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供給醫療服務及相關概述
\\( 一\\) 相關概念及辨析
1. 公共產品
公共產品的理論最早是 1919 年產生的林達爾均衡。之后,薩繆爾森、蒂布特等學者都對這一理論進行了研究以及描述。其中最權威的是薩繆爾森的定義: “公共產品同時具備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費的非競爭性”。
2. 醫療服務
醫療服務是世界銀行于 1993 年提出來的一個新概念,其包括一攬子的基本預防和醫療服務,基本衛生服務包,可劃分為基本醫療服務包和公共衛生服務包。其對醫療服務的分類較為合理: 第一類是公共衛生服務,屬于公共產品,任何收入水平的人都可以消費或得到; 第二類是基本臨床醫療服務,完全放任市場提供會危害整體社會人力資本,政府有責任保證所有人獲得基本臨床醫療衛生服務; 第三類是自由選擇的醫療衛生服務,則屬于個人承擔的私人產品。
3. 醫療服務異化
首先把異化作為哲學概念使用的是黑格爾,其后費爾巴哈和馬克思也分別使用了。無論是黑格爾,費爾巴哈還是馬克思,皆認為異化都是人的活動的對象化及其所產生的結果反過來作用于人,使人受制于自身活動的對象。醫療服務作為一種對象化的活動,當政府在這方面出現問題時,當然會損害接受服務的人的利益。而這種異化從側面說明政府職能的缺失,政府在供給醫療服務上的失敗。
\\( 二\\) 政府供給醫療服務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 有利于提高我國公民的健康水平
醫療服務在保障公民的正常的生命健康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更好的醫療服務有利于提高我國公民的健康水平。
2. 維護社會的秩序和安穩,有利于中國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的實現
社會的安定需要多方面來完成,其中醫療服務是這眾多因素中的基礎。所以政府在供給醫療服務中必然要必不可少的投入。以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完善政府供給醫療服務,良好的醫療服務對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都有積極的意義。
二、醫療服務中的異化分析
作為幅員遼闊的大國,政府供給醫療服務考慮的因素很多。之中必然會出現差異,這些差異使得各群體在享受醫療服務的時候就顯得不公平。
\\( 一\\) 資源分配的不公平
1. 人力資源分配的不公平
醫療人力資源在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是不夠的,加上很多醫科學校畢業的學生不情愿上述的這些地區,使得這些地方的醫療的人力資源存在更大的不足。恰恰這些地區卻是很需要醫療服務,是應該重點供給的地區。而在僅有的人力資源里面,也存在很大的區別,表現在醫務人員業務素質低,醫療水平差。
2. 資金投入的不公平
資金投入的不公平使得在醫療設備及衛生機構上發生著異化。政府對醫療服務的財政投入不合理。雖然我國經濟在高速增長,但在投入上比例存在不公平。在醫療設備上,表現在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投入嚴重不足,基礎設施欠賬多。在衛生機構方面,突出表現在農村地區的“網破、線斷、人散”局面。
3. 醫療服務水平的不公平
正是由于政府在供給的醫療服務中的人力資源、醫療設備、衛生機構等方面的原因,導致在醫療服務水平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于政府供給的醫療服務的一種不合理利用。醫療服務水平的差異使得政府供給醫療服務的目的未能更好地得到履行。
\\( 二\\) 醫療服務運行的不公平
1. 醫療服務運行的低效差異
政府是醫療服務提供的主體。目前中國的醫療服務主要是分為城鎮醫療服務和農村醫療服務。在城市的醫療服務中,其運行情況還是挺好的。但是在農村的醫療服務中,由于農村條件的特殊性和艱苦性。導致政府供給的醫療服務存在著很大的運行問題,其中表現在運行的低效。未能發揮著其更好的作用。
2. 醫療服務運行中的干預的不公平
這主要體現在地區之間,醫療服務運行的低效,而政府實施的干預乏力。政府作為公共事業的管理者,其職能是非常明顯的。建設現代的政府,需要轉變政府的職能,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在醫療服務運行中,不光是提供者,還有后期的監管。因此政府在供給醫療服務的這一問題上還是有很多環節的,但每個環節都需要落實。
三、異化原因分析
\\( 一\\) 相關制度上的原因
1. 城鄉二元體制
城鄉二元體制的長期存在。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醫療服務制度也分為城鄉二元結構。而這就是造成城鄉醫療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政府供給醫療服務中,也難免要受城鄉二元體制的約束。
