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指出,我國部分地區進入暴力恐怖活動活躍期、反分裂斗爭激烈期、干預治療陣痛期的“三期疊加”時期。在這一時期,網絡恐怖活動迅速發展,表現為“境外有種子、境內有土壤、網上有市場”.網絡恐怖犯罪分子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等招募人員,傳播恐怖主義思想,傳授恐怖犯罪技術,籌集恐怖活動資金,策劃恐怖襲擊活動,其危害性日益突出。因此,加強對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的研究與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的現狀
( 一) 我國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的表現形式
我國的網絡恐怖主義犯罪,主要涉及利用網絡傳播暴恐音頻、視頻、制作爆炸物技術,利用網絡招募恐怖主義人員、募集恐怖主義資金、利用網絡煽動實施恐怖主義犯罪,利用網絡進行串聯、內外勾結,以及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滲透。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利用網絡傳播暴恐音頻、視頻??植乐髁x犯罪分子利用暴恐音頻、視頻,用以表明自身對于異教徒的態度,宣揚自己的極端宗教思想和恐怖主義理念。其中某些血腥、殘暴的內容客觀上制造了恐怖氛圍,引起了社會恐慌。第二,利用網絡傳播制作爆炸物技術,傳授恐怖主義犯罪方法。他們將制作爆炸物的詳細演示視頻傳播至網絡空間,針對特定的暴恐分子或者不特定的普通人,演示、教授爆炸物的制作方法。第三,利用網絡招募恐怖主義、極端主義人員??植乐髁x犯罪分子通過設立網站、注冊社交網站賬號①等方式拉攏、招募具有極端宗教思想、民族歧視或者仇恨觀念以及具有分裂國家意圖的人,通過實施暴力恐怖主義犯罪來實現其各自的目的。第四,利用網絡募集恐怖活動資金。其主要表現為,利用網絡支付平臺為恐怖主義犯罪融資,為實施恐怖主義犯罪募集資金。其中不僅包括通過跨國資金的網上支付將國外資金引入國內,還包括在國內通過網上支付平臺將恐怖主義犯罪資金進行融匯,以及利用網絡將募集的恐怖資金進行洗錢活動。第五,利用網絡煽動實施恐怖主義犯罪。國內外暴恐分子通過網絡自媒體等媒介,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事件,小題大做,歪曲事實,發表針對某一具體地區、具體事件的恐怖主義言論,煽動境內“三股勢力”或者不明真相的普通民眾實施暴恐活動。第六,利用網絡進行串聯、內外勾結。主要是指,境外恐怖組織、反華勢力或者在境外的“三股勢力”與境內的“三股勢力”之間相互交流經驗、互通情報、相互配合。甚至境外勢力對境內的暴恐活動實行“遠程控制”,通過網絡指揮境內“三股勢力”實施暴恐活動。第七,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滲透。該犯罪形式主要針對以下兩個群體: 一是針對普通少數民族群眾,尤其是針對青少年,二是針對我國信息系統的關鍵崗位的人員。前者主要是通過在網絡空間持續宣揚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和暴力恐怖主義思想,潛移默化地對民眾的觀念進行腐蝕滲透,為以后實施暴恐犯罪奠定群眾基礎; 后者則是通過對該人員施以好處予以收買或者策反,以盜竊、破壞相關情報、秘密以及其他重要信息數據。
以網絡在暴力恐怖主義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將網絡恐怖主義犯罪分為工具型網絡恐怖主義犯罪和對象型網絡恐怖主義犯罪兩種形式。前者將網絡作為傳統恐怖主義犯罪的工具而存在,而后者則主要表現為: (1) 針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設施的計算機系統,如高速鐵路、金融中心、核電站核設施、水壩等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發動網絡襲擊或物理攻擊。該行為一旦實施,就會給國家安全、社會公眾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或者發生直接的現實性危害。(2) 以整個互聯網為目標進行的網絡襲擊,主要是通過襲擊互聯網域名管理系統,或者通過使用高級計算機病毒,對官方網絡系統或民眾網絡進行入侵,對其數據信息實施刪除、修改、增加、干擾等攻擊行為。[1]
( 二) 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的發展趨勢
1.由工具形態向對象形態發展
就目前而言,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的形式主要表現為工具型網絡恐怖主義犯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已經發生恐怖主義分子以特定網絡系統為攻擊目標而實施的網絡恐怖襲擊這一對象形態。但是,從對象型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的行為成本與危害效果的不對等性可以預測,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由目前較為初級的工具形態,向更高級別的對象形態發展將成為必然趨勢。
2.網絡恐怖主義犯罪與傳統恐怖主義犯罪相結合
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由傳統恐怖主義犯罪演變而來,始終與傳統恐怖主義犯罪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就目前網絡恐怖主義犯罪的表現形式來看,由于其更多地表現為工具型形態,該形態的特點是僅僅停留在宣揚、煽動、教唆等間接實施暴力行為的階段,因此,與以暴力手段為特征的傳統恐怖主義犯罪并未有效聯結。但是,隨著網絡作為犯罪工具的地位在恐怖主義犯罪中越來越清晰,以及網絡恐怖主義犯罪自身由工具型向對象型的轉變,傳統恐怖主義犯罪借助網絡實施、網絡恐怖主義犯罪依靠傳統暴力達到其破壞目的的趨勢將會日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