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rupture\\)或糜爛\\(erosion\\),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它是包括不穩定心絞痛,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系列臨床病征。研究表明,炎癥反應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病的主要因素。阿托伐他汀在治療冠心病方面療效顯著,能減少 ACS 的發生,與其減輕炎性反應、改善內皮功能有關。本研究通過觀察 ACS 患者應用阿托伐他汀,檢測炎癥因子\\(C 反應蛋白、血 BNP\\)水平,探討阿托伐他汀抗炎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選取自 2012 年 9 月至 2012 年 12 月在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就診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患者 132 例。其中男 82 例,女 50 例,年齡 50 -75 歲,平均 66.5 歲。納入標準:
急性冠脈綜合征包括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穩定型心絞痛\\(UA\\),急性心肌梗死依照 2012 年急性心肌梗死診治指南診斷標準:心臟標志物\\(cTNT 增高或增高后下降,超過參考值上限 99 百分位\\(1 倍\\),合并以下至少 1 項心肌缺血壞死證據,心肌缺血的臨床癥狀,ECG 新的心肌缺血改變:ST - T 改變或新發 LBBB,病理性 Q 波,影像學顯示新的心肌活力喪失或區域性室壁運動異常。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標準根據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學分會診的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診斷與治療。排除標準:對阿托伐他汀藥物過敏、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颊叩幕举Y料\\(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職業、吸煙史、飲酒史\\)無統計學差異。
1. 2 治療方法:兩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 \\( 輝瑞,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 1 次口服\\)治療。療程為 4 周。期間有不良反應或肝酶學升高超過 3 倍的停藥觀察。
1. 3 檢測方法:抽取全部入選者禁食 12h 后的次日清晨空腹血10mL,置于含有抗凝劑和分離膠的抽血管中,并分離血清\\(3000r / min,10min\\) ,存 - 70℃ 冰箱中待測。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 Bayer165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次性檢測血甘油三酯、血總膽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BNP、C 反應蛋白。試劑盒由于北京生物公司提供,操作步驟嚴格按說明書進行。
1. 4 隨訪期間失訪和藥物不良反應情況記錄:隨訪期間,口服阿托伐他汀患者發生頭暈 1 例,經對癥治療后好轉,繼續治療。不良事件發生率占 1%。
1. 5 所有資料輸入計算機,建立 Excel 軟件建庫,采用 SPSS19.0 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 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 標準差\\(x珋 ±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內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P < 0. 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 1 兩組血脂比較: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 TC、TG、LDL - C、HDL - C 水平均明顯降低\\( P < 0. 05\\) 。見表 1?!颈?】
2. 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急性心肌梗死組血 CRP、BNP 明顯高于 UAP 組,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 CRP、BNP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 P < 0. 05\\)。見表2?!颈?】
3 討 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類疾病,在我國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的特點,炎癥反應是 ACS 的始動因素。循證醫學證明,阿托伐他汀類藥物除具有確切的調脂作用外,還有獨立于調脂作用以外的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改善內皮功能、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斑塊穩定,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等作用。
炎癥反應中有眾多的具有強大的生物活動的炎性因子參與。他們能介導多種炎癥反應,與 ACS 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CRP、BNP 是重要的炎癥因子,主要用于判斷或預測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發展及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CRP 不僅是炎癥標志物,而且本身還直接參與炎癥反應,具有級聯放大炎癥反應的作用。血 BNP 是心室分泌的內分泌活動肽類激素,最近研究發現心肌缺血是導致其大量分泌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組血 CRP、BNP 明顯高于 UAP組,提示血 CRP、BNP 可作為監測病情的生化指標。同時本研究還顯示,與治療前比較,兩組血清 C 反應蛋白、血 BNP 水平較前均降低\\(P < 0. 05\\)。阿托伐他汀可降低 ACS 患者血 C 反應蛋白、血 BNP 水平,阿托伐他汀通過抗炎作用治療 ACS 的一個重要方面??傊?,阿托伐他汀不僅能穩定粥樣板塊,而且能降低炎癥反應,副作用少,臨床治療效果確切。
參考文獻:
[1] Ishikawa A,Immura T,Hatakeyama K. Possible contributionof C - reactive protein within coronary plaque to increasingits own plasma levels across coronary circulation[J]. AmCardiol,2009,98\\(5\\):611 -618.
[2] O'Gara PT,Kushner FG,Ascheim DD. 2013 ACCF / AHA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 - 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Foundation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 Circulation,2013,127\\(4\\):362 - 425.
[3] 他汀類藥物預防缺血性卒中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專家組.他汀類藥物預防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專家建議[J]. 中華內科雜志,2007,46\\(1\\):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