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病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尤其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病率較高。世界衛生組織把牙齒健康列為評價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我國流動兒童不斷增加,相對較差的生活條件為健康帶來更高風險。目前,國際上已達成一定共識,認為口腔保健行為是齲齒的重要影響因素。為了解北京市流動兒童齲齒患病情況及口腔保健行為現狀,于 2012 年對北京市流動兒童進行口腔檢查和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多階段整群抽樣方法,以流動兒童學校和戶籍兒童學校為核心,在北京市海淀區和豐臺區抽取流動兒童小學,并以附近的戶籍兒童小學為對照。每個區各選擇 4 所流動兒童小學和戶籍兒童小學,每個學校四~六年級各選 2 個班,共有兒童 1 862名,其中流動兒童 826 名,戶籍兒童 1 036 名。
1.2 方法 采用課題組自編問卷,對兒童和家長開展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特征、兒童健康行為、家長健康行為等。由口腔專業醫師按照“北京市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方案技術規范”對兒童進行口腔檢查,以確定學生混合牙列現患齲情況。
1.3 概念界定 課題組對本次調查中相關概念界定如下: 流動兒童是指戶口所在地為農村,而目前在城市生活的兒童; 流動兒童學校是指流動兒童占 70%以上的學校; 戶籍兒童學校是指戶籍兒童占 70%以上的學校。
1.4 統計分析 采用 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樣本百分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流動與戶籍兒童患齲率比較 流動兒童患齲率為 30.1%\\( 249/826\\) ,戶籍兒童為 11.3%\\( 117/1 03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103.422,P<0.01\\) 。
2.2 流動與戶籍兒童口腔保健行為比較 除經常吃甜食、每次刷牙和兩組兒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他各項戶籍兒童行為均高于流動兒童 \\( P 值均 <0.05\\) 。見表 1。2.3 家長口腔保健和指導行為比較 除“經常吃甜食”及“經常提醒孩子刷牙”的報告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余各項戶籍兒童家長均高于流動兒童家長\\( P值均<0.05\\) 。超過 50%的流動兒童家長刷牙方法錯誤,并且分別只有約 30%的家長會經常指導孩子刷牙方法和在孩子堅持刷牙時進行表揚。見表 2。2.4 流動兒童學校健康教育課需求 本次調查的 8所流動兒童學校中,2 所未開展健康教育課,其余 6 所雖然有健康教育課,但每周僅 1 次\\( 多于體育課中進行\\) ,實際開展情況較差。流動兒童學校自評掌握足夠健康知識的兒童和家長僅為 15.6%和 9.8%,同時流動兒童學校有 77.8%的學生認為健康教育課有幫助。
3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流動兒童齲齒患病率顯著高于戶籍兒童,與通州等地的調查結果相類似,且流動兒童患齲率也高于 2011 年度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報告所顯示的 18.6%。說明北京市流動兒童的齲齒問題更為嚴重,應該得到更多關注。
對齲齒發生影響最直接也最大的是兒童口腔保健行為,包括飲食行為、刷牙行為和就醫行為 3 個方面。其中刷牙是維持良好口腔環境的最有效方法,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流動兒童中有正確刷牙方法的僅為 50.5%,每天早晚刷牙和每次刷牙 2~4 min 的學生均低于 60%,低于北京地區類似調查結果,并且含氟牙膏使用率也很低。窩溝封閉是目前公認的預防齲齒最有效方法之一,但調查中僅有不足 30%的流動兒童做過窩溝封閉,同時只有 11%的流動兒童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使得齲齒不能被早發現、早治療。
流動兒童口腔保健行為較差可能與缺乏足夠的保健知識和良好的保健態度有關,也可能是家長疏于監督和指導所致。流動兒童牙刷的更換、牙膏的選擇多由家長負責,兒童的就醫也需要家長陪伴,因此兒童刷牙和就醫行為受家長影響較大。與戶籍兒童相比,流動兒童口腔保健行為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應借鑒戶籍兒童學校的成功經驗,幫助流動兒童養成良好習慣。
由于兒童年齡較小,家長在兒童口腔衛生習慣形成和保持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本調查中流動兒童家長的保健和指導行為普遍差于戶籍兒童家長,只有不到 50%的家長有正確的刷牙方法,超過 30%的家長不能堅持早晚刷牙。流動兒童家長中只有 33.2%經常指導孩子正確的刷牙方法,超過 30%的家長很少提醒孩子刷牙。而在孩子堅持刷牙時,也只有 36.2%的家長會對孩子進行表揚。流動兒童家長可能受工作性質及生活壓力影響,使其不重視自身的口腔保健,同時也疏忽了對兒童的指導。也可能由于家長自身掌握的保健知識不夠或保健態度較為消極,使其無法有效地起到示范和指導作用。應當將流動兒童家長列為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人群,通過家長的良好示范和悉心指導幫助流動兒童形成良好習慣,降低患齲風險。
健康教育課是教授學生口腔衛生知識和技能,幫助其培養良好口腔衛生習慣的重要途徑之一。流動兒童學校的健康教育課開展情況較差,并且需求顯著強于戶籍兒童學校。各學校應將健康教育課作為獨立的課程,選擇擁有足夠健康知識的教師,在每周固定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并將口腔保健作為健康教育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宣傳教育,以期減少齲齒的發生。
4 參考文獻
[1] 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R].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17
[2] POWELL L.Garies predic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ommDent Oral Epidemiol,2007,26\\( 6\\) : 361-371.
[3] 張杰.北京市通州區城區和鄉村小學生齲病調查/ /中華預防醫學會兒少衛生分會第九屆學術交流會暨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第一屆學校衛生學術交流會暨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學校分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廈門,2011: 746-748.
[4]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 2011 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R].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6.
[5] SELWITZ RH,ISMAIL AI,PITTS NB. Dental caries[J].Lancet,2007,369\\( 9555\\) : 51-59.
[6] 符筠,郭欣,段佳麗,等.北京市小學生口腔健康知識及行為[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 1\\) : 9-11.
[7] GILLESPIE G. Oral health: Prevention is key[J].Lancet,2009,373\\( 9664\\) : 629.
[8] 齊慧,周弋,王靜,等.浦東新區中小學生家長口腔衛生知識和行為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 8\\) : 750-751.
[9] 陳香,張強,郝高峰,等.深圳市 3~6 歲兒童母親口腔保健知識調查報告[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 24\\) : 3456-3457.
[10] 謝興偉,馬超.口腔健康教育對幼兒刷牙影響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 7\\) : 86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