2. 醫療制度上的原因
醫療服務的供給主體應該是政府,而在目前的醫療體制下,政府供給的醫療服務還是有限的。還存在很多的醫療服務提供情形,多樣的醫療服務提供者,使得政府在綜合各方面的醫療服務上存在信息不對稱等情況。導致政府在供給醫療服務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的空白或者其他漏洞。而醫療體制的改革長久的任務。
\\( 二\\) 政府職能的不完善
1. 政府對供給醫療服務重視度存在差異
我國地域是很遼闊的。依照不同的標準,可以把地區進行分類。其中可以把我們主要分成東部、中部和西部。盡管在醫療服務問題上對于中部和西部的地區有很大的重視,但是重視度是不夠的,作為欠發達地區以及落后地區,經濟差,條件差,衛生差,醫療服務其實是更需要的。此外,由于地方政府在自己的轄區內針對于國家的大政方針有自己的一個細化。這一權力在一些地方并沒有得到好的落實。作為醫療服務這一具體而且重要的問題。政府是否作為并且是否更好的作為是決定醫療服務在這一地方完善,人民更好的獲得醫療服務的重要方面。
2. 政府職能責任重視度不夠
實現、保護和促進公共利益是責任政府的法理義務和政治使命。供給醫療服務作為政府履行職能的一個方面,現實中還是存在很多政府沒有引起重視,或者說重視度不夠。造成在供給醫療服務方面存在問題。
四、完善政府供給醫療服務
\\( 一\\) 完善服務制度
1. 完善規范政府供給醫療服務制度
政府的醫療服務義務不是天然產生的,而是隨著保障公民權利的需要形成的。醫療服務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即政府應當免費提供的醫療服務,政府應以成本價提供的醫療服務以及公民需要自費醫療三種。因此,完善政府供給醫療服務需要首先完善規范政府供給醫療服務的制度。第一,完善醫療服務資源的分配制度,在分配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做到比例原則。第二,加大宣傳,吸進和促進資源偏向于醫療服務差的一部分,讓更多的人力資源、醫療設備、醫療機構在這些差的地方“聚集”。
2. 完善公民醫療服務權利救濟制度
政府提供醫療服務是服務政府的一個義務。在現實中,公民的醫療服務權利其實是很受政府供給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影響的。面對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的不作為或者作為不當對公民權利損害,公民可以依照制度進行救濟。完善公民醫療服務權利救濟制度是彌補政府職責的丟失。
\\( 二\\) 落實政府的責任
1. 落實行政責任
政府在供給醫療服務中,行為是履行政府職責的表現。應該做到權責相一致。同時在財政上要強化預算管理,加強財政對醫療服務的投入總量,同時要廣拓財源,制導各種社會資本對醫療服務的投入。變革財政支出方式,完善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結構。
2. 完善對政府的監督和監管
在供給醫療服務中,后期的監督和監管是保障其正常運行的重要舉措,監督可以是上下級的監督,也可是公民的監督,監管主要是體現在上級對下級的監管。不管是監督還是監管,其目的都是一樣的。在這兩個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
\\( 三\\) 完善政府供給醫療服務體系和層次
目前,政府供給醫療服務要做到一體化并不現實。即使做到一體化,就是另外一種不公平的表現。然而,完善其體系和層次就是一種較佳的路徑。第一,保證供給最低醫療服務水平,逐步提高。盡管現狀是供給的地方還是不少,但仍存在空白點。所以首先需保證每個地方都有最低的醫療服務,從而進一步的提高供給醫療服務的水平。第二,完善多層次、全方面的供給體系。群體的多樣性和地區廣并且復雜性,決定了供給不應該采取同樣的,而是應該采取多層次、全方面的體系。
五、結語
目前,盡管我國的政府供給醫療服務還存在很多的地方不足,只要把握時間和效率,突出重點和薄弱點。筆者相信異化問題能夠很快得到解決。只要政府和公民都為此做出努力。早日實現我國政府供給醫療服務的合理化是必然的。
參考文獻:
[1]黃丞,張錄法. 困境與突變: 我國醫療服務提供體系的問題與對策[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2]韓子榮. 中國城鄉衛生服務公平性研究[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3]郭麗珍,孫鶴.“對基本醫療服務均衡發展的思考”[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 4\\) .
[4]汪志強.“論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