40 ~60 分之間,則屬于中度麻醉,屬于全身麻醉中的理想狀態,當 BIS 值在 60 分以內時,患兒基本上不會知曉手術期間發生過什么事情,若 BIS值長時間高于 60 分,患兒知曉術中的可能性將會增加[12]。
3 結 論
BIS 運算法則是根據成人在麻醉藥物濃度不同、臨床目標點不同的情況下,綜合分析其原始腦電圖而形成的值,而新生兒與成人的腦電圖存在一定的差異,小兒腦要發育成熟并形成突觸需持續到 5 歲,因而 BIS 監測方法在是否使用于小兒麻醉深度的監測上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AAI 監測手段可反映出小兒的意識水平,通過 AAI 監測預測到小兒體動反應、受傷害性刺激反應,因而在小兒麻醉深度的監測中比較適于應用 AAI 進行監測。至于 CSI、NI 以及腦電熵等監測方法,由于現階段相關的研究尚不多,因而還需進一步探討其對于小兒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 韋天全,王毅偉. 小兒麻醉深度監測研究現狀[J]. 廣西醫學,2010,32\\( 04\\) :466 -468.
[2] 高耀星,徐學富. 腦電雙頻譜指數與聽覺誘發電位指數在麻醉深度監測中的研究[J]. 醫學綜述,2010,16\\( 05\\) :745 -747.
[3] 米曉艷,李元海,陳 珂. 七氟烷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安徽醫藥,2011,15\\( 08\\) :1037 -1038.
[4] 蔡世宏. 腦電雙頻指數在麻醉深度監測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2011,49\\( 17\\) :86 -87.
[5] 熊曉煒,駱筱波. 麻醉深度監測在全麻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當代醫藥,2010,17\\( 09\\) :134 -135.
[6] 梁 斌,鄭恒興,謝小偉,等. Narcotrend 麻醉深度監測儀在全憑靜脈麻醉中的應用[J]. 中國自然醫學雜志,2010,12\\( 04\\) : 245 - 248.
[7] 駱智宇. 七氟醚和異丙酚用于小兒麻醉誘導對比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 34\\) :8373.
[8] 周 輝,黃寶生. 麻醉深度監測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09,15\\( 17\\) :2678 -2681.
[9] 周麗萍,張亞軍,賈乃光. 小兒麻醉鎮靜深度監測技術的評價[J]. 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09,23\\( 05\\) : 310 -312.
[10] 婁景盛,鄧小明. 麻醉術中知曉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 臨床軍醫雜志,2009,37\\( 01\\) : 136 -139.
[11] 任子生,李恒林. 全身麻醉術中知曉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0,16\\( 14\\) :2206 -2208.
[12] 洪文學,張仲鵬,宋佳霖,等. 麻醉深度監測方法及儀器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2011,30\\( 05\\) : 781 - 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