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全身麻醉誘導處理時,常會因為麻醉藥物與氣管插管的刺激,引發患者短暫卻強烈的心血管反應,從而造成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產生波動,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同時增高心肌缺血風險。故而,在全身麻醉誘導時,必須選擇好合適的麻醉藥物與方式。當前,臨床常用的靜脈麻醉誘導藥物主要是丙泊酚與依托咪酯,這兩種藥物起效都很快,同時易于患者蘇醒,但是兩種藥物藥理學特性不同,故而單獨使用各有利弊,但都很難保障患者心血管系統的平衡。比如說依托咪酯誘導時,對心血管系統不會產生抑制作用,對于低血壓患者與老年患者比較適用,但是在氣管插管時則容易引發心率與血壓升高;丙泊酚誘導時能抑制氣管插管時的心血管系統興奮,可是卻容易造成插管前與插管后心率異常與低血壓等。為此,這些年,臨床將這兩種藥物聯合誘導麻醉應用在手術患者中,取得了比較良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分析老年人麻醉中丙泊酚與依托咪酯聯合誘導的作用,我院展開了相關研究,現將結果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11年8月~2013年4月接待的老年擇期全麻手術患者40例,經ASA評定知皆為Ⅰ~Ⅱ級患者,皆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經常規、臨床及病理檢查等,排除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同時也排除內分泌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此外本次研究中并無病理性肥胖患者。隨機將40例患者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自20例,其中對照組:男患12例、女患8例;年齡在66~79歲之間,均值為70.6±3.3歲。研究組:男患13例、女患7例;年齡在65~78歲之間,均值為70.4±3.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經統計學分析可知差異系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在麻醉前半小時皆肌注0.1g魯米那與0.5mg阿托品,當進入手術室后及時開放他們的上肢靜脈通路,并將(8~10ml/(kg·h))乳酸林格液輸入,同時常規監測患者的ECG、BP及SpO2等。所有患者在面罩吸氧后將0.01mg/kg的長托寧、50mg的2%利多卡因、3μg/kg的芬太尼依次注入,待三分鐘后采取本次研究的兩種方式進行麻醉誘導。其中對照組采用0.12mg/kg維庫溴銨+0.8mg/kg的丙泊酚進行術前麻醉誘導,而研究組則先以0.3mg/kg的依托咪酯麻醉誘導后再以對照組的方式繼續誘導。兩組患者在麻醉誘導后,大約2~3分鐘待患者的肌肉松弛后,采用氣管插管處理,插管應準確與謹慎及快速,盡量保證在半小時內完成。
1.3觀察指標: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在麻醉誘導前、麻醉誘導中、氣管插管后三個時點的血壓(收縮壓(SBP)與舒張壓(DBP)與心率(HR)情況,并進行對比分析。其中,將患者心理溝通靜臥十分鐘后的血壓作為基礎值,其中 觀 察 時 血 壓 降 幅 在 基 礎 值20%視 為 低 血 壓 (或 者 降 低 到80mmHg)。
1.4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相關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以P<0.05差異作為統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2結果
研究組患者麻醉誘導后,血壓、心率同麻醉誘導前相較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而對照組患者麻醉誘導后,血壓與心率有明顯下降,相較于麻醉誘導前差異性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同時與該時點研究組相較,差異性顯著(P<0.05),也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插管后血壓與心率相較于麻醉誘導前皆有一定上升,但是組內相較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分析見表1所示。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點,若采取手術治療,必須給予麻醉誘導處理,而通常情況下又以全身麻醉為主。全麻誘導時,除了要保證麻醉深度的適宜與麻醉效果的可靠外,還要求盡量維持患者機體的平衡,尤其是循環平衡,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從而預防重要臟器血供不足而并發其他病癥。為此,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誘導相關問題依舊是麻醉醫師必須深入研究與探討的課題。從近幾年相關臨床研究來看,丙泊酚與依托咪酯當屬麻醉臨床最為常見也應用最為廣泛的麻醉藥物,起效很快,時效很短,易于蘇醒,且蘇醒后不良反應很少,故而得到了臨床麻醉醫師的肯定。不過,兩者單獨使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與缺陷,比如說依托咪酯單次誘導后對血流動力學改變不大,能保持血液循環的穩定,適合于老年患者,但是在氣管插管時往往會引發患者明顯的心率搏動;而丙泊酚單用時,能對心臟收縮產生很強的抑制,故而會明顯降低心輸出量,造成血流減慢,如有研究顯示單次靜注2mg/kg丙泊酚后,患者的DBP、SDP及左心室每搏做功分別下降19%、28%及3%,并且心率也會隨著該藥劑的增加而減慢,從而引發低血壓。為此,近幾年臨床麻醉誘導將兩者聯合應用在實際工作中,取得了比較良好的麻醉誘導效果,這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研究組采用丙泊酚與依托咪酯聯合誘導,而對照組單用丙泊酚麻醉誘導,其結果顯示研究組在麻醉中出現低血壓的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氣管插管后雖然血壓與心率有一定變化,但都不會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可見丙泊酚與依托咪酯聯合誘導適合于老年患者應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茂芳,肖金輝.丙泊酚與依托咪酯聯合誘導用于老年人麻醉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1,32(35):7483-7484
[2]陳潛沛,文四成,李夏桃等.依托咪酯脂肪乳聯合小劑量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人胃鏡檢查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16):89-90
[3]劉永材,倪洪湖,謝永香等.依托咪酯聯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無痛胃腸鏡檢查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2011,31(12):52-53
[4]沈苓.依托咪酯與丙泊酚聯用于老年患者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效果比較[J].實用疼痛學雜志,2012,8(3):208-209
[5]楊?;?,王冰馮,丹鳳等.地佐辛復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人無痛胃鏡的優勢[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3,26(10):677
[6]盧貴明,趙崇漢,陳珍愛等.地佐辛聯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人無痛胃腸鏡檢查的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3):1797-1798
[7]佟華麗,付海波,尹靜等.靶控輸注依托咪酯、丙泊酚靜脈麻醉在門診老年男性患者膀胱鏡檢查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10):95-96
[8]牛金柱,李坤,蘭海濤等.依托咪酯維持麻醉應用于老年患者逆行胰膽管造影術中腦電雙頻指數和血流動力學變化[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25(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