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青少年語言中的社會文化心理特征分析
青少年語言中的社會文化心理特征分析
>2023-04-28 09:00:00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社會轉型加劇、改革深入、開放擴大,作為"文化晴雨表",人們使用的語言最直接地體現了當下社會文化的變化及暗含其中的社會文化心理。青少年是當下經濟發展的受益者、網絡時代的體驗者,他們有著不同于前人的行為和認知方式[1].隨著青少年文化對社會"反哺"功能的提高,社會的"年輕化"勢不可擋。作為社會的一個不可替代的重要群體,青少年承載和背負著希望與未來。他們與全球日益趨同的價值取向,深刻地影響甚至改變著二十一世紀中國的發展與品質。我們可以透過青少年使用的語言來透析他們的社會文化心理特征,從而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群體,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一、青少年語言使用的特征

青少年語言實際是一種語言變異現象,它是一定社會條件下、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2].青少年語言主體由網絡語言、流行語、火星文及外來語等語言形式構成。我們擬從語音、文字、詞匯、語法及語用五個方面來探討青少年語言使用的特征。

(一)語音方面

青少年熱衷于使用諧音詞[3],如數字諧音、方言諧音、漢字諧音等。數字諧音是指用阿拉伯數字的讀音代替漢字快捷表達意義,如"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方言諧音是指用方言代替普通話的讀音,如"偶"(我)來自港臺方言,"銀"(人)來自東北方言;漢字諧音是指利用漢語中原有的諧音造新詞,如"美眉"(妹妹)等。其次,除了熱衷使用諧音詞,青少年還偏愛用單字疊音[3],如"東東"(東西)、"漂漂"(漂亮)等等,這一點在女生身上尤為明顯。

(二)文字方面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性交際工具。青少年為了能夠擁有自己與群體的隱秘空間,會選擇使用有別于常規用法的文字形式。例如他們在網絡上經常使用"火星文"[4],這種文字里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符號,包括繁體字、生僻字、阿拉伯數字、拆字以及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各國文字,如果不仔細分辨及聯想,是很難看懂的[4].比如典型的"弓雖"(強),乍一看以為是兩個字,仔細一看原來是把"強"這個字拆成了兩部分,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青少年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又比如"涐噯伱①甡①丗"(我愛你一生一世),這個句子里夾雜了異體字、符號等,第一眼會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但經仔細分辨還是能猜得出其大概意思。

(三)詞匯方面

詞匯是一個群體語言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通過觀察一個群體所使用的詞匯,可以大概了解到這個群體的思想態度、文化特征等。青少年使用的詞匯很豐富,不僅包含了傳統詞匯,更是加入了外來詞、網絡語言、流行語等。例如,近些年日韓影視席卷中國,青少年群體中出現了大批哈韓族、哈日族等,于是普及了"歐巴"(哥哥)、"卡哇伊"(可愛)等外來詞匯。由此可見,青少年群體在文化多元的社會背景下,其語言明顯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

另外,青少年使用的詞匯通常簡潔生動,"頂、贊、碉堡、雷"等屢見不鮮。由此也可以看出,青少年語言在詞匯使用上凸顯了經濟原則。同時,青少年使用的詞匯也偏向于粗俗化,比如喜歡用"尼瑪"、"臥槽"等粗鄙詞語宣泄壞心情,用"巨、超、暴、狂"等副詞來夸張地表示心情。除此之外,青少年喜歡打破約定俗成的語義,對傳統詞匯進行"舊瓶裝新酒",如"可愛"變成了"可憐沒人愛","特困生"變成了"特別困的學生"等。

總之,青少年所使用的詞匯極大地展現了簡潔生動、粗俗直接、幽默活潑且具有創造力等特征。

(四)語法方面

青少年語言在語法上呈現出任意性這一特征,即漠視語法規則,說出來的句子可能是支離破碎的。他們通常不注重是否遵守語法規則,而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語義表達上,比如"……的說"、"你V先"等特殊句式的使用;把英語詞綴加在漢語后面,如"羨慕ing"等。這些語言表達都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不重視語法的嚴格性,更多的是呈現出口語化的狀態。一方面,這體現了青少年群體反規則反傳統的語言傾向;另一方面,這也體現了青少年非凡的語言創造力。

