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 俗稱凝肩、 冰結肩、 五十肩,指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腱、 筋膜、 滑液囊、 肌肉等組織粘連。 可分為早、 中、 晚三期。 早期以疼痛為主; 中期以關節活動功能受限為主; 后期病變逐漸消退, 關節功能逐步好轉。
肩關節周圍炎病程較長, 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較大。 本研究采用超聲脈沖電導治療結合關節松動術炎周肩療效顯著。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 年 8 月至 2012 年 8 月到我科治療的肩周炎患者共60例, 按預先的計算機隨機排號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①治療組30 例, 男 22 例, 女 8 例; 平均年齡 (56.9 ± 8.2) 歲 ; 平均病程(62.64 ± 38.6) d; 左肩病變 20 例, 右肩 l0 例。 ②對照組30例, 男 19 例, 女 11 例; 平均年齡 (54.7 ± 9.1) 歲; 平均病程(60.4 ± 35.8) d; 左肩病變 18 例 , 右肩 l2 例 。 均符合1991 年全國第二屆肩周炎學術討論會制定的肩周炎診斷標準, 并排除有嚴重心腦血管、 肝、 腎、 造血系統、 精神、 腫瘤等疾病,影像學檢查排除肩關節脫位等。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組
第一步行肩關節超聲脈沖電導治療。 方法: 采用河南三浪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超聲脈沖電導治療儀, 導入藥物貼片采用該公司產的消炎止痛貼片。 患者仰臥位, 兩電極對置于肩關節。 治療強度以患者覺得舒適為準, 每次治療 30 分鐘, 一天一次, 20 次為 1 個療程; 第二步: 超聲脈沖電導治療后, 立刻行肩關節松動術, 手法包括: ①分離牽引; ②前屈向足側滑動; ③外展向足側滑動; ④前后向滑動; ⑤后前向滑動; ⑥側方滑動; ⑦后前向轉動; ⑧前屈擺動; ⑨外展擺動; ⑩水平內收擺動; 輯訛輥內旋擺動; 輰輥訛外旋擺動; 輱訛輥松動肩胛骨。 治療時根據患者情況治療手法分級, 肩周炎早期疼痛為主時采用Ⅰ、Ⅱ級手法; 疼痛并僵硬時采用Ⅲ級手法; 肩周炎后期周圍組織粘連、 攣縮采用Ⅳ級手法。 每一種手法可重復 3 ~ 4 次, 每次治療 15 ~ 20 分鐘, 一天一次, 20 次為1 個療程。
1.2.2 對照組
第一步先行超短波治療, 采用對置法, 溫熱量, 每次治療15 分鐘。 治療后, 立刻行中頻脈沖電治療, 中頻電療: 采用北京天長福醫療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 T99-B 型電腦中頻電療儀 4 號處方進行治療。 每次治療 20 分鐘, 一天一次, 20 次為1 療程。
1.3 評定標準
采用以下評定標準: ① 疼痛 :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 最高 10 分 , 分值越高 , 疼痛程度越重 。 ② 肩關節ROM: 采用Constant-Murley 肩功能評定法 (C-M 評分 ), 選擇其中 ADL(20分) 項目, 包括ADL 能力及手能夠上抬的高度;ROM (40 分 ) 項目 , 包括肩關節前屈 、 后伸 、 外展及內收 。
③療效評定: 以改善率為標準, 改善率 = [(治療后 C-M 評分-治療前C-M 評分) / (60-治療前 C-M 評分)] × 100%; 改善率達 100%為治愈, >60%為顯效, 25% ~ 60%為有效, <25%為無效。 兩組均于治療前后各評定1 次。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 x ± s 表示, 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 方差分析及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 結果
經過 20 次治療, 兩組患者 VAS 評分較治療前明顯下降,C-M 評分明顯上升 ; 兩組間比較 , 治療組表現更突出 。 見表1?!颈?】
治療后療效評定, 組治愈 12 例, 顯效 14 例; 對照組治愈3例, 顯效 12 例, 綜合組優良率 (治愈率 + 顯效率) 明顯高于對照組 (86.7% 與 50% , P <0.01) 見表 2?!颈?】
3 討論
肩周炎是一個以成纖維細胞、 肌性成纖維細胞增生為主要特征的慢性纖維化過程, 為多部位多滑囊病變。 早期滑膜水腫、 充血、 絨毛肥大伴有滲出, 后期滑膜腔閉鎖, 纖維樣物質沉積。 因為早期肩周炎的活動受限是由于疼痛肌肉保護性痙攣導致, 治療目的是止痛, 故多采用關節松動的 1、 2 級手法;凍結期劇烈疼痛減輕, 關節攣縮障礙加重, 多采用 3、 4 級手法。
超聲脈沖電導治療是一種結合電致孔、 脈沖超聲波、 中頻電流治療等三種藥物導入治療方法于一體的治療方法。 電致孔技術用于透皮給藥有如下特點: ①可促進藥物的經皮吸收, 藥物的滲透量可增加 1 ~ 4 個數量級。 ②能加快藥物的透過速度,縮短滯后時間。 ③能增加藥物的透皮速率。 ④應用范圍廣;超聲波藥物透入可通過熱效應、 機械效應、 空化效應和輻射壓力來促進皮膚滲透性的增加。 超聲波藥物透入可顯著提高藥物經皮吸收提高藥物局部濃度, 是傳統經皮給藥的一種極有潛力的替代方式特別是對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超聲波除了導入藥物外, 另一方面超聲波在人體組織產生機械作用、 熱作用和空化作用, 使組織再生修復加強, 肌肉放松,肌力下降, 疼痛減輕或緩解。 中頻導入既有藥物導入治療的作用, 又有中頻電流的治療作用。 中頻電流具有鎮痛、 促進血液循環、 消散慢性炎癥的作用。 加上導入的消炎止痛中藥, 使此療法既有消炎鎮痛的作用, 又有軟化松解粘連的作用。 結合關節松動術不同級別的手法, 可用于治療肩周炎的不同時期,而不會產生反后果。
綜上所述, 本研究治療組患者經過超聲脈沖電導結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肩周炎, 肩關節 ROM、 疼痛及ADL 改善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 顯示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東鋒. 臨床康復醫學 [M] . 汕頭 : 汕頭大學出版社 , 2004: 262-263.
[2] 卓大宏 . 中國康復醫學 [M] . 第 2 版 . 北京 : 華夏出版社 , 2003:368-375.
[3] 魏智鈞, 李華, 李雪, 等. 關節松動術聯合冰敷治療凍結肩的臨床研究[J] . 中國康復, 2011, 26 \\(4\\) : 271-272.
[4] 馮傳漢, 郭世紱, 黃公怡. 肩關節外科學 [M] . 天津: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1994: 223-240.
[5] 陳芳, 王浩, 侯惠民. 電致孔技術在透皮給藥中的應用 [J] . 中國醫藥工業雜志, 2004, 35 \\(3\\) : 174-178.
[6] 陳艷清, 李世榮. 超聲促滲技術的研究進展 [J] . 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 2004, 15 \\(1\\) : 38-39.
[7] 喬志恒, 華桂茹. 理療學 [M] .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5: 84,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