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脈綜合征\\( ACS\\) 主要由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引起,可分成 ST 段抬高型和非 ST 段抬高型,炎癥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進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阿司匹林不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且有抗炎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種新的抗血小板藥物,但目前對于這兩種藥物聯合應用的療效國內研究報道的較少,通過本文的研究探討聯合用藥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
1 臨床資料
1. 1 一般資料 2007—2011 年入住我院 90 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納入本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單用阿司匹林的 50 例患者納入 A 組,聯合應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40 例的患者納入 B 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吸煙史、家族史、高血壓病史等方面無明顯差別\\( P >0. 05\\) ,見表 1?!颈?】
1. 2 治療方法 A 組患者每天口服 100 mg 阿司匹林,B 組患者接受每天 100 mg 阿司匹林和 75 mg 氯吡格雷的聯合治療,時間均為 1 個月,所有患者無其他干預治療。
1. 3 監測指標 患者血液中超敏 C-反應蛋白\\( hs-CRP\\) 和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作為監測指標,分別監測兩組患者治療 7 d 和 30 d 后血液中 hs-CRP 和 TNF-α 的值。
1. 4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17. 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χ2和t 檢驗\\( 成組 t 檢驗和配對 t 檢驗\\) 比較各組間結果,檢驗水準 α =0. 05\\( 雙側\\) 。
2 結果
兩組患者 hs-CRP 和 TNF-α 比較見表 2?!颈?】
3 討論
2010 年,陳羅文提出動脈硬化是一種炎癥性疾病,后來逐漸被接受。眾所周知,動脈粥樣斑塊的不穩定和破裂是急性 ACS 主要發病機制。
研究已經證明阿司匹林不僅能夠阻止血小板的聚集,而且能減弱冠狀動脈的炎癥反應; 最近的研究表明,氯吡格雷通過抑制白細胞 CD62配體的表達也能減弱冠狀動脈的炎癥反應,同時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24 h 前,應用氯吡格雷可降低血清中 hs-CRP、CD40L 和 IL-6 的水平。趙嫣等報道氯吡格雷能降低冠脈的炎癥反應、阻止動脈硬化的形成。但對于聯合應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療效報道的較少。
文獻報道,hs-CRP 和 TNF-α 是最有價值的兩種炎癥因子,他們不僅是炎癥反應抗原,而且可以預測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進展。
我們的研究表明,治療 7 d 后,患者血清中 hs-CRP 和TNF-α 的水平明顯降低,治療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雙抗血小板治療,可有效改善急性 ACS 患者心功能。治療 30 d 后,患者血清中hs-CRP 和 TNF-α 的水平進一步降低 ,而且聯合用藥比單用阿司匹林效果更明顯\\( P < 0. 05\\) 。結果表明,聯合應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阻止炎癥的發生。臨床試驗已經證明,長期聯合應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明顯降低急性ASC 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我們的研究也表明長期聯合用藥對患者是有利的。
綜上所述,采用雙抗血小板治療急性 ACS 患者,可明顯降低其血清中 hs-CRP 和 TNF-α 的水平,不僅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且有抗炎作用,改善患者心功能。但是由于本研究樣本偏小,隨訪時間短,故結論的推廣有其局限性,研究結果有待進一步證實。
參考文獻:
[1] 陳羅文. 單抗血小板與雙抗血小板治療對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 11\\) :222 -223.
[2] 陳灝珠,林果為. 實用內科學[M]. 13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1504 -1522,1494 -1504.
[3] 陸再英,鐘南山. 內科學[M]. 7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1 - 2.
[4] 孟令波,史新長. 氯吡格雷治療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臨床觀察[J]. 中原醫刊,2008,35\\( 8\\) : 80.
[5] 周海棠,宋建平. 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血小板活化的干預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 12\\) : 15 -17.
[6] 湯洪順. 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療[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08,19\\( 6\\) : 347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