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患有髖關節疾病的患者數量較多,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患者數量更加龐大。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1].在對患者實施髖關節置換術時選擇何種麻醉方式一直在被研究著,為研究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差異,選取我院收治的 70 例需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報告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 2013 年 8 月至 2014 年 10 月期間收治的 70例需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 35 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全麻進行手術,實驗組患者給予腰硬聯合麻醉法進行手術。對照組患者 35 例:男性患者 16 例,女性患者 19 例,年齡在 49 歲至70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74±2.48)歲。實驗組患者 35 例:男性患者 17 例,女性患者 18 例,年齡在 50 歲至 69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62±2.35)歲。
兩組患者經過血液以及其他檢查可得,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的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均健康正常,并且兩組患者的其他器臟無其他嚴重疾病。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組間差異較?。≒>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之間具有良好可比性。所有患者以及家屬對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權,并且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全麻法:先給患者靜脈注射維庫溴銨每千克 0.1 毫克,咪達唑侖每千克 0.1 毫克,芬太尼每千克 0.002毫克。再給患者靜脈注射丙泊酚每千克 0.9 毫克,再給患者接麻醉劑控制呼吸機,將患者的呼吸頻率控制在每分鐘 12次,在對患者進行手術過程中再持續給予適量的瑞芬太尼以及丙泊酚。
實驗組患者給予腰硬聯合麻醉法:在患者的蛛網膜下腔注入濃度為 5% 的葡萄糖溶液以及濃度為 5% 的布比卡因。在患者手術的過程中再給予適量的濃度為 0.5% 的羅哌卡因[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的麻醉臨床效果,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血液動力學差異。
1.4 統計學處理
實驗研究結束后,將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結果數據情況均準確地錄入到 SPSS 19.0 軟件中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用 n 和百分率表示,用卡方檢驗,實驗組以及對照組患者的研究結果中95% 作為可信區間,并且結果中 P<0.05 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的麻醉臨床效果從研究結果可得,實驗組患者的麻醉臨床效果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如表 1 所示。
2.2 比較實驗組患者以及對照組患者血液動力學差異。
從本次研究結果可得,實驗組患者在拔管時的血液動力學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如表二所示。
3 討論
髖關節置換術在臨床上應用廣泛,能夠良好地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該手術方法受到患者的青睞并且具有良好的手術效果。術后患者需要進行康復訓練,可以提高下肢靜脈血氣愈合的效果。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一般都為中老年人群,年齡較大,并且患者大部分伴有其他并發癥,這對手術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老年患者的手術耐受力較差,尤其是術前麻醉工作,因此使用合適的麻醉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相比于全麻方式,腰硬聯合麻醉法有更好的肌松作用,有利于術后傷口的愈合。并且腰硬聯合麻醉需要使用的藥物量較少,起效快,減少了對其他器臟的損傷。局部麻醉方法通過腦脊液對患者的脊神經進行作用,對患者的毒性較低,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小,并且便于醫生進行手術的操作[3].
在本次研究結果可得,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腰硬聯合麻醉法具有良好的預后效果,提高患者的手術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燕敏,牟俊英,劉川鄂等 . 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觀察 [J]. 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90-92.
[2] 黃起陽 . 觀察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效果[J]. 中國醫藥指南,2013,(32):400-401.
[3] 戴華英 . 觀察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HR)的臨床效果 [J]. 醫藥前沿,2012,(2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