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其主要病理變化是關節軟骨軟化、糜爛,隨后繼發關節囊纖維變性及增厚和關節周圍肌肉的痙攣與畸形[1].臨床表現主要是膝關節疼痛、僵硬、畸形和行走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臨床上常用藥物和手術進行治療,雖然短期內止痛效果較好,但不能祛除病因,無法延緩或逆轉關節軟骨的退變,且停藥后易復發,并造成消化系統及肝腎功能損害[2].
筆者采用懸吊運動療法結合物理療法治療 KOA 患者,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取 2012 年 10 月至 2014 年 4 月在本院就診的門診和住院 KOA 患者 78 例,其中男 37 例,女 41 例;年齡 47 ~ 78 歲,平均(63.7±13.7)歲;病程 0.5 ~ 9 年,中位數 74.3 個月。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懸吊組、理療組、綜合療法組,每組 26 例。本次臨床研究采用單盲法進行。3 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 1.【1】
1.2診斷標準 參照《實用骨科學》關于骨關節炎診斷標準[3].①近1個月內經常反復膝關節疼痛;②活動時有摩擦音;③膝關節晨僵時間≤ 30 min;④中老年或膝關節骨端肥大伴有骨質增生。
1.3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依從性好,能配合完成治療。
1.4排除標準 ①除 KOA 外的其他疾病導致的膝關節疼痛者;②有嚴重的危及生命的心腦血管、肝、腎等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
2 方 法
2.1治療方法
2.1.1懸吊組 采用 Redcord 懸吊系統,行 Neurac神經肌肉激活技術?;颊咴陂_始進行以下訓練內容時接受測查,測查時需進行反復多次的測試,并逐漸增大負荷直至不能正確做動作或者感到疼痛為止。訓練主要完成 3 套動作,每套動作做 15 遍為一節,連續作 3 節,每節間休息 1 min.逐節要盡量加大負荷。治療時間控制在 30 ~ 40 min,每日1 次,每周 5 次,20 次為 1 個療程。
3 套訓練動作:
①患者仰臥位,頭部加枕,雙臂上舉于頭后并抓住支持物;于一側足跟下方放置彈性懸吊帶,于髖部加放彈性支持帶;治療師引導患者骨盆后傾,使腰曲消失,腰椎處于其中央區,然后雙腿并攏,進行屈髖、屈膝、抬臀,并保持此姿勢,堅持至疲勞或疼痛出現,然后放松;之后懸吊另一側足跟,重復上述動作。在此動作中,雙臂可改為抱于胸前,增加難度;也可減少髖部支持,增加難度。此活動為閉鏈運動,通過此種運動可以測查患者力量稍弱的肌肉,從而重點訓練;同時可以很好地訓練患者身體核心肌肉的肌力與耐力。
②患者仰臥位,頭下加枕,雙臂上舉于頭后并抓住支持物;以彈性懸吊帶吊于一側膝關節處,使膝關節屈曲;另一腿無懸吊,平放于治療床上;腰部加支持帶,做伸膝、伸髖動作,使活動腿盡力伸直,然后返回,放松休息;之后改為懸吊另一腿,重復上述動作。若雙臂改為抱于胸前,則穩定性減少,難度增加;若將懸吊腿抬高,難度增加。
③患者右側臥位,頭部加枕,右手放于頭下,左手放松平行置于身體左側,伸髖伸膝,身體平直;于左膝關節稍下方放置彈性懸吊帶,于髖部加放彈性支持帶;患者努力伸膝、伸髖、抬臀,將兩腿并攏;治療師站于患者后側,一手于膝前,一手于骶后,幫助患者保持身體平直、骨盆中立,不以屈髖代償。注意保持雙腿伸直,可后移腿部懸吊帶,減少髖部懸吊帶支持,以增加難度。之后改為左側臥位,重復上述動作?;颊咴谟柧殨r不宜屏氣,最用力時應吸氣,否則容易加重心肺負擔。
2.1.2理 療 組 綜 合 進 行 微 波 電 療 法( 采 用MICROTIZER 三維微波治療儀,型號 MT3,產地日本)和干擾電療法(采用 MICROTIZER 超級干涉波治療儀,型號 SK-9SDX,產地日本),均按照高等醫學院??祻椭委煂W專用教材《理療學》中的要求進行操作。①微波電療法應用波長為 12.24 cm,頻率為 2 450 MHz 的微波。操作方法:患者平躺于治療床上,兩腿并攏,將矩形輻射器對準雙膝關節,輻射器與皮膚間距為 10 cm,輸出劑量以患者感覺微熱為宜,一般在 50 W 左右。每次治療時間為15 min,每日 1 次。②干擾電療法應用兩組吸附電極,差頻為 50 ~ 100 Hz.操作方法:患者平躺于治療床上,裸露膝關節部位,將吸附電極相互間隔5 cm、兩兩交叉吸附于膝關節周圍,參照患者耐受程度來調節電流強度,一般不超過 50 mA.每次治療時間為 20 min,每日 1 次。兩種理療方法均每周5 次,20 次為 1 個療程。
