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高脂血癥是指血漿或血清中一種或多種脂質的含量超過正常高限時的病癥,一般以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降低和(或)甘油三酯增高(triglyceride,TG)為主要特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攝入的脂質快速增加,導致高血脂癥的發病率逐年攀升。根據調查顯示,我國 18 歲以上血脂異常人群已經達到 1.6 億,在 35 歲以上的人群中,有 2500 萬人同時患有高血壓和高脂血癥,血脂異常和高血脂癥已經嚴重威脅我國人群特別是中老年人群的身體健康.普羅布考(又名丙丁酚)是一種抗脂質氧化劑,具有公認的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是臨床上較新的調節血脂藥物。其降脂作用是通過降低膽固醇合成與促進膽固醇分解使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從而達到調節血脂的目的.本文通過對 264 例高脂血癥的試驗設計和觀察,研究進口普羅布考對高脂血癥的治療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納入符合要求的高脂血癥患者 264 例,應用優效性設計,并隨機分為實驗組(普羅布考)和對照組(安慰劑),其中實驗組127 例,對照組 137 例。納入標準:(1) 簽署知情同意書;(2)年齡≥20 歲;(3) 4.14 mmol/L(160 mg/dL)≤LDL-C<6 mmol/L(232mg/dL);TG<4.5 mmol/L (398 mg/dL);(4) 兩年冠心病風險<10%.排除標準:(1)冠心病患者;(2)對普羅布考有過敏史或特異性反應;(3)男性 QTc 間期 >450 ms;女性 QTc 間期 >470 ms;(4)嚴重肝腎功能不全;(5)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等。
1.2 實驗方法
兩組患者分別接受為期 8 周的普羅布考(250 mg)或安慰劑(0 mg)治療,口服,1 片 / 次,2 次 / 天。服藥后第 4 周±3 天、第 8 周±3 天訪視,分別在訪視 0、訪視 2、訪視 3 時檢測 TC、TG、LDL-C 和 HDL-C、oxLDL 等血脂指標,進行療效評價。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AS 9.2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TC、LDL-C、TG、HDL-C 及其改變量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服藥前后改變量進行組間比較。兩組變量比較用 Wilcoxon 秩和檢驗。以 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實驗前兩組受試者在民族、性別、血壓、身高、體重等人口學資料和疾病情況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 1.【表1】
2.2 血脂指標檢測結果
2.2.1 TC 與 LDL-C 變化 結果顯示,TC 與 LDL-C 在不同中心與組別間有差異。4 周時,普羅布考組低于安慰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38,P<0.0001);8 周時,普羅布考組低于安慰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94,P<0.0001)。TC 較基線的下降百分比在普羅布考組和安慰劑組中分別為 4 周:18.17±13.18%和 3.60±12.71%;8 周:18.86±13.85%和 2.73±12.80%.4 周時,普羅布考組低于安慰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62,P<0.0001);8 周時,普羅布考組低于安慰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64,P<0.0001);LDL-C 較基線的下降百分比在普羅布考組和安慰劑組中分別為為 4 周:17.93±18.65%和 4.20±17.92%;8 周:19.41±20.05%和 4.56±18.85%.見表 2.【表2】
2.2.2 oxLDL 變化 兩組服藥 4 周與 8 周后,差別均無統計學意義(Z=1.18,P=0.2364;Z=1.18,P=0.2364)。
2.2.3 TG 和 HDL-C 變化 結果顯示,HDL-C 在不同中心與組別間均有差異,TG 僅在組別間有差異,而在不同中心間無差異。4 周時,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21,P=0.2282);8 周時,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86,P=0.0646);TG 較基線的下降百分比在普羅布考組和安慰劑組中分別為 4 周:2.47±35.81% 和 -7.46 ±55.89% ;8 周 :-1.52 ±44.40% 和 -13.51 ±56.77%.4 周時,普羅布考組低于安慰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20,P<0.0001);8 周時,普羅布考組低于安慰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61,P<0.0001)。HDL-C 較基線的下降百分比在普羅布考組和安慰劑組中分別為為 4 周時:23.38±15.20%和 0.42±14.86%;8 周時:22.77±19.51%和 -1.23±19.97%.見表 3.【表3】
3 討論
