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開顱手術的麻醉要求需要誘導平穩,鎮靜、鎮痛充分,從而能明顯降低患者的腦組織代謝能力和顱內壓,為手術操作創造一個適宜的條件.舒芬太尼是一種新型激動劑,主要激動μ阿片受體,起效快,具有高選擇性,能維持循環系統功能穩定,普遍應用于臨床麻醉.本研究觀察比較了行開顱手術的患者應用等劑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麻醉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行開顱手術的病患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5.7歲;ASAⅠ~Ⅱ級,體重45~70kg,平均體重64.5kg,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時間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術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和魯米那0.5mg.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即建立下肢靜脈通道,靜滴復方乳酸林格液,同時面罩吸氧,手術前,兩組患者均靜注咪唑安定2mg,在此基礎上,觀察組使用舒芬太尼0.7μg/kg,對照組則使用芬太尼4μg/kg,并同時給予兩組患者丙泊酚1.5mg/kg,肌松劑阿曲庫銨0.6mg/kg,5min后插管,控制呼吸,術中均采用靶控輸注丙泊酚5~8mg/(kg·h)和阿曲庫銨0.6mg/(kg·h)以維持麻醉。另外,切皮前觀察組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術中每當效果即將消失,再次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對照組則給予芬太尼3μg/kg;術中適時給予芬太尼為1.5μg/kg,兩組均在手術結束前約20min,停用阿曲庫銨,手術結束后停用丙泊酚。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資料數據分析,計量資料表示采用x珚±s,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依次從心率、血壓、平均動脈壓、麻醉蘇醒時間等幾方面比較兩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誘導前兩組的SBP、DBP、HR無明顯差異,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在麻醉誘導后觀察組在插管、去骨瓣時、拔管時的HR、MAP、SBP、DBP均較對照組更穩定;觀察組術后清醒時間和氣管拔管時間也明顯比對照組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各時段血流動力學變化的比較結果,見表1;兩組的蘇醒時間比較結果,見表2.【表1.表2】
3 討論
對于開顱手術,麻醉深度要求比一般普通手術更高,選用麻醉藥不當,可致顱內壓升高,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對接受開顱手術治療的患者,只有選擇適宜的麻醉藥物,才能積極預防和治療顱內壓升高,達到較好的麻醉效果。實施麻醉的過程中,與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可以有效抑制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因此,舒芬太尼用于麻醉后對人體心血管系統產生的抑制效果更小。此外,由于舒芬太尼是一種強效阿片類鎮痛藥,與阿片受體的親和力極強,而且其代謝產物去甲舒芬太尼也有鎮痛效應,強度與芬太尼相當;舒芬太尼的分布容積相對較小,與芬太尼相比,其藥物清除率更高,消除的半衰期較短,藥物作用的持續時間及患者蘇醒時間也較短,鎮痛作用持續時間較長,且反復給藥極少在患者體內發生蓄積作用。相對于μ2受體,舒芬太尼對μ1受體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鎮痛的實際時間要比呼吸抑制的實際時間更長。而且舒芬太尼靜脈麻醉對患者循環功能抑制作用更小,從而保證了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更適于老年患者和心血管手術的麻醉。舒芬太尼麻醉時抑制應激反應的效果優于芬太尼,對呼吸系統的影響也呈劑量依賴性,其不良藥物反應惡心、嘔吐和胸壁僵硬等作用也與芬太尼相似.因此,該藥物較芬太尼更適合用于接受開顱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麻醉.全身麻醉時,舒芬太尼可采用3種給藥方法:誘導期總量一次給予,一定劑量誘導后持續靜脈滴注維持或一定劑量誘導后術中按需追加。舒芬太尼比芬太尼起效更快,鎮痛作用較強,對于麻醉誘導時減輕患者氣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應有明顯的作用,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劉鯤鵬,廖旭,薛富善.舒芬太尼的藥理學和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09,8(6):454.
[2]江濤,陳新忠,謝堅,等.功能區膠質瘤的術中直接電刺激判斷核心手術技術[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5,10(4):148-150.
[3]陳新忠,張建偉,王保國,等.舒芬太尼術后鎮痛在顱腦手術患者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24(9):753-755.
[4]馬孝武,原高明,邢群智,等.舒芬太尼與芬太尼在神經外科手術麻醉中的應用比較[J].河南醫學研究,2011,20(1):50-52.
[5]金昔陸,池志強.阿片受體激動劑舒芬太尼的藥理作用和應用[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09,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