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徑
摘要:會計誠信缺失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不僅存在于我國,而且存在于各項制度規范都比較健全的各個國家,會計誠信缺失往往會出現大量的造假、貪污腐敗的現象,不僅影響了國家的宏觀經濟決策,而且還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增長,所以如何有效的治理會計誠信缺失問題逐漸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問題,因此本文就會計誠信的內涵進行了闡述,分析了治理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必要性,探究了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進一步提出了有效的治理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途徑,以期能夠重塑會計誠信,實現社會事業和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會計誠信;會計誠信缺失;內涵;必要性;原因;治理途徑
一、會計誠信的內涵
“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原則,不做假賬”是著名學者朱镕基給長海國家會計學院的題詞,同時也是對會計誠信最好的詮釋和展現,而具體來說,會計誠信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活動時必須遵守的職業操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并且具有強烈的敬業意識、責任意識和職業榮譽觀;第二,需要會計人員擁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第三,需要會計人員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法律條例、制度規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第四,需要以優質的會計服務為方向,確保會計信息的質量,為決策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信息。
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是市場經濟環境,復雜的社會經濟活動給各個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挑戰,而會計誠信作為有效的道德資源和經濟資源,在保障企業持續營運,減少不必要損失和風險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需要會計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二、治理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必要性
安然、世通、施樂等大型公司造假丑聞的曝光以及銀廣事件的發生,給國際社會敲響了警鐘,會計誠信成為了當今社會的焦點問題,如何及時有效的解決會計誠信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心和重視。
從另一方面來看,會計誠信缺失,嚴重擾亂了我國的經濟秩序,虛假會計信息的存在,蒙蔽了廣大投資者,使其受泡沫繁榮的影響,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其次,虛假的會計信息嚴重影響了決策者的決策,使得更多的會計信息利用者在判斷、分析、預測以及決策一些事件時存在本質上的錯誤,這樣一來,不僅阻礙了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大大增加了我國的潛在風險,不利于政府及時的監督和調控資本市場,影響了國家的長遠發展和進步;此外,一系列由于會計誠信缺失造成的重大的經濟案件的曝光,大大降低了會計行業的公信力,不利于會計行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此可見,不管是從會計行業本身來看,還是從國家的資源配置,宏觀經濟環境來看,治理會計誠信缺失問題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三、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近年來,隨著我國法律條例和制度規范的不斷落實和發展,我國的會計誠信缺失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績效,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依舊沒有根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行業、金融行業以及社會事業的發展和進步,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法律約束力不夠高
法律約束力不夠高是現階段造成會計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我國配套的法律條例的細則不夠明晰和明確,涵蓋的內容不夠廣泛;另一方面,對于會計造假的處罰力度不夠高,在發現問題并進行處置時,往往時比較重視經濟的懲罰,對整個單位的懲罰,而不重視行政的懲罰和個人的懲罰,此外了,在懲罰方式上,往往采用內部處理的方式,不進行公示,起不到警示的作用。
(二)配套的監管機制不健全
產生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又一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配套的監管機制,一方面,缺乏獨立的監管部門,即便有,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也不夠強,從內部監管機制來看,受上下級的限制,存在模式化和形式化,即便發現問題也不能及時的處理和糾正;從外部監管機制來看,處罰力度不強,存在以繳代罰的現象,不得而知,當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造假者就會繼續造假。
(三)過于追求經濟效益
現代社會是復雜的市場經濟時代,雖然經濟活動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多樣,但是配套的制度規范,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健全,進而就導致一些企業的管理層為了盲目的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往往失去了理智,在記錄會計事項時往往沒有遵循既定的規定、指標和標準,人為操縱成本費用的現象比較嚴重,進而導致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產生,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潛在的隱患。
(四)企業的職權分配不夠科學
眾所周知,對于一些國有企業或者控股企業來說,企業各大事件的重要決策都會由企業的董事長或者總經理來決定,而這些懂事長和總經理往往是上級政府直接任命的,所以對于企業中設置的監事會來說,往往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起不到監管的作用,這樣一來就會出現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上級的任務而發生調整既定的會計科目,虛列收支,做假賬,以假冒真等會計誠信缺失現象的發生,進而不僅使企業出現利益虛增的現象,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和進步。
四、治理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途徑
由上可知,法律約束力不夠強,配套的監管機制不夠健全,過于追求經濟利益企業目標的制定以及不科學的企業職權分配都是造成會計誠信缺失的關鍵原因,所以把握這些原因,根據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和戰略目標,提出切實可行的治理途徑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所以筆者就以上述的原因為契機,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和相關的調查研究總結出以下幾點切實可行的措施,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一)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
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是緩解會計誠信缺失的基礎和關鍵,有助于會計人員從潛意識里避免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發生,所以,首先要加強對公民誠信的教育,為社會誠信機制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要加強對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以及相關部門誠信教育的力度,將其造假的沖動從萌芽期得到約束;此外,要提高對政府公職人員的誠信要求,使其能夠在社會環境中起到表率的作用;與此同時,要加強對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的教育,進而使得整個會計行業的誠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推廣和落實責任委派制
委派制的落實和推廣能夠加強外部監督的力度,進而也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會計工作的約束力,這就要求企業首先要規范現行的委派制度,明確委派主體,并且要隨著企業戰略目標和實際運行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不斷的完善和充實,提高其可操作性和適用性;此外,要適當的擴大會計委派制的適用范圍,這樣一來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會計行業誠信提供制度保障。
(三)規范會計行業的審計制度會計行業審計制度的規范要從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律師事務所兩方面出發,即首先要進一步完善注冊會計師法,加強對會計師的誠信要求;其次,要完善外部審計制度,加強對會計事務所的約束力度;此外,要處理好政府監督部門與行業協會的關系,建立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律師事務所的誠信檔案,這樣一來,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會計誠信缺失現象的發生。
(四)建立健全法律責任體系
健全的法律責任體系一方面能加大執法的力度,另一方面能夠切實的避免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產生,這就要求我國首先要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完善既定的法律制度;其次,要加強法律的執行力度,提高違法的成本,使造假人不敢違法;此外,要加大公示和公開的力度,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避免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發生。
五、結語
總之,會計誠信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需要會計人員和廣大社會群體廣泛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因此,探究產生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是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和專業人士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參考文獻:
[1]皮家銣。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5(08)。
[2]王志順。淺論會計誠信缺失的危害原因及解決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