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是三叉神經分布區內陣發性劇痛反復發作的一種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該病治療方法較多,包括藥物治療、神經阻滯治療、半月神經節化學毀損術、微血管減壓術及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神經節射頻溫控熱凝術等。其中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神經節射頻溫控熱凝術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但在穿刺針刺入半月節、在半月節內調節針尖位置及射頻加熱過程中伴隨的劇烈疼痛讓患者常無法堅持完成手術.近年來靜脈麻醉尤其是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廣泛用于三叉神經痛射頻溫控熱凝術,但該麻醉方法引起的呼吸抑制問題又備受關注。舒芬太尼抑制呼吸的機理主要是通過激動腦干呼吸中樞 μ 受體產生劑量依賴性呼吸抑制。其代謝產物(去甲舒芬太尼)的藥理活性仍為舒芬太尼的 1/10,由此舒芬太尼的作用時間更持久.有研究發現,異丙酚與舒芬太尼可能分別作用于呼吸中樞的不同受體 GABAA 受體和 μ受體,而兩種受體影響自主呼吸調控的不同環節和CO2通氣反射通路的不同位置,聯合應用時兩種效應可相互累加,使呼吸自主節律、頻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可見丙泊酚復合舒芬太尼用于臨床麻醉時呼吸抑制呈協同作用.地佐辛為一種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主要作用于脊髓 κ 受體,產生較強的鎮痛作用,對μ 受體產生不同程度拮抗作用,不產生典型的μ受體依賴,故而呼吸抑制,嘔吐等不良反應較小.地佐辛單次靜脈注射 15 min 起效,可持續 6 h 有效,經肝代謝,代謝物隨尿排出.地佐辛鎮痛作用強是哌替啶的 5 ~ 9 倍.地佐辛的不良反應輕,主要是靜脈注射后呈一過性的輕度惡心、嘔吐、頭暈、困倦等.治療劑量時一般無明顯呼吸抑制作用,并且納洛酮能迅速、完全的拮抗此作用,目前尚未報到有致命性呼吸抑制現象,但是呼吸儲備量不足的患者仍需慎用.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選擇需要接受半月神經節射頻溫控熱凝術的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第2 支及或第3 支)患者80 例,美國醫師學會分級(ASA)Ⅰ ~ Ⅱ。年齡在 55 ~85 歲,體重 45 ~81 kg,男性 25 例,女性 55 例。既往無嚴重心腦、肝腎疾病史和相關藥物過敏史。
2 方法
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 例:舒芬太尼 + 丙泊酚(S 組)和地佐辛 + 丙泊酚(D 組)。術前常規禁飲禁食8 h,病房開放靜脈通路。入手術室后,予持續NIBP,SpO2,RR,ECG 監測,鼻導管吸氧3 L·min- 1,常規阿托品 0. 3 mg 及托烷司瓊 5 mg 靜注。術前5 min,S 組舒芬太尼 2 ~ 3 μg,D 組地佐辛 3 mg 分別靜脈注射。手術在 CT 引導下進行,穿刺針刺入卵圓孔后接射頻溫控電極針,分別行感覺(100 Hz),運動(2 Hz)刺激試驗。感覺刺激0.3 V 以下相應皮膚支配區出現異感,該數值兩倍以上的刺激未能引起運動反應說明針尖位置準確,開始靜脈麻醉。S 組靜注舒芬太尼2 ~3 μg,D 組靜注地佐辛3 mg,兩組均靜脈持續泵注丙泊酚4 ~6 mg·kg- 1·h- 1.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開始射頻消融。治療過程中視患者的反應酌情追加丙泊酚。持續監測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呼吸頻率(RR)、脈搏氧飽和度(SpO2).
