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電子腸鏡檢查已逐步開展,但術前小兒因害怕哭鬧不合作,且檢查過程中有一定疼痛,從而導致患兒肢體扭動,肢體扭動可能會導致腸穿孔等嚴重并發癥,從而增加電子腸鏡檢查的困難和危險。因此,有效減少檢查中肢體反應十分必要且重要。本文通過對比研究七氟烷和氯胺酮麻醉的效果,探討七氟烷在小兒無痛腸鏡檢查中抑制肢體反應的可行性。
資料與方法
選擇 40 例患兒,男 27 例,女 13例,年齡 3~10 歲,體重 10~31kg。隨機分為七氟烷組\\(試驗組\\)和氯胺酮組\\(對照組\\)。試驗組20例,性別\\(男/女=13/7\\),年齡\\(6.33±1.90\\)歲,體重\\(16.81±2.97\\)kg。對照組20例,性別\\(男/女=14/6\\),年齡\\(5.94±0.45\\)歲,體重\\(19.41±5.57\\)kg。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不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腦血管疾患,無肝、腎功能明顯異常,無肺部感染及精神病史。
麻醉方法:所有患兒檢查前均禁飲食 6~8 小時。試驗組:在家屬協助下,面罩扣住患兒口鼻,以充滿呼吸回路8%七氯烷吸入,氧流量2~3L/分,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囑家屬離開并將患兒擺成左側臥位,七氟烷立即改為3.0%~4.0%吸入維持,氧流量2~3L/分,檢查開始。對照組:以氯胺酮5mg/kg和阿托品0.02mg/kg肌體注射,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待靜脈穿刺成功后檢查開始,檢查過程中,如患兒肢體反應達到3級,氯胺酮1~2mg/kg靜注。兩組均面罩給氧,若出現呼吸抑制\\(SpO2<90%\\)時,面罩輔助呼吸。觀察指標:常規監測,HR、BP、R、SpO2,并記錄肢體反應情況、檢查時間。肢體反應分為3級:①1級,無肢活動;②2級,肢體無意識活動,不影響檢查操作;③3級,肢體無意識活動,不能進行檢查,需要加藥方可繼續檢查操作。由同一組麻醉醫師及結腸鏡操作醫師共同評定肢體反應。
統計學分析:本文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體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試驗組肢體反應、檢查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颈?-2】
試驗組有1例出現呼吸抑制,對照組有6例出現呼吸抑制,兩組經面罩輔助呼吸后SpO2均上升至>95%,均無嚴重麻醉并發癥出現。
討 論
在電子結腸鏡檢查中,當腸鏡的鏡子在腸腔內推進時,疼痛多發生在腸鏡到達結腸的脾曲和肝曲時,可能是腸系膜被牽拉及腸鏡充氣內壓增高引起內臟交感性痙攣性疼痛,而疼痛會引起患兒的肢體扭動從而影響檢查操作的進行,甚至被迫中斷檢查。七氟烷作為一種新型吸入麻醉藥,通過抑制中腦網狀結構的多種神經元活動而發揮麻醉作用,其良好麻醉效果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逐步擴大,尤其適合于門診和短小手術的患兒麻醉。其應用方便,無創傷,不刺激呼吸道,較靜脈穿刺更易被小兒接受。同時又能滿足無痛腸鏡的基本要求,無痛苦,舒適輕松,診斷率高,安全性高。本組研究結果表明這一點。
氯胺酮是惟一具有確切鎮痛作用的靜脈麻醉藥??僧a生邊緣系統和大腦皮層分離狀態,出現患兒四肢不自主活動,其對內臟的鎮痛效果差,牽拉內臟仍有反應。從而使患兒因鎮痛不全而出現肢體扭動的現象。本組研究,對照組患兒出現肢體反應例數多說明這一點。同時,由于患兒因鎮痛不全而出現肢體扭動從而增加檢查時間,這也是對照組與試驗組在檢查時間上有差異的原因。
本次研究患兒均留院24小時,經麻醉醫師查房后,確認無麻醉并發癥方可離院,以確?;純旱陌踩?。本組研究表明,七氟烷在小兒無痛腸鏡檢查中抑制肢體反應是可行的、安全的。
綜上所述,七氟烷因其良好藥理作用,可減少患兒在無痛腸鏡的肢體反應,有利于電子腸鏡檢查操作。
參考文獻
1 廖萬東,黃桂明,鐘寶琳.丙泊酚復合小劑量氯胺酮用于小兒無痛腸鏡檢查的麻醉[J].中國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174.
2 陳煜,連慶泉.當代小兒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00-213.
3 戴體俊.麻醉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