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疾病預防的關口前移,未病先防成為關注重點,治未病在未病先防中有其獨特的優勢,是中醫理論的精髓,《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已將未病先防的防病思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主要內容包括: 未病先防、防微杜漸、既病防變、瘥后防復。本文就未病先防在軍隊中老年干部自我保健的應用做深入探討。
1 治未病對軍隊中老年干部自我保健有重要指導意義
軍隊中老年干部擔負著建設強大人民軍隊的光榮使命,一方面擔負責任重,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生活欠規律,多數人身體處于透支狀態; 另一方面超負荷的工作又加重了心理負擔,情志失調所致的身心疾病有增加的趨勢。此外,這個年齡段正處于更年期階段,身體機能也在逐漸減退,各種代謝疾病有增加的苗頭,而部分人疏于關注自身健康,自我保健能力較弱,易使小恙釀成大患,自身遭受病痛,也給部隊建設帶來損失。
我國中醫的治未病思想有著系統的保健理論體系和行之有效的防病措施,高度重視日常養生保健,對于指導疾病預防非常有效,對提高我國民眾健康水平,一直發揮著安全保障的作用。通過治未病的先進理念,掌握保健養生知識,加強自我保健,提高機體抗病力,可達到保健康、強戰斗力的目的,故中醫治未病思想對軍隊中老年干部自我保健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 治未病在軍隊中老年干部自我保健中的應用探討
“未病先防”是指人體在未發生疾病之前,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顧護正氣,防止疾病的發生。由于中老年階段臟腑功能漸減,過度勞累、精神緊張、壓力過大都使免疫力降低。采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措施,顧護正氣,能有效促進臟腑氣血功能的旺盛、精力的充沛?!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強調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下面對治未病在軍隊中老年干部自我保健中的應用探討如下:
2. 1 天人相應,起居有常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認為:“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敝赋鲫庩査臅r的演變,也是人體生命的根本規律,人的起居要順應自然,順應四時節律的變化。違背這個規律,自然界就要發生災害,人體就會罹患大病。
根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起居節律亦有不同。春季陽氣升發,氣候寒熱多變,應早臥早起,避免感受風邪; 夏季陽氣盛長,暑熱濕氣當令,應夜臥早起,以便充分接受太陽光的沐浴; 秋季陽氣收斂,應早臥早起,應防止溫燥、涼燥所傷;冬季陽氣潛藏,應早臥晚起。因此根據四時變化,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調整起居方式,就能保持健康少病,精力充沛。軍隊中老年干部工作節奏快,任務壓力大,經常加班,打亂了既有的生活節奏和生理規律,容易耗傷正氣,誘發疾病。
提醒人們在生活中應盡量順應四時節律的變化,保持天人相應,起居有常,使身體康健精力充沛,工作也會事半功倍。
2. 2 勞逸適度,動靜結合
醫家孫思邈認為: “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边@就啟示人們要勞逸適度,如果勞逸太過,就會損傷臟腑,削弱機體抗病能力,引發疾病。生命在于運動,也在于靜止,要勞逸適度,動靜結合,從而達到養生保健之目的。例如視、臥、坐、立、行,是人體生命活動必須依賴的行為和能力,常常不被重視,甚至任意妄為?!端貑枴ば魑鍤馄分刑岢觥熬靡晜?,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行傷筋,久立傷骨,是謂五勞所傷”??梢娺^度消耗均能傷及血、氣、肉、筋、骨,同時也會傷及五臟。軍隊中老年干部,工作負擔重,社會活動多,常會有過勞的情況,例如機關干部工作繁忙,過度使用電腦,久視傷血、久坐傷肉,視力下降、脾胃疾病、代謝疾病等相應的病癥就可能發生。
生活中應盡量調節好工作節奏,避免過勞過逸的同時,還要適度鍛煉,使陰陽調和,氣機通暢。要因人而異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不要盲從,特別是運動養生說法眾多,魚龍混雜,一定要從正規渠道獲取養生知識。世界衛生組織較推崇的健步走是比較好的運動方式,適宜人群寬泛,又能達到有氧運動; 中醫運動養生的方法很多,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都是經過千百年的實踐檢驗,有著很好的運動效果。在運動量的把握上,要根據健康狀況而定,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以運動后自我感覺良好為度,切勿有時大量運動,有時久坐不動。故勞逸適度,動靜結合,才能相得益彰,收到強身健體之功。
2. 3 飲食有節,合理膳食