2.1.3 綜合療法組 采用上述 3 種方法進行綜合治療。懸吊運動療法訓練后做微波電療法和干擾電療法,操作方法同上,每日 1 次,每周 5 次,20 次為 1 個療程。
2.2療效評定標準
對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后分別給予膝關節功能評價量表(HSS)[4]評價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組內及組間治療前后的HSS評分,評價其臨床療效。HSS 是一個總分為 100 分的評分系統,包含 7 個方面內容:疼痛 30 分,功能22 分,活動度 18 分,肌力 10 分,屈肌畸形 10 分,穩定性 10 分,扣分項目內容涉及是否需要助行器或有膝關節伸直受限。綜合評分結果:> 85分,優;70 ~ 84 分,良;60 ~ 69 分,中;< 59 分,差。
本研究結果以分數記錄。
2.3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7.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內比較采用配對 t 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完全隨機設計的單因素的 F 檢驗和資料兩兩比較的q 檢驗;計量資料以 x ± s表示。以 P <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 果
3 組患者治療前的 HSS 評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3 組患者的 HSS 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3 組間兩兩比較,懸吊組效果稍優于理療組,綜合療法組療效明顯優于懸吊組和理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2.【2】
4 討 論
KOA 是由于各種原發性或繼發性疾病導致的膝關節軟骨變性和骨質增生,并逐漸發展進而影響到全膝關節的慢性骨科疾病,是困擾中老年日常生活的常見疾病之一。目前臨床治療主要針對其骨性病理改變,卻忽視了 KOA 引起的關節囊、韌帶、滑膜及關節周圍肌肉組織的病理改變所造成的臨床癥狀。因此,臨床療效并不理想,主要是存在止痛效果短暫、易復發、副作用大且費用高等問題[5].
研究發現,膝關節滑膜炎是引起 KOA 疼痛的主要原因,Kallakuriy H 等[6]認為,膝關節間隙變窄、下肢力線改變,以及膝關節不良負重對關節囊、滑膜等軟組織產生機械刺激,另外 SP 等神經肽于脊髓后根神經節產生增多,從而造成疼痛。疼痛與炎癥所致的周圍肌肉組織粘連共同作用引起膝關節的活動障礙,出現膝關節活動度減小、肌力下降、下蹲困難等問題。
本研究采用懸吊運動療法和兩種物理療法相結合對 KOA 進行治療,物理治療可以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懸吊運動療法可以進一步增強患者的肌力與關節活動能力,二者相結合,能夠彌補臨床藥物、手術治療的不足。本研究中微波電療法應用的是分米波,能穿透組織深度5 ~ 7 cm,使肌肉組織產熱,當分米波輻射膝關節時,表皮可將微波反射,組織可將微波吸收,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強,營養代謝提高,從而促進膝關節水腫的減輕及炎癥產物、致痛物質的排出。同時,分米波可降低膝關節周圍肌肉的肌張力,降低周圍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達到鎮痛作用。干擾電療法中,干擾電流作用于膝關節,可以抑制膝關節內的感覺神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炎癥滲出及水腫吸收,從而有良好的鎮痛作用。此外,干擾電流可使膝關節局部溫度升高,對運動神經和骨骼肌作用,達到擴大關節活動度的目的,使跛行癥狀等膝關節活動障礙減輕[7].二者相互結合,能很好地治療 KOA 引發的各種臨床癥狀,并且極易操作,患者痛苦輕,比較容易接受。
懸吊運動療法采用Neurac神經肌肉激活技術,是由患者進行主動運動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大量的研究已經證明,疼痛或長時間的廢用有促使穩定肌“關閉”的傾向,從而導致運動質量、肌力及神經肌肉系統控制能力的降低,進而降低生活質量[8].