3 觀察指標
記錄麻醉誘導前(基礎值)、穿刺時、射頻消融過程中和術畢時 SBP,DBP,HR,RR,SpO2;記錄丙泊酚用量及術后清醒時間;觀察術中麻醉鎮痛效果;記錄手術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如肢體活動、呼吸抑制(呼吸暫停、舌后墜)等發生情況。
4 麻醉鎮痛效果分級標準
Ⅰ級:患者安靜,術中無肢體活動;Ⅱ級:術中患者輕微無意識肢體活動,但不影響手術操作;Ⅲ級:術中患者有明顯肢體活動,影響手術操作;以(Ⅰ +Ⅱ)或者(Ⅰ + Ⅱ + Ⅲ),計算總有效率.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6. 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x珋 ± s),組間比較采用成對 t 檢驗,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數據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 0. 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1 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表1】
2 麻醉鎮痛效果
S 組麻醉鎮痛總有效率為 97. 5% ,D 組麻醉鎮痛總有效率為 9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 05)。見表 2.【表2】
3 清醒時間、丙泊酚用量及呼吸抑制的比較
兩組術后清醒時間和丙泊酚用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 05),與 S 組比較 D 組不良反應中呼吸抑制發生率降低(P <0. 05)。
4 SBP,DBP,HR,RR 和 SpO2的基礎值比較
基礎值比較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 P >0. 05); 組內比較: 與基礎值比較,兩組在穿刺時RR,SPO2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 05),麻醉手術過程中 SBP,DBP,HR,RR,SpO2均降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 05);組間比較:S 組穿刺及術中 RR,SpO2均低于 D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 05).SBP,DBP,HR 無差異。
討 論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基礎值相比兩組術中 SBP,DBP,HR,RR,SpO2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兩種麻醉方法都可以達到一定的麻醉深度。兩組鎮痛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在穿刺及射頻消融過程中 SBP,DBP,HR 比較無明顯差異;丙泊酚用量也基本相同,表明地佐辛與舒芬太尼均可達到滿意的鎮痛效果。兩組術后清醒時間無差異表明地佐辛與舒芬太尼一樣可以使患者術后快速蘇醒。
舒芬太尼組穿刺及術中 SpO2均低于地佐辛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呼吸抑制發生率舒芬太尼組 13例,地佐辛組 4 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兩組都有呼吸抑制,但地佐辛組呼吸抑制明顯少于舒芬太尼組。
在三叉神經痛射頻消融手術穿刺針進入半月神經節及在半月神經節中調節針尖位置時,往往伴隨劇烈疼痛,可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患者有時無法配合完成手術,同時老年患者及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有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可能。目前使用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可以減輕這一痛苦及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但顧慮是行感覺刺激時患者意思不清及感覺遲鈍不能很好配合,本研究使用地佐辛,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可以始終保持意思清醒,且所有病例在0. 3 V 以下均引出相應皮膚支配區的異感,表明使用地佐辛,患者可有效配合完成手術。
本研究結果表明地佐辛用于三叉神經痛射頻消融手術的麻醉,不會影響患者在術中的配合,可以有效的起到鎮痛效果,減少心率及血壓的變化,術后患者可以快速清醒。同時雖有呼吸抑制的發生但與舒芬太尼相比顯著減少,這也可能與丙泊酚的使用有關。因此我們認為地佐辛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三叉神經痛射頻消融手術的麻醉,但在與丙泊酚并用時仍應注意呼吸抑制的發生。
[ 參 考 文 獻 ]
[1]ZAKRZEWSKA JM,LOPEZ BC. Trigeminal neuralgia[J]. ClinEvid,2005,(14):1669 - 1677.
[2] 曾慶文。 三叉神經痛治療現狀與進展[J]. 實用疼痛學雜志,2008,4(3): 219 -222.
[3] 倪家驤。 CT 引導射頻熱凝術治療三叉神經痛[J]. 中國疼痛醫學,2005,11(2): 183 -186.
[4]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等。 現代麻醉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524.
[5] 許欣,李強。 阿片受體與呼吸調控的研究[J]. 實用醫藥雜志,2003,9(2): 78 -79.
[6] KASHIWAGI M,OKADA Y,KUWANA S. A neuronal mecha-nism of propofol-in-duced central respiratory depression in newborn rats[J]. Anesth Analg,2004,99(8): 49 - 55.
[7] 張毅,張咸偉,田玉科,等。 地佐辛用于術后靜脈自控鎮痛的效果評價[J]. 臨床麻醉學雜志,2003,19(5):265 -267.
[8] ROBRET I,COHEN W,THOMAS E,et al. Serial intravenousdoses of dezocine,morphine,and nalbuphine in the managementof postoperative pain for outpatients[J]. Anesth Analg,1993,77(3): 533 -539.
[9] COHEN RI,EDWARDS WT,KEZER EA,et al. Serial intrave-nous doses of dezocine,morphine,and nalbuph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for outpatients[J]. Anesth Analg,1993,77(3): 533 - 539.
[10] 涂學云,余守章,李有武,等。 噴他佐辛與嗎啡用于老年人術后靜脈鎮痛效應的比較[J]. 廣東醫學,2010,31(10):1228 -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