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 SARS) 暴發流行以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全社會的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于2004 年1 月1 日正式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 直報系統) ,目前該系統已運行10 年。2011 2012 年該系統中突發中毒事件數量約占所有報告事件數量的 20%,死亡人數約占所有事件死亡人數的80%[1].
同時,隨著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其傳播范圍廣、信息量大、開放性強等特點日益顯現。自 2009年起,我們開展了網絡媒體搜索的每日網絡監測突發中毒事件報道工作( 網絡監測) ,現將 2013 年網絡監測和直報系統中的突發中毒事件進行對比分析,以期探討將網絡監測作為突發中毒事件監測輔助手段的可行性,同時為探索突發中毒事件監測的新途徑和方法提供思路和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 1 數據來源 資料來源于 2013 年網絡監測到的突發中毒事件和 2013 年直報系統中關于突發中毒事件的報告信息。
1. 2 相關定義 突發中毒事件是指在短時間內,毒物通過一定方式作用于特定人群造成的群發性健康影響事件。
1. 3 方法
1. 3. 1 監測方法 每日通過互聯網搜集突發中毒事件相關報道,搜集內容包括: 事件題目、內容、來源及時間等。對搜集到的事件信息進行審核、查重,確定為中毒事件后對內容進行整理,形成獨立文檔并及時上報; 搜索引擎包括百度、新華網、人民網、網易、鳳凰網、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 搜索關鍵詞: 中毒、毒物。對直報系統中突發中毒事件信息定期進行整理,將系統中突發中毒事件詳細附件逐條導出匯總整理和分析。按照事件發生時間、地點和事件名稱對網絡監測和直報系統中的突發中毒事件進行比對,找出相同事件。
1. 3. 2 統計學分析 保存原始網絡監測和直報系統數據記錄,建立數據庫,用 EpiData 3. 1 軟件建立模板,所有數據進行雙人錄入,設置邏輯檢錯和自動跳轉等功能,并進行數據庫一致性比對,對不相符的關鍵變量進行查閱原始調查表的記錄,直至一致性比對相符,保證數據的錄入質量; 用 Excel201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 2013 年網絡監測和直報系統中的中毒事件三間分布等信息進行比較和分析。
2 結果
2. 1 基本情況 2013 年網絡監測共監測到來自139 個中文網站,全國 30 個?。?直轄市、自治區) 關于突發中毒事件報道 302 例; 2013 年直報系統共收到來自全國 30 個?。?直轄市、自治區) 關于突發中毒事件報道 281 例,剔除無詳細附件報告的中毒事件,最終入選 274 例。
2. 2 時間分布 從突發中毒事件發生時間分布上看,網絡監測數據顯示,7 9 和 11 月突發中毒事件發生較多,每月監測到的突發中毒事件 30 例以上( 含 30 例) .1 月和 2 月突發中毒事件發生較少,每月網絡監測到的突發中毒事件小于 10 例; 直報系統顯示,2 9 月,中毒事件發生整體呈現上升趨勢,9 12月呈下降趨勢,見圖 1.
2. 3 地區分布 從突發中毒事件發生地區分布看,網絡監測和直報系統均覆蓋了全國30 個?。?直轄市、自治區) ,網絡監測突發中毒事件中發生最多的前 3個省份依次是廣東( 25 例) 、浙江( 24 例) 和四川( 23 例) ,全年報告事件例數 6 例以內( 不包括6 例)的省份有6 個; 而在直報系統中,排在前 3 位的省份依次為云南( 56 例) 、貴州( 21 例) 和四川( 21 例) ,其中云南省報告的突發中毒事件明顯高于其他各省,占直報系統報告總數的 20. 44%,全年報告事件例數 6例以內( 不包括6 例) 的省份有15 個,見圖2.
2. 4 中毒人群 從突發中毒事件中毒人群分布看,網絡監測的事件中排在前 3 位的依次是工人、學生和農民,占網絡監測事件總數的 25. 82% ( 79 例) 、16. 34% ( 50 例) 和 8. 17% ( 25 例) ,此外,有 108 例突發中毒事件中毒人群構成不詳,占突發中毒事件總數的 35. 29%.而在直報系統中,農民發生中毒事件 103 例,占中毒事件總數的 37. 59%,學生和工人排在第 2、3 位,分別占中毒事件總數的 18. 98%和 16. 79%,見表 1.
2. 5 事件分類 從突發中毒事件分類看,網絡監測和直報系統均以食物中毒事件所占比例最高,分別占 50. 99% 和 82. 12%,其次為其他中毒,分別占28. 81% 和 10. 95% ,職業中毒所占比例最低,分別占 20. 20%和 6.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