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一類引起盂肱關節僵硬的粘連性關節 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疼痛、肩關節各個方向主動和被動活動度降低,影像學檢查除骨量減少外無明顯異常的疾患[1].肩關節粘連功能受限、高齡人及嚴重者生活自理比較困難,常用的一些傳統治療方法治療肩周炎都有效果,但對疼痛的緩解及功能的恢復較慢,治療時間較長,康復周期長,患者的心理情緒也受到影響[2].肩周炎的治療目的主要是緩解疼痛和恢復關節活動度[3].
神經妥樂平是由 40 多種氨基酸、核酸及有機酸組成的肽類物質,可分為 4 個組團,分別有著不同的藥理作用,即神經修復作用、鎮痛作用、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改善微循環作用和免疫調節作用[4].有研究發現部分病人在用藥后疼痛緩解的同時,因疼痛導致的情緒障礙如不安、煩躁、焦慮、抑郁狀態也有明顯改善,認為這一臨床現象可能與神經妥樂平對下丘腦及大腦邊緣系統的作用有關[5].本研究對 2012年 11 月 -2013 年 12 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門診 68 例肩周炎患者采用物理療法與痛點神經妥樂平相結合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2 年 11 月 - 2013 年 12 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門診就診并符合肩周炎診斷標準的肩周炎患者 68 例,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部酸痛、肩關節活動時疼痛加劇,肩關節前屈、后伸及外展 3 個方向的活動度明顯受限,均低于正?;顒佣?30°以上。根據患者的治療意愿分為對照組(物理療法)和治療組(物理療法聯合痛點注射神經妥樂平),每組 34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疼痛程度(采用 VAS 評分)、關節活動度(ROM)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具有可比性,見表 1.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物理療法主要采用中頻電療配合關節活動,電腦中頻電療儀(北京),其頻率為 1 ~10 KHz,調制頻率為 0. 125 ~ 150 Hz,調制深度 0% ~ 100%,含有連調、交調、間調、變調 4 種波形?;颊呷⊙雠P位,將 12 cm ×8 cm 的帶導電橡膠電極于患肩前后對置,應用治療肩周炎的 9 號處方,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治療時間為每次 20 ~30 min,10 次為 1 個療程,共治療 4 個療程。治療組:在物理療法基礎上,痛點注射神經妥樂平(6mL) ,1 次 / w,4 次為 1 個療程,總共 4 個療程。
1. 3 療效評定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 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0 分:無疼痛;1 ~3 分:輕度疼痛; 4 ~ 6 分:中度疼痛; 7 ~ 10 分:重度疼痛。用量角器對兩組患者病患處的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進行測量。
1. 4 統計學處理 應用 SPSS16. 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 VAS 評分及肩關節活動度采用 t 檢驗,檢驗水準α =0. 05.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肩關節疼痛程度( VAS) 比較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VAS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 (P <0. 05),且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 <0. 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2.
2. 2 兩組患者肩關節活動度( ROM) 比較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前屈、外展以及后伸的 ROM 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提高 (P <0.05),且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2. 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分析 治療組臨床治愈率與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 <0. 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4.
3 討論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由于風寒侵襲、慢性損傷、扭挫傷等因素導致的。其主要臨床表現是疼痛和活動受限,隨著病情的蔓延,會造成肩關節功能障礙及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
沃君等[6]研究表明,肩周炎肩部壓痛點分布廣泛,以三角肌區前部和肩胛區的壓痛點最明顯。肩周炎發病后肩部肌腱、肌肉、關節囊、滑囊韌帶充血水腫,炎性細胞浸潤,組織液滲出而形成瘢痕,而且會造成肩周組織攣縮、肩關節滑膜與關節軟骨間以及肩周軟組織廣泛性粘連,使肩關節活動度在一定時期內進行性受限。白天病人常以減少肩關節的活動和活動幅度來減輕局部反應,這樣使肩部肌肉不斷廢用萎縮,且活動度越來越小。當晚上睡覺翻身時不由自主加大了肩關節的活動幅度引起明顯疼痛,甚至影響睡眠時,病人方感到病情較重。如不及時進行治療和功能鍛煉,后期粘連會變得非常緊密,甚至與骨膜粘連,此時疼痛雖消失,但功能障礙卻難以恢復。
肩周炎的治療目的主要是緩解疼痛和恢復關節活動,緩解疼痛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1) 口服藥物,如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NSAIDs),治療效果有限。(2)局部痛點封閉。(3)降鈣素,治療原理是基于肩周炎屬于“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的理論,機理尚有待深入研究。(4)局部麻醉法。(5)關節擴張法[7 -8].
