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醫學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麻醉技術的不斷提升,手術的適應證得到不斷擴展,很多疾病通過手術治療取得了顯著的療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麻醉相關感染的發生率也呈現顯著的上升趨勢,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麻醉相關感染的發生,不僅會影響到手術的臨床療效,同時還會導致患者病情復雜化,增加患者的住院時間和經濟負擔。本研究通過對醫院收治的手術患者麻醉方式的分析,探討手術患者感染的相關因素,為臨床有效降低麻醉相關感染的發生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取自2012年7月一2013年1月在醫院手術室行手術治療的患者4 600例,其中男性2 606例,女性1 994例;年齡25^46歲,平均<31. 54士8. 74\\)歲。所有患者人院后均給予完善胸部X線片、血常規、尿液分析等輔助檢查,排除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存在相關感染性疾病的患者。4 600例手術患者中有4 300例采用全身麻醉,300例采用腰麻等其他麻醉方式進行手術。
1. 2、研究方法在.
4 300例全身麻醉的患者中,隨機選取其中300例作為觀察組,300例采用其他麻醉方式進行手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患者感染的發生情況。在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中,隨機選取其中3 600例患者,將其分為A1,A2,B1,B2,C1,C2,D1,D2,E1、E2,F1,F2組,共12組,每組300例。其中A1組患者麻醉采用一次性使用麻醉氣體過濾器,A2組患者麻醉不采用一次性使用麻醉氣體過濾器;B1組患者麻醉采用一次性使用吸氧面罩,B2組患者麻醉采用定期消毒的吸氧面罩;C1組患者麻醉采用氣體消毒麻醉喉鏡片,C2組患者麻醉采用消毒液消毒麻醉喉鏡片;D1組患者麻醉采用一次性使用麻醉喉鏡片,D2組患者麻醉采用消毒液消毒麻醉喉鏡片;E1組患者麻醉采用一次性使用麻醉呼吸回路,E2組患者麻醉采用每個星期消毒2次的麻醉呼吸回路;F1組患者在術前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F2組患者在術前沒有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對比各組患者在不同的麻醉方式下發生手術患者感染的情況。
1. 3、統計分析采用SPSS 17. 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丫檢驗,PGO. 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麻醉方式引發手術患者感染的相關因素
通過對比各種患者的感染率以探討麻醉方式引發手術患者感染的相關因素,結果發現,麻醉過程中的麻醉氣體過濾器、吸氧面罩、麻醉喉鏡片及其消毒方式、呼吸回路以及術前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均是影響手術患者感染的相關因素\\(PGO. 05\\),見表to2. 2觀察組與對照組手術患者感染率對比觀察組采用全身麻醉,其手術患者感染的發生率為4.0000,對照組采用除全身麻醉外的其他麻醉方式,其感染的發生率為0.6700,觀察組患者手術患者感染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GO. 05\\),見表2.
3、討論.
隨著麻醉技術和設備的廣泛使用,與麻醉相關的感染的發生率逐漸升高,尤其是下呼吸道的感染[5]?,F代的麻醉技術尤其是全身麻醉,往往需要使用各種麻醉設備,包括麻醉氣體過濾器、吸氧面罩、麻醉喉鏡片、呼吸回路等。這些麻醉設備和患者的呼吸道直接相通,如果這些麻醉設備沒有得到正規、徹底的消毒或者更換,極易成為細菌定植的場所,隨著麻醉時對這些設備的使用,細菌進人患者呼吸道,容易引起患者的感染麻醉相關感染的發生,對患者術后的康復會造成嚴重不良的影響。
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過程中,患者的呼吸道與外界的空氣直接相通,鼻腔內纖毛、赫液等對細菌的吸附和排除作用完全消失,帶有外界細菌以及口腔、鼻腔細菌的分泌物可隨著麻醉設備的氣體通路進人下呼吸道[7]。此外,由于氣管插管是侵人性操作,不可避免的會對患者呼吸道赫膜造成損傷,而呼吸道赫膜損傷可刺激呼吸道增加分泌物的分泌,這些分泌物在呼吸道內積累,為進人呼吸道的細菌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繁殖場所,隨著細菌的大量增殖,可引起患者發生麻醉相關性感染。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率為`7. 00%,而對照組的感染率僅為0.6700,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說明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麻醉相關性感染,這與涂其忠的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在本研究中,采用一次性使用麻醉氣體過濾器、一次性使用吸氧面罩、氣體消毒麻醉喉鏡片、采用一次性使用麻醉喉鏡片以及一次性使用麻醉呼吸回路均可以有效減少麻醉相關感染的發生率,這與馬雪的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使用一次性物品的患者均未發現有麻醉相關感染的發生,這說明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對減少麻醉相關感染的發生有積極的意義。在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方面,通過術前預防性的用藥,維持手術過程中患者達到抗菌藥物的有效血藥濃度,對預防和及早控制感染有積極的意義,袁曉英對手術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抗感染的臨床應用價值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盡量正規、合理使用消毒麻醉設備,積極采用一次性使用麻醉氣體過濾器等麻醉相關物品以及術前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抗感染能夠有效降低麻醉方式引起的手術患者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鄭民華,馬君俊.微創技術推動現代外科發展的現狀〔J].臨床外科雜志,2013,21<1\\):9-10.
2.張麗娟.呼吸道感染與麻醉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1\\):133-134.
3.吳新海,鄭利民.手術部位感染與麻醉相關因素分析進展[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2,33\\(9\\);627-629,650.
4.邢紅霞,張紅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規范預防醫院感染[J].
5.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8\\);793-793.
6.李彥明.呼吸道感染與麻醉的相關性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2,18\\(12\\);1687-1689.
7.劉海燕,羅輝,劉海英,等.呼吸道感染與麻醉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9\\);94-96.
8.王小明.麻醉后引發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6\\);3-4.
9.劉彩林,朱旭慧,孫自墉,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分離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1,11\\(3\\);219-223.
10.涂其忠.不同麻醉方式手術室感染情況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1,9\\(24\\);57.
11.馬雪.麻醉方式與手術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0\\);4227-4228.
12.袁曉英.2457例手術患者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分析[J].抗感染藥學,2010,7<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