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從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之下的二級學科,在當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承擔著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任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灌輸論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灌輸理論。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內容和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灌輸論是以政治教育為核心,對社會所倡導的主流思想價值觀念的認同教育,目的是使社會所提倡的主流價值觀念得到最大多數人的認同,并把這種內心的認同在實踐活動中轉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進而在社會中提高政治覺悟、樹立價值立場、堅定政治立場。
本文提出"價值觀認同中的灌輸論問題研究",是基于以下兩點考慮:
一、目前學術界更多注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發式教學",把"啟發論"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法論。然而,本文認為,如果過分強調"啟發論"容易陷入主觀唯心主義的偏見。"啟發"意味著教育者把受教育者內在己有的觀念"引導"出來,因此,容易產生的誤解是:似乎價值觀是主體自身內部生成的這顯然是一種唯心論觀念,無疑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反映論".在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反映論看來,認識是從客觀實踐開始的,因此,價值觀不是從頭腦中自己產生的,而是從外部客觀實踐開始,轉化到我們頭腦中的"觀念",因此,價值觀的形成,是從外部客觀實踐開始,進入頭腦的過程。國家因此提出了"入腦、入心".正是為了捍衛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反映論",反對"啟發論"導致的唯心論傾向,本文強調價值觀認同中灌輸論的合理性。
二、國家意識形態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它不能因為人們在主觀上是否"愿意"接受而接受,因而,國家意識形態的教育就具有了強制性,它不同于其他的思想觀念的教育。正是為了維護國家意識形態的絕對合法性和毋庸置疑性,捍衛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本文提出了灌輸論在價值觀認同教育中的合理性。
全文一方面是從哲學反思的角度論證思想政治教育灌輸何以可能,即對價值觀客觀性的證明。另一方面是從人自身的認識論機能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灌輸論是基于人本身的認識能力和人類科學的認識規律而進行的教育活動。在這兩大理論論證的支撐下,進一步論述灌輸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價值觀認同的實踐。
也就是說,人雖然是天然的政治性動物,卻不必然天生的具有政治思想觀念方面的覺悟,這就需要思想政治灌輸論發揮作用,但這一作用充分發揮的前提就是灌輸的內容要具有客觀、普遍的真理性,因為,人的價值觀念是由他所依據的真理決定的。同時,人在認識過程中,會有目的、有計劃的根據自身己有的知識體系,在頭腦中自主建構價值觀念系統,所以,灌輸論的發揮還需要把握人自身的認識能力。在充分把握、證明內外條件的基礎上,思想政治灌輸論才能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順利的實施,做到對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理性認知、情感認同和自覺踐行的統一。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灌輸論,價值觀客觀性,價值觀認同
目 錄
第1章 緒論
1.1選題背景
1.2國內外研究綜述
1.2.1國內研究現狀
1.2.2國外研究現狀
1.3研究意義
1.4研究方法
1.5創新與不足
1.6論文基本內容
第2章 價值觀認同中灌輸論的實質內涵
2.2價值觀認同中灌輸論的精神實質
2.2.1原則層面上的灌輸論
2.2.2方法層面上的灌輸論
2.2.3灌輸論既是原則也是方法
2.3價值觀認同中灌輸論的強制性與非強制性
2.3.1價值觀認同中灌輸論的強制性
2.3.2價值觀認同中灌輸論的非強制性
第3章 價值觀的客觀性是灌輸論的邏輯前提
3.1價值觀客觀性的哲學依據
3.1.1"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沖突需要價值觀灌輸
3.1.2"集體主義何以可能"需要價值觀灌輸
3.2.1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經濟基礎
3.2.2人民民主專政與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3.3價值觀的客觀性決定了價值觀認同中灌輸論的必然性
第4章 唯物主義"反映論":灌輸論的認識論原理
4.1西方認識論原理對"灌輸論"的理論啟示
4.1.1柏拉圖的"回憶說"對灌輸論中主體能動性的夸大
4.1.2洛克的"白板說"對灌輸論中主體能動性的忽略
第5章 灌輸論在價值觀認同中的教育實踐路徑
5.1 灌輸中教育者對價值觀的客觀描述
5.2 灌輸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價值觀偏見的清除
5.3 灌輸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價值觀共識的確認
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