高脂血癥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發病率高,我國約有 9000 萬人患有高脂血癥。由于高血脂癥病情發生與進展隱匿、逐漸,呈進行性和全身性,但同時又對心腦腎血管危害重大,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基礎,高脂血癥常被成為“無聲的殺手”.高脂血癥患者多有脂代謝的紊亂癥狀,并且是高血壓、糖耐量異常、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高脂血癥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損害是加速全身動脈粥樣硬化,而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動脈供血、供氧,一旦動脈被粥樣斑塊堵塞,后果極其嚴重。高血脂癥還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膽石癥、胰腺炎、周圍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癥等.因此,如何降低高脂血癥患者體內脂質水平、有效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癥是近年來關乎中老年心血管健康的熱點話題。
普羅布考(Probucol)于 1985 年在日本上市,是目前臨床上較新的公認的調節血脂藥物,可用于高脂血癥(包括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和黃色瘤)的治療.其降脂作用是通過降低膽固醇合成與促進膽固醇分解使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還改變高密度脂蛋白亞型的性質和功能,使血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低.在普羅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聯用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治療效果研究中,發現普羅布考還具有強大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在普羅布考與普伐他汀消除黃色瘤的比較研究中發現,普羅布考治療 1 年后,除血脂明顯降低外,36 例病人中有 13 例患者黃色瘤消退,而普伐他汀治療組中僅有 1 例消退。
并且對那些 HDL-C 明顯降低的患者,黃色瘤的消退也更明顯。提示普羅布考有可能通過減低 HDL-C 的顆粒大小而顯著消除黃色瘤,但 HDL-C 的降低并沒有影響其臨床療效的發揮.
我們采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實驗,結果顯示經 4 周及8 周用藥后,普羅布考組 TC 和 LDL-C 均較基線下降明顯,與安慰劑組相比,普羅布考降低 TC 和 LDL-C 的效果顯著且有統計學意義。這與已報道的普羅布考治療高脂血癥患者后 TC 和LDL-C 的下降百分比相近,即普羅布考短期用藥(小于 3 個月)降低 TC 10%~20%,降低 LDL-C 10%~20%,長期用藥可降低 TC 20%~25%,降低 HDL-C 約 30%.HDL-C 的降低較安慰劑組明顯在本試驗中也得到證實。但有研究證實,普羅布考雖然降低 HDL-C 水平,但不影響后者的抗氧化、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本研究中其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與既往研究相符,對于降低膽固醇的幅度較大,可能與本研究使用樣本量不夠大,存在一定的誤差有關。結果還顯示,普羅布考組降低 oxLDL 較安慰劑組不明顯。普羅布考預防或者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近年來倍受關注,它的化學結構中包含兩個分子的抗氧化劑 -丁基甲苯(BHT),在基礎研究中證明其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西南醫療中心對 26 名健康受試者的研究中,顯示服用 4 個月時普羅布考組顯著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在本研究中未觀察到普羅布考組對 oxLDL 的改變量與安慰劑組有統計學差異,這一結果可能有多種原因,有待后續試驗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普羅布考能夠顯著降低高脂血癥患者血脂中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血脂指標,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參 考 文 獻(References)
[1] Zhao SP. An verview of lipid regulating drugs [J]. Central SouthPharmacy, 2011, 9(1): 68-71
[2] 孫繼永, 馬曉梅, 劉自華, 等。 丹田降脂丸與辛伐他汀聯用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觀察[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2, 12(31): 6138-6141Sun Ji-yong, Ma Xiao-mei, Liu Zi-hua, et al. Clinical Efficacy ofDantian Jiangzhi Pill Combined with Simvastatin in Treatment ofHyperlipidemia [J].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2012, 12(31):6138-6141
[3] Wang Jian-ping, Fan Rui-hong, Wang Yan, et al. Treatment ofHyperlipoidemia by Xiaozhi Capsule: a Clinical Efficacy Research[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13, 33(6): 736-740
[4] Weng Chun-yan, Tang Xiao-hong, Yuan Hong, et al. The Effects ofHyperlipidemia on Early Changes of Arterie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Arteriosclerosis, 2012, 20(1):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