(五)語用方面

青少年群體有時候會不守語用規則,比如,"我身上窮的只剩下錢了"違反了語用原則中的"質的原則",即雖表面是說自己窮,但實際上很有錢;但是他們對各種修辭手法卻運用自如,如"女為悅己者容,男為悅己者窮"是對修辭手法中仿詞手法的運用;流行于馬年的"馬上體",如"馬上有錢,馬上有對象"等,則是語義雙關。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青少年群體語言還呈現出一定的腔調上的特征,比如近些年由于港臺劇的盛行,很嗲的"港臺腔"也逐漸被青少年所習得,如女生經常會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嘛"或者"喔"等語氣詞,表現出撒嬌的口氣。此外,青少年經常使用一些帶貶義的詞跟關系親密的人交流,比如"豬頭",本意是指像豬一樣笨,但是青少年在使用的時候,只是一種善意的調侃,用來活躍氣氛。

總之,在與青少年交流的時候,必須要深刻體會他們話里的真正意義,如果只關注表層意義,可能就會一頭霧水,不知所以。

二、青少年語言使用的社會文化心理分析

語言是社會文化的鏡子,即語言可以見證社會文化的發展,而社會文化對語言也有一定的影響。青少年群體的語言綜合反映了社會的時代特征及青少年群體的風貌。換言之,我們可以透過青少年使用的語言來透析他們的社會文化心理,從而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群體,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一)標新立異心理

首先,青少年的語言反映了他們標新立異的心理。比如,在青少年眼中,"火星文"不同于傳統文字,對"火星語"的使用讓他們覺得與眾不同,別具一格。其次,傳統的詞匯、用法已不能滿足青少年那種強烈地要把自己對事物的感受與評價用形象、貼切并極富表現力的詞匯表達出來的心理需要,所以他們必須用自己的力量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語言,以此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最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使用與眾不同的語言會讓他們特別有存在感,因為標新立異的最主要目的還是吸引別人的眼球,博得關注的目光。青少年群體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表面張揚自信,放蕩不羈,其實內心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青少年通過標新立異,用與眾不同的語言標榜自己,得到關注的目光,從而得到理解、支持、尊重與關心,進而滿足成長過程中歸屬感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消除個體內心的不安與矛盾。

(二)從眾心理

青少年對語言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從眾心理。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美國學者沃納·賽佛林曾指出,受眾"會依據以往的經驗、文化素養、需要、心境與態度等進行選擇性理解、選擇性接受和選擇性記憶".由此可見,受眾會為了保持與周圍環境的一致,得到認可和采納,而采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心理或行為[5].譬如,雖然在青少年中間流行語的使用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但是并非每個人都是真正地、單純地出于個人的需要。青少年為了與群體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而不至于落單,通常情況下就會選擇與群體中大多數人相同的語言習慣與行為模式,從而獲得朋輩認同,交到更多的朋友。

(三)自我表現心理

青少年群體在形成從眾心理的同時還潛藏著自我表現的欲望。青少年群體生長在社會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接受的教育也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他們樂于表現,敢于在公眾場合秀出自己,展現自己的優點與長處。正如社會心理學家戈夫曼所認為的:社會就像一個舞臺,人人都是演員,每個人都在有意或無意地通過自我表現來給別人留下印象。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看,這實際上是青少年自我提高內驅力的重要表現。青少年群體在使用帶有自己年齡特征的語言時其實也是顯示了自己較強的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與學習能力;通過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發表言論,不僅僅是為了抒發情感,也是帶有自我表現的成分。

(四)避繁求簡心理

特定時代賦予的快節奏使得青少年在語言上趨于從簡從易,用詞趨向于簡約和直白,很多詞匯都采用縮寫詞和語法省略的結構形式,遵循了語言的經濟原則,從而達到言簡意賅、形象生動的效果,并且便于記憶和使用[6].比如"GG"(哥哥)、"MM"(美眉)的使用。再比如,在網絡上聊天時,他們喜歡用數字、字母、符號來表達,如"886"是"拜拜嘍"的意思,"V587"是"威武霸氣"的意思。