KOA 患者常由于疼痛、活動減少等原因導致其腰腿部肌肉的肌力下降。本研究中患者首先在閉鏈運動中使用漸進式階梯系統檢測出其腰腿部“關閉”的肌肉,之后再進行閉鎖式動力鏈的訓練。這種形式的訓練使患者髖膝關節近端與遠端協同運動,同時自身承重可以導致關節壓力增加,壓力覺傳導增強,激活相應神經肌肉系統,從而提高患者的肌肉功能,改善其活動能力;同時該訓練動作涉及到主動肌、協同肌和拮抗肌同時興奮,非常適用于患者完成日常生活能力活動[9].通過以上訓練,不僅可以增強患者身體核心穩定肌如背闊肌、臀中肌等肌肉的肌力,還可以增強腰部及下肢肌肉的肌力與耐力,從而提高膝關節的控制能力,改善患者的步行、平衡與活動轉移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大量研究顯示,運用懸吊運動療法治療急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及功能障礙在臨床上均取得良好效果[10],Redcord 懸吊系統可依據患者自身情況來調節訓練量及訓練難度,從而使治療方案個體化,使 KOA 患者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得到良好的改善并減輕疼痛,極大地緩解了相關臨床癥狀。
國外研究顯示,KOA 的全球年齡標化患病率為3.8%,是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和肥胖的增加,衛生專業需要大量擴展衛生服務來做好治療 KOA 的準備[11].因此,臨床工作者應盡快研究出一套療效可靠、方便實用的治療方案。
本研究結果表明,懸吊運動療法結合物理療法對治療 KOA 有良好療效,并且綜合治療具有安全簡便、見效快、療效持久、副作用少的特點,適合在我國各醫療單位和社區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 , 吳肇漢 . 外科學[M].7 版 . 北京 :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885.
[2] 周景輝 , 吳耀持 , 謝艷艷 , 等 . 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的應用效果及機制[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3,28(10):1337-1338.
[3]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等。實用骨科學[M].4版。北京 :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2:1676.
[4] 陸廷仁 . 骨科康復學[M]. 北京 :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36.
[5] 唐長華 , 陳波 , 許彥來 . 中醫治療膝骨關節炎研究進展[J]. 江蘇中醫 ,2008,40(6):88-90.
[6] Kallakuriy H,Singh A,Chen C,et al.Demonstration ofsubstance P,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and proteingene product 9.5 containing nerve fibers in humancervical facet joint capsules[J].Spine(Phila Pa1976),2004,29(11):1182-1186.
[7] 喬志恒 , 華桂茹 . 理療學[M].2 版 . 北京 : 華夏出版社 ,2013:79.
[8] Fontana TL,Richardson CA,StantonWR.The effectof weight-bearing exercise with low frequency,wholebody vibration on lumbosacral proprioception:a pilotstudy on normal subjects[J].Aust J Physiother,2005,51(4):259.
[9] 張國興 . 懸吊運動訓練[J]. 現代職業安全 ,2012(10):108-110.
[10]衛小梅 , 郭鐵成 . 懸吊運動療法-- 一種主動訓練及治療肌肉骨骼疾患的方法[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6,28(4):281-283.
[11]Cross M,Smith E,Hoy D,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hip and knee osteoarthritis:estimates from the GlobalBurden of Disease 2010 study[J].Ann RheumDis,2014,73(7):1323-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