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多見于青壯年,大多數患者有腰椎扭傷史,由于動作不協調或位于某一姿勢使用爆發力而扭轉脊柱,特別是長期從事彎腰工作的人易得?;颊叱8醒恳粋然騼蓚人嵬?,骶棘肌外側緣第三腰椎橫突尖端部疼痛銳利,有時可觸及纖維性軟組織硬結,疼痛可向患側臀部、大腿外側或膝外側放射,但與咳嗽、打噴嚏時腹壓增高無關。病程呈慢性間歇性,勞累后腰部癥狀即明顯加重且易疲勞。臨床治療多以封閉、針灸、按摩為主,隨著小針刀的深入研究,臨床觀察發現采用在小針刀基礎上改良的水針刀配合手法治療效果確切,總體觀察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 1 病例收集
選取2013 -01 ~2013 -06 間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三科門診治療的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患者 32 例,其中男性17 例,女性15 例; 年齡在20 ~55 歲,病程在2 ~18 周之間。
1. 2 診斷依據
患者有以下情況發生: \\( 1\\) 從事體力勞動的青壯年; \\( 2\\) 有突然彎腰扭傷,長期慢性勞損或腰部受涼史; \\( 3\\) 一側慢性腰痛,晨起或彎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難,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 \\( 4\\) 第三腰椎橫突處壓痛明顯,可觸及條索狀硬結; \\( 5\\) X射線攝片可示有第三腰椎橫突過長或左右不對稱。
2 治療方法
對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患者可采取以下方法進行治療: \\( 1\\)水針刀治療: 患者俯臥位,于第三腰椎橫突向骶棘肌外側尋找壓痛點并標記,常規消毒鋪巾。術者用水針刀沿壓痛點垂直進針,刀鋒與脊柱縱軸平行,探到患部酸脹或疼痛敏感處,回抽無血后,注入預混藥液\\( 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00 mg: 10 mL/支,取2 mL; 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50 mg: 2 mL / 支,取1 mL; 滅菌注射用水5 mL/支,取2 mL\\) 1 mL左右。然后于痛點處作十字切割 2~ 3 刀,環繞第三腰椎橫突尖端切割并向周圍剝離,手下有寬松感后出針,無菌紗布覆蓋針孔。\\( 2\\) 手法治療: 保持治療位置,術者以掌根揉法放松兩側骶棘肌,右手拇指在壓痛點作與纖維硬結垂直方向反復彈撥\\( 如僅有壓痛點則彈撥方向與骶棘肌垂直\\) ,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最后用大魚際對患部按揉,以松解為結束。
3 療效評定
治療 3 次為 1 個療程,1 次/周。治愈: 腰痛消失,功能恢復; 好轉: 腰痛減輕,活動功能基本恢復,勞累后偶有疼痛不適;無效: 腰痛無明顯減輕,活動受限。
4 治療結果
治愈者 17 例占 53. 13%,好轉者 13 例占 40. 63%,無效者2 例占 6. 25% ,總有效率為 93. 75% 。病程 4 周以內者效果尤其好,超過 8 周者往往需要多次治療。
5 討論
中醫認為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患者是由于筋脈損傷,血瘀痹阻經絡,聚集形成硬結,不通則痛。第三腰椎橫突位于腰椎的中心,在所有腰椎橫突中為最長者,是腰部肌肉收縮運動的一個重要支點,受力最大易產生勞損。長期彎腰工作或突然發力時,附著于橫突上的深筋膜被撕裂而造成慢性肌纖維組織炎刺激第三腰椎橫突背側神經或形成肌疝而產生疼痛。
水針刀兼有針和刀的特性。術者可以通過患者感受及針下感覺確定位痛點深度,注入藥液達到封閉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如水針刀能準確松解粘連疤痕,解除肌疝壓迫,通則不痛,可從根本上解除癥狀,而藥液中含有的醋酸潑尼松龍可以減輕水腫、滲出等無菌性炎癥反應,防止后期損傷處軟組織再次粘連,增強療效。水針刀由于非直視下操作及微創,無法做到完全松解粘連,此時配以手法治療,使粘連達到最大限度的松解。
按揉脊柱兩側緩解軟組織疼痛痙攣而恢復應力平衡,運用彈撥手法以拇指指端深按于痛點上,適當用力作與肌纖維走行垂直的滑動手法,具有分離粘連、消腫散結等作用。水針刀是有創操作,在局部切割完后施以手法,有利于藥液和毛細血管滲出的血液向周圍擴散,自體血提供了誘導愈合級聯反應所需的細胞和體液調節介質,從而促進軟組織變形區的愈合過程。
綜上所述,水針刀配合手法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是一種綜合治療方法,療效滿意。因為沒有表皮麻醉,扎水針刀時透皮要快,以減輕患者痛苦,刀鋒要與肌纖維方向平行,找準痛點提高治療效果。當患者局部或下肢有麻木、躥電感時應立即避開,防止誤傷神經。手法動作宜輕柔,亦要保證痛點充分彈撥。接受治療后的患者應注意對腰部的保護,避免腰部過度活動引起復發。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012版\\) [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195.
[2]石印玉 . 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455.
[3]Edwards S G,李占玉 . 自體血注射治療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J]. 國外醫學·骨科學分冊,2003,24\\( 5\\)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