這些語言使用現象都體現了青少年避繁求簡的心理特點。

(五)尋求宣泄心理

青少年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雖然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讓他們不堪重負,于是,為了緩解壓力與焦慮,他們會選擇各種方式去宣泄,其中就包括語言的使用。對于一些粗鄙化的語言,他們會選擇用隱晦的方式說出來,如"臥槽、我去年買了個包、尼瑪、TMD",這樣既避免了直接"國罵"的淺薄和粗俗,又宣泄了自己的情緒。青少年通過幽默的調侃、夸張的表述宣泄與釋放生存帶來的焦慮,體會到了藐視、突破和顛覆既有語言權威帶來的快感。這種語言表象背后體現的是他們尋求心靈突圍、渴望社會關心和關注的心理狀態[7].

(六)保護隱私心理

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一般不希望別人窺探他們的秘密,他們偏愛那些與傳統相違背、與權威相背離的語言形式。不管是夾雜了各種符號、數字、繁體字等的"火星文",還是略顯幽默諷刺的網絡流行語,青少年使用的語言無不反映了對傳統的反抗。他們厭倦了傳統的語言表達方式,試圖創造一種新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并且這種語言還是排外的,一定程度上阻絕了外界對青少年秘密的探測。例如"洗胃"一詞,一般人都認為是去醫院洗胃,但在特定的青少年的語言環境下,他們表達的可能是"喝飲料"的意思。

通過諸如此類的語言,青少年成功地保護了自己的隱私。

(七)追求時尚心理

青少年大多衣食無憂,追求時尚、個性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時尚也作為一種社會心理文化,成為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仿效、相互攀比的重點。

青春期個體特有的好奇心,加上力求標新立異的個性,青少年對于時尚的敏銳度非常高,對于大眾的文化表示不屑,所以他們不斷地想從大眾文化中抽離出來,使用新詞新語也是他們追求時尚、彰顯個性的表現。青少年群體樂此不疲地使用各種新詞新語,如果身邊誰不會用,他們便會覺得你"out"了。如對網絡流行語的使用,對社會上重大事件的及時反饋,都可以看出他們緊跟時尚潮流。近年流行的"土豪,我們做朋友吧"、"白富美"、"你懂的"、"屌絲"、"高大上"等起初來自網絡,但在青少年的推波助瀾下,這些句子或詞匯迅速在日常對話中流行開來。青少年通過對語言的創造及運用,展現了自己追逐時尚潮流及關注世事的一面。新穎時尚的新詞新語讓青少年們感覺到不管是從視覺還是聽覺上的新鮮刺激,同時也滿足了他們追求時尚、跟隨潮流、彰顯個性的心理。

青少年群體使用語言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并且折射了多樣的社會文化心理。但是,青少年在語言使用上有時也表現出粗俗化、不規范化等消極特征,這就要求家庭、學校、社會應及時對青少年的教育進行相應的調整,盡力保護青少年生活的環境,給予青少年正面的引導。社會也應該尊重青少年不斷增強的主人翁意識,因為不管是他們對謀求社會主流話語權的渴望、或是對社會文化繼承和拋棄的矛盾心態、還是對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尋求,都是青少年群體寶貴的實踐心態和社會情緒。

參考文獻:
[1]張寶軍。"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4):111-114.
[2][4]侯婷。"90后"語言解構[J].東京文學,2009,(9):24-25.
[3]張云輝。網絡語言的詞匯語法特征[J].中國語文,2007,(6):531-535.
[5]孟妮。"90后"盛行"火星語"的傳播學解讀[J].青年記者,2009,(4):57-58.
[6]王靜。大學生校園流行隱語與校園文化心理[J].安徽文學,2011,(9):277.
[7]張波。"微時代"的文字游戲及其社會文化心理[J].文史,2012,(9):93,97.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