緩解關節僵硬、恢復關節活動度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1)中頻電療可通過較強的電流松弛神經肌肉組織的緊張度,促進肌肉收縮,增進關節活動范圍,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消除神經纖維間水腫,促進滲出物的吸收與消散,增強局部組織的營養和代謝,以最終達到鍛煉肌肉,增強肌力與活動度。(2)手術松解,包括開放手術和關節鏡微創手術[9 -11].隨著近年來關節鏡微創外科技術和設備的進步,關節鏡下松解逐漸成為治療“肩周炎”關節僵硬的重要手段,甚至門診手術即可完成。
肩周炎是一種特異性的炎癥,神經妥樂平對肩周炎有較好的療效,臨床應用結果表明,神經妥樂平可緩解肩周炎的疼痛,縮短疼痛的持續時間,具有止痛快速、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對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礙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而且可改善患者對冷感的反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經治療后,VAS 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 (P < 0. 05),前屈、外展以及后伸的 ROM 評分較治療前顯著提高 (P < 0. 05),肩關節活動度明顯改善,而且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P< 0. 05);對照組治愈率與有效率分別為 41. 17% 和76. 47% ,治療組治愈率與有效率分別為 58. 82% 和91. 17% ,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P < 0. 05);物理療法對于注重生活質量、希望縮短自然愈合時程,或保守治療無效的肩周炎病例,是一種良好的治療手段,但是患者的初期疼痛沒有得到更好的改善。
總之,采用物理療法與痛點注射神經妥樂平相結合的方法可顯著緩解患者疼痛與關節僵硬,對關節活動恢復效果明顯,治療肩周炎臨床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Akpinar S,Ozalay M,Hersekli MA,et al. Overview of shockwave therapy in muscu loskeletal disorders[J]. Acta Orthop Trau-rnatol Turc,2003,37(3):213-218.
[2] 徐軍,張繼榮,戴慧寒,等。 實用運動療法技術手冊[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343.
[3] 王潞萍,田澤麗。 肩關節松動術結合中頻電療法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8,30(4):252.
[4] 樊碧發。 神經妥樂平在頸肩腰腿痛方面的應用[J].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4,10(1):56-58.
[5] 曾憲鵬。 痛點注射和肌注神經妥樂平治療肩周炎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7,13(5):310-311.
[6] 沃君,曾廣南,胡永祥,等。 肩部常見軟組織壓痛點的臨床研究[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619-621.
[7]Buchbinder R,Hoving Ji,Green S,et al. Anaesthesia for shockwave therapy i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a preliminary report[J]. Ann Rheum Dis,2004,63(11):1460-1469.
[8]Costa-Gomez TM,Radtke CL,Kalseheur VL. et al. Effect of fo-cused and radial extraeorporeat shock wave therapy on equine bonemicrodamage[J]. Vet Surg,2004,33(1):49-55.
[9]Callinan N,McPhermn S,Cleaveland S,et al. Antinoeieeptiveeffects of neurotropin in a rat model of pmnful peripheral mononeu-ropathy[J]. J Hand Ther,2003,16(3):219-224.
[10] Chhabria M,Jani M,Patel S. New frontiers in the therapy of tu-berculosis:fighting with the global menace[J]. Mini Rev MedChem,2009,9(4):401-430.
[11] 牟翔,袁華,劉衛,等。 低頻電刺激療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臨床研究[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2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