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困境研究
摘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發展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包括高校在內的事業單位也正在經歷著一次較大的改革,高校的管理體制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目前高校數量越來越多,在市場競爭愈益激烈的情況下,高校必須降低成本、合理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辦學質量,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而教育成本的核算對于提高高校資源利用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成本核算;困境及對策
一直以來,我國高校都是事業單位的典型代表之一,作為非盈利組織提供教育這一公共產品。國家財政對高校經費實行供給制,直接撥款,高校無須自負盈虧,所以高校內部對成本的管理也比較松懈。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依靠“全額撥款”來維持經營的高校模式已經無法再存立下去,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提高對現有教育資源效益的管理迫在眉睫,成本核算管理就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一、概述
1、高校教育成本概述
所謂高校教育成本,籠統地說就是指高校作為提供教育服務的主體,其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消耗的活勞動和物質資料的價值總和。高校教育成本具體指的是要培養一個學生,學校需要消耗的教育資源以貨幣形式體現出來的價值,高等教育成本一般包括學生費用支出、活勞動報酬、管理費用、物化支出、其它費用等五個主要部分。
2、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概述
(1)下列項目不應計入核算范圍
校辦企業開支成本不納入教育成本核算范圍。校辦企業是學校為了盈利而專門設立的,是獨立的法人,所以校辦企業發展的開支應該進行獨立核算,不計入教育成本。高校在日常的運營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意外災害事故等造成的賠償支出以及捐贈支出,與培養學生沒有關聯,所以不應列入教育成本的核算范圍。高校對離退休人員等支付的福利支出,也不是為培養學生而發生的,不應作為教育成本。提供社會服務產生的支出,比如銀行、郵局、商店等社會服務機構在學校所占用的房屋資源等。學校設立的與教學沒有關系的一些附屬單位發生的支出,主要是指這些附屬單位占用的設備、房屋等資源等。
(2)下列項目應差額計入核算范圍
學校后勤工作產生的支出,目前高校后勤工作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學校與后勤之間的核算方式從撥款制變為了收費制,所以學校后勤服務中有償提供服務發生的費用不應計入教育成本核算范圍,無償提供部分應計入教育成本核算范圍。部分科研經費,高校的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的,科研往往是高校的最主要教學內容,所以科研支出中的非項目??顚S貌糠謶摿腥胱鳛楦咝=逃杀?,通常情況下,目前高??梢园凑湛蒲兄С鲋?20%左右的比例列入教育成本,而重點大學則可以按照 30%作用的比例將發生的科研經費列入教育成本。
(3)下列項目應全額計入核算范圍
高校人員工資中,從事教學有關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員、班級輔導員等的工資、福利費、津貼、社保費等應全額列支為教育成本。直接給予學生的費用,主要是指給學生提供的獎學金、助學金、補助費、項目科研費、實訓費等應全額列支為教育成本。高校用來修繕和改善教學設施發生的一系列費用應當全額列支為教育成本,也就是說高校在進行成本核算過程中,應當正確評估正在使用的固定資產剩余年限,將折舊成本在相應的核算期間內合理分攤,包括對學校內的建筑物的大修理,其發生的費用也需要在成本核算的期間內進行合理分攤。要注意的是,就建筑物等的修理費用等,應當要剔除掉產權已經全部歸教職工所有的房屋建筑物的修理費,這部分不包含在高校教育成本范圍內。高校日常的用于教學或者管理的公用支出例如辦公費、差旅費、水電費等項目的支出,以及為發展教育業務而產生的圖書資料費用、零星的維護與修理費用、校園綠化費用、國際交流費用等都應全額列入教育成本的核算范圍。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困境及相應的對策
1、高校不以盈利為經營目的
作為事業單位,高校的日常經營具有社會公益性質,不以盈利為目的,為此出資者不會對高校的財務核算有很高的要求,高校自身不存在成本核算的外在壓力和內在的管理驅動力。對于一般企業而言,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要進行利潤分配這一財務活動,所以成本核算與計量就是這些財務活動的基礎前提,只有在對成本進行準確核算的基礎上,企業才能夠確定產品合理的銷售價格確保能夠盈利,滿足利益相關者的投資回報要求。但是高校作為事業單位,不受盈利這一根本目的的制約,所以其對利潤方面沒有考核意識,自然也不會想到要嚴格核算成本。在高校內部,往往管理者能夠按照國家制度規定,按照要求報告并說明經費的使用情況,其資金管理的任務即算完成,且高效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沒有稅務機關等第三方約束機構來制定相應的法律與法規來進行約束,高校就更加沒有外在壓力來對教育成本進項核算。
2、內部人控制較為嚴重
高校的治理結構與一般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有著本質的不同,高校作為社會組織的形式存在,內部有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構成,并沒有統一的盈利目標,所以在高校的治理結構中更容易出現管理層機會主義的現象,管理層從自身利益出發來實施管理,缺乏對教育成本進項核算與管理的內在動力。高校中的內部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學校管理者、出資人、教職工、學生等,例如管理者或者教職工出于個人利益的訴求,往往會爭取更加優越的辦公環境、爭取更多的在職消費,這些都會使高校的經營成本產生虛增。所以這些高校內部的私人利益訴求者會構成高校實施教育成本核算的阻力。
以上兩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困境是由高校特殊的事業單位性質造成的,我們無法從根本上來提出解決的思路,只能從以下幾個困境來加強改善。
3、高校內部管理能力普遍偏低
這里所指的高校內部管理能力主要是指財務方面的管理能力,高校的內部審計管理往往較為薄弱,且在日常的運營中管理層的經驗主義、教條主義現象較為明顯,這使得高校經費使用效率低下,人事管理、資產管理上往往表現出較為嚴重的矛盾。高校缺乏有效及時的財務分析能力,在管理上高校不能夠借助于財務分析的結果來實現對經濟活動的全面把握與了解;在預算編制方面,部分高校甚至沒有設立專門的編制機構,所編預算缺乏合理性與適用性,無法發揮預算應有的作用;高校在財務管理上信息公開的力度不足,反映出來就是對資金的使用監督不到位,容易造成資金成本虛增的情況,高校內部員工使用國家撥付的教育經費來進行個人利益的創收。這些方面的管理欠缺,都會給高校帶來利用資金增加個人收益的機會與時機,所以成本核算的實行會受到他們的阻礙與推諉,較難得到全面的推廣與嚴格的實行。
就對策而言,針對高校內部管理能力低下這一困境,政府有關部門應該修訂或制定與高校運行體制相符合的成本核算制度。目前我國高校還沒有建立明確的成本核算制度,投資者往往不要求高校進行詳細的成本核算工作并出具有關報表結果,所以在我國高校內部尚沒有固定可以沿用的較為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但是隨著高校的改革,成本核算的需求將越來越嚴格,越早完善內部管理制度,越有利于成本核算的實行。
我國高校需要加快建立適應高校制度的具有針對性的成本核算會計制度和準則,必須要在制度層面保證高校成本核算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要明確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范圍與核算內容,以此來作為高校教育資源投資的最主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