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臨床中的一種常見病癥,患者自覺耳內鳴響,常伴有睡眠障礙及負面情緒,嚴重者可能影響正常的日常生活及社會交往。病因分為內外兩方面,外受風邪為主的六淫之邪;內因素體肝腎不足,髓??仗?以致耳失所養。筆者在跟師期間采用針藥結合治療頑固性耳鳴1例,收效頗佳,介紹如下。
1 病案舉例
患者,女,60歲。初診日期:2013年3月9日。
主訴:雙側耳鳴耳聾5年余。病史:2007年8月曾因偶感風寒之邪,出現鼻塞流涕,當時未服藥,3 d后外感癥狀消失,突感兩耳內鳴響,如雷鳴,患者未予重視。1年后,患者自覺癥狀有所加重,伴兩耳聽力下降,遂于上海仁濟醫院就診,診斷為神經性耳鳴。予活血、營養神經等治療后,癥狀改善不顯。2009年1月,患者自覺兩耳聽力進一步下降,嚴重影響正常生活,遂于當地醫院配置助聽器。2013年3月至我院針灸科門診就診,查血、尿常規,肝功能及顱腦MRI等檢查未發現異常。電測聽提示兩耳聽力明顯下降:
左78 db,右55 db??淘\:神情、精神可,面色萎黃,形體適中。兩耳持續性耳鳴,時而如雷鳴,時而如蟬鳴,聽力下降,左耳尤甚,胃納可,夜寐差,時有便秘,舌暗紅苔少,脈沉細。西醫診斷:神經性耳鳴。中醫診斷:
耳鳴\\(氣虛血瘀型\\)。治宜培補肝腎,提升清陽。針刺取穴:百會、耳門、聽會、角孫、瘛脈、翳風、完骨、中渚、外關。操作:患者取坐位,穴區常規消毒后,選用規格為0125 mm@40 mm毫針,瘛脈沿耳廓方向向下平刺013寸,角孫向后平刺013寸,余穴均直刺,耳周腧穴均行平補平瀉法,直至患者自覺針感向耳周、耳底傳導,每隔10 min行針1次,留針30 min,每周治療3次,配合養陰生血合劑\\(院內制劑\\)口服,3次/d,1支/次。連續治療1月后,患者摘除助聽器能聞及家人言談,耳鳴基本消失,聽力明顯改善,目前已無需依賴助聽器。復查電測聽:左55 db,右45 db。隨訪2月癥情平穩。
2 討論
沈衛東教授認為,頑固性耳鳴耳聾的中老年患者,多屬氣虛血瘀,素體肝腎不足,髓??仗?氣血不能上濡,以致耳失所養,故選穴強調補益肝腎,和血行氣?;?發揮6言:/督之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為陽脈之都綱0。百會穴屬督脈,具有提升清陽,上榮清竅之效。5針灸逢源6:/久聾多虛,補足少陽,液門、中渚、外關、翳風、耳門、后溪、聽宮、聽會、合谷、俠溪0。耳為手、足少陽所轄,取穴以手、足少陽經為主,耳門、聽會屬手、足少陽經,配合手少陽經的角孫、瘛脈、翳風,與循經遠取的外關、中渚相配,通上達下,疏導少陽經氣,宣通耳竅。從解剖學角度而言,上述耳周穴位淺層均分布有顳淺動靜脈及耳大神經的屬支。沈教授認為治療耳鳴耳聾需著重耳周局部的微循環,耳鳴耳聾經久不愈常常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影響正常的傳導功能,針刺耳周穴位使針感向耳周、耳底放射可明顯改善耳部的缺血缺氧癥狀,配合養陰生血合劑補養營血,上行濡養兩耳,進而恢復耳部神經功能,減輕耳鳴耳聾。
參考文獻:
[1]王健,張永臣.針灸治療耳鳴臨床研究進展[J].江西中醫藥,2012,43\\(351\\):56.
[2]薛飛,李澤卿,王秋萍.耳鳴診斷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23\\(7\\):630.
[3]王琳,亞生江#托乎提,卿曉棠.針刺配合藥物治療耳鳴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2013,32\\(2\\):112.
[4]馬嬌.針刺配合高壓氧治療神經性耳鳴32例[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1\\):109.
[5]宋紅梅,鐘渠,熊大經,等.豁痰祛瘀法聯合針灸治療耳鳴療效驗證性研究[J].吉林中醫藥,2011,31\\(7\\):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