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是醫療衛生機構十分關注的話題。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減少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是醫療機構和臨床藥師、醫師面臨的責任意識。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是精神病??漆t院,由于住院精神病患者疾病與治療的特殊性,院內感染發生率也不低。為促進臨床醫師合理規范使用抗生素,現將本院 2012年醫院感染發生情況與醫師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回顧性總結調查,并分析、統計、匯總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收集 2012 年度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患者終結病案共 4824 份中所有使用抗菌藥物病歷。
1.2 方法 自行設計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查表,其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別、感染診斷、抗菌藥物用藥詳細情況、用藥合理性的判斷、生化檢查。微生物檢測、藥敏試驗,分別統計住院患者的用藥種類、用藥時間、聯合用藥情況,評判其用藥依據、微生物檢測率等。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4824 份病案中,使用抗生素病案共有 940份,抗生素使用率為 19.5%。而 2012 年醫院感染病例 124 例,感染率為 2.57%。
2.2 醫院感染情況
2012 年本院感染病例共計 124 例,發生率為 2.57%。(1)按感染發生人員統計:男性患者 73 例,占感染病例的 58.9%;女性患者 24 例,占感染病例的 19.6%;20 歲以下患者 15 例,占感染病例的 12.0%;20~40 歲患者 45 例,占感染病例 36.6%;40~60 歲患者 40 例,占感染病例的 32.1%;老年患者 24 例,占感染病例的 19.3%。(2)按感染部位統計:上呼吸道感染 76 例,占感染病例的 61.3%;下呼吸道感染 26 例,占感染病例的 20.9%;其他部位感染 22 例,占感染病例的 17.7%。
2.3 抗菌藥物規范合理使用情況
2.3.1 根據病例統計,本院抗菌藥物使用種類共計 12 種,頭孢類 5 種,使用率為 48.5%;奎若酮類 3 種,使用率為 23.0%;氨基糖甙類 1 種;使用率為 12.7%;大環內酯類 1 種,使用率為8.4%;青霉素類 1 種,使用率為 4.4%;硝基咪唑類 1 種,使用率為 3.0%。
2.3.2 聯合用藥情況 940 例抗生素使用病案中,單一使用抗菌藥物的 627 例,占 66.7%;聯合用藥占 33.3%。二聯使用抗菌藥物 224 例,占 23.8%;三聯使用抗菌藥物 84 例,占 8.9%;四聯使用 6 例,占 0.6%。二聯使用主要為頭孢類+奎若酮類,三聯用藥多為頭孢類+奎若酮類+硝咪唑類。
2.3.3 抗菌藥物分線使用情況 一線抗菌藥物 8 種,二線抗菌藥 3 種,三線抗菌藥 2 種,其中醫師違規超資格越權限使用有 43 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的 4.5%。
2.3.4 抗菌藥物使用時間與方法 口服頭孢類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最長的為 36 d,最短的僅為 1 次。靜脈注射用頭孢類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最長的為 19 d,使用時間最短的 1 次。注射用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低于 7 d的 501 例,占 53.3%;7~14 d的 298 例,占31.7%;大于 14 d的 96 例,占 10.0%;使用時間僅 1 d即更換藥物的 45 例,占 5.4%。
2.3.5 抗菌藥物的使用依據 在 940 例使用抗菌藥物的病例中,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為細菌感染而使用抗菌藥物的有334 例,使用率為 35.5%;因診斷為醫院感染病例的 124 例中有116 例使用抗菌藥物,使用率為 93.5%。因入院時已有或潛伏有感染而使用抗菌藥物的有 268 例,使用率為 28.5%;因感冒、發熱等其他情況使用抗菌藥物的有 186 例,使用率為 19.7%。
2.3.6 抗菌藥物的使用與細菌培養 940 例抗菌藥物使用中,開展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的有 671 例,送檢率為 71.3%。依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來使用抗菌藥物的有 132 例,依據率為14%。治療性用藥 387 例,使用率為 41.1%,預防性用藥 453 例,使用率為 58.9%。
2.3.7 抗菌藥物使用所致的醫院感染有 4 例,其中腸道感染 1 例、肺部感染 2 例(痰液中培養出真菌)、尿路感染 1 例。
2.3.8 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總體情況 根據病案分析940 例抗菌藥物中屬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有 291 例,所占比例為 30.9%,其中抗生素選擇不合理 36 例,占不合理抗菌藥物使用的 12.4%;聯合用藥不合理 29 例,占不合理抗菌藥物使用的9.9%;用藥時間不合理 51 例,占不合理抗菌藥物使用的 17.5%;用法用量不合理 18 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的 6.2%;經驗用藥 169例,占不合理抗菌藥物使用的 58.0%;無指征用藥 136 例,占不合理抗菌藥物使用的 46.7%。
3 討論
通過對本院 2012 年 940 例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合我院精神病??频奶攸c,現將主要存在問題討論如下。
3.1 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總體情況