《素問·臟器法時論》中“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氣”的觀點,被譽為“世界上最早論述合理營養與平衡飲食”的理論,堪稱中華民族飲食和營養的綱要。根據劉劍英等對某部中老年干部營養 KAP 狀況調查分析得知,所有被調查者,都對營養知識的掌握有所欠缺。說明軍隊中老年干部工作繁忙,飲食營養等保健知識掌握不足,強調飲食有節、合理膳食很有必要。
飲食有節即是定時定量,適度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饑飽無度?!肚Ы鹨健分赋? “安生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可見飲食有節乃關乎生存之大事?!秲冉洝诽岢?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如飲食過量或過食肥甘厚味,脾胃之氣壅滯,易助濕,生痰,化熱,脾胃功能受損。
合理膳食還要粗細搭配,營養均衡,切記偏嗜。偏嗜不但會造成營養不良,還會引發多種病癥?!秲冉洝吩陲嬍痴{養上非常講究五味調和,不能偏嗜。就是根據各種食物不同的性味,在五行中有不同的歸屬,對五臟不同的作用,謹和五味,合理搭配,均衡營養。也不要偏信盲目進補,過于滋補,會壅滯脾胃之氣,運化失職,反而變生他癥,即便是需要,也要根據體質偏頗,辨證進補,才能臟腑安和、氣血旺盛、精力充沛。
2. 4 調攝情志,身心共養
祖國醫學非常重視情志調養在養生保健方面的作用,《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笨梢娬{攝情志關乎身體的康健與否,對提升正氣、抵御外邪,防病健身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如果情志的變化超越了生理調節所能承受的范圍,就會損傷內臟,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F代研究也表明,憤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并釋放出大量兒茶酚胺,導致心動過速、腦血管和冠狀動脈痙攣等軀體變化,可使人當場發生中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而猝死。說明情志失調易使臟腑受損,氣機逆亂,陰陽失調而百病叢生,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
軍隊中老年干部位居重要崗位,責任重大,工作繁忙,長期處于高負荷、高強度狀態,生活欠規律,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身心疾患有增加趨勢。從情志上“治未病”,需要性情豁達,心態平和,淡泊情懷,盡量擺脫名利羈絆,使陰陽平衡、形神協調,達到調攝情志,身心共養?,F代醫學認為,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生理病理過程有巨大的調節作用,可促使神經中樞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監護系統的相互協調,對維護機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祖國醫學蘊藏著豐富而系統的治未病理論及智慧,《黃帝內經》指出: “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睂︷B生之道可謂論述精辟。本文通過治未病具體應用的探討,讓經典的理論容易接受,讓養生的方法容易做到,以期軍隊中老年干部能對治未病加以重視,通過學習能夠應用到工作生活中,對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強身健體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原. 論《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的中醫養生思想[J].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1,13\\( 6\\) : 515-516.
[2] 陳其廣. 中醫藥具有國家戰略價值[N]. 健康報,2013-9-28\\( 1\\) .
[3] 程士德. 內經講義[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4:181.
[4] 劉?。?構建中醫治未病養生保健體系探討[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15\\( 6\\) : 667-670.
[5] 劉劍英,白春榮,王鑫,等. 某部中高級干部營養 KAP 狀況調查分析[J]. 中國療養醫學,2013,22\\( 1\\) : 16-18.
[6] 朱志先,梁虹. 現代心身疾病治療學[M]. 北京: 人民軍醫出刊版社,2002: 38.
[7] 潘佩光,徐俐平,周俊亮. 情志學說在治未病工作中應用的重要性[J]. 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 10\\) : 2057-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