依據衛生部醫政司下發的《2012 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精神:精神病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 5%,精神病醫院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 10 種。由此可見本院抗菌藥物使用率是大大超標,而抗菌藥物使用的種類基本符合衛生部要求。
3.2 精神科醫師綜合性疾病診治經驗與技術水平有限
由于本院醫療規模的不斷擴展,近幾年本院招聘了大量的年輕醫生,這些年輕醫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抗菌藥物的使用原則掌握與理解不夠,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藥的區別,把抗生素當作安慰劑使用,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疾病,認為有炎癥就需應用抗生素。
如在病毒性感染(如感冒)或不明原因發熱時,為急于控制癥狀而首先使用抗菌藥物,甚至將抗菌藥物作為退熱的首選治療方案等現象還是較為普遍。而不合理的肆意使用抗菌藥物雖然能圖得一時的療效和結果,是對患者的身體和免疫力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3.3 精神科臨床醫師聯合用藥依據不足
調查結果得知,在不合理抗菌藥物使用病案中,不合理的聯合用藥占 9.9%。事實上,精神病患者合并多細菌或復雜性感染較少見,少數醫生為了讓患者早日康復,對細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聯合使用二種及以上的抗生素,殊不知,每種抗生素的抗菌譜不盡相同,若聯合用藥不當,不僅達不到理想的療效,反而降低療效,甚至加重其不良反應。
3.4 無指征的使用抗菌藥物
從調查中發現抗菌藥物的使用及感染患者病原體送檢情況存在較大的問題,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的細菌培養率過低,2012 年統計本院的實際細菌培養送檢率雖達到衛生部要求(國家標準≥30%),但送檢結果陽性率極低,僅為 10%。一方面反映出本院細菌標本采集存在問題,另一方面說明醫師沒有針對性的使用抗菌藥物。無指征的預防性或經驗性使用抗菌藥物比例較高。有的醫生為保險起見,隨意擴大預防性用藥范圍或長時間大量使用抗生素,不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用藥。調查統計:依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來使用抗菌藥物的只有 132 例,依據率為 14%。這說明相當多醫師是憑經驗用藥,經驗用藥不但不容易達到最好的療效,還容易產生耐藥菌和醫療資源的浪費。這些問題很容易導致細菌對被濫用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因此我們應做到及時正確的采集、送檢標本,正確的病原微生物培養、分離、鑒定技術和規范的細菌藥物敏感試驗才能為臨床提供合理用藥的依據,從而減少和避免耐藥菌株的產生。
3.5 頻繁更換抗生素,無規律用藥,給藥途徑、給藥次數不合理
審核中發現抗生素療程僅 1 次給藥出現頻率非常高,有些醫生看到患者病情緩解,又隨意地更換藥物,或減少劑量、停藥;有些醫生由于未能掌握抗生素的藥代動力學,對給藥的次數、劑量或療程掌握較差,這樣不但不能徹底殺滅病原菌,反而會促使病原菌產生耐藥菌株,使患者全身的免疫功能狀態受到影響。
臨床選用抗菌藥物最基本的原則應針對致病菌選用安全有效的藥物,本院是精神病??漆t院,從調查來看,本院醫院感染率并不是很高,但抗菌藥物使用率卻不低,由此可見本院臨床醫師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諸多的問題。醫師和藥師要加強合理應用抗生素的培訓學習,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促進抗生素的合理應用。為提高細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療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醫務人員應嚴格掌握預防性用藥的指征。醫院要完善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相關制度和管理方法,加強監督檢查與考核力度,加大更新檢驗設備,提高檢驗結果的可靠性,縮短檢驗結果的反饋時間,為臨床合理制定治療方案提供準確、充足的數據。
參考文獻
[1] 趙學群,王萍.2010 年感染科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3\\(18\\):4499-4500.
[2] 尚旭明,劉蕓,王盛華.加強抗菌藥物合理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1\\):147-149.
[3] 石文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前后某院用藥合理性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7\\):14-15.
[4] 蔡麗娜,陳京,余勝麗.1724 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橫斷面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8\\):1681-1683.
[5] 曾化松,王艷琳.抗生素濫用的現狀及應對策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5\\):341-343.
[6] 謝遷.抗菌藥物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J].中國病案,2012,13\\(1\\):41-42.
[7] 李文斌.微生物室在規范臨床抗菌藥物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4\\):148-149.
[8] 周靜秋,曹秋茹,郭玲玉.淺談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醫藥導刊,2011\\(1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