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黨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將"建設生態文明"納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要求。黨在十八大報告中更加突出了生態文明的重要性,首次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章,提出我們的發展必須樹立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之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2015 年的全國兩會,習近平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凸現,環境道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
近年來,我國在環境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但仍然存在著不足和缺陷。我國環境道德失范行為屢發,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暴露出我國環境道德教育的缺失。明治時期日本公害問題極其嚴重,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資源貧乏,而如今日本是世界上環境保護工作做得比較突出的國家,成功地實現了經濟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統一。它有很多成功的舉措都值得我國學習。因此,借鑒日本的環境道德教育經驗,對我國避免重復日本的環境問題,以及推動我國環境道德教育的全面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論文首先確定研究的對象,對環境道德教育的相關概念進行界定,論述中日兩國環境道德教育的發展概況。并采用調查分析的研究方法,從環境道德認知、環境道德意識、環境保護態度、環境道德行為、環境道德教育五個方面對中日兩國學生的環境道德現狀進行調查,找出雙方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別從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四個方面對中日兩國的環境道德教育進行比較研究,找出日本環境道德教育的獨有長處和優勢,且是我國不具有的。并分析我國環境道德教育問題的不足及產生的原因。通過梳理,且進行比較研究后,又從政府環境保護職責、社會環境道德教育、學校環境道德教育、家庭環境道德教育、自我環境道德教育等五個方面對我國環境道德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從而規范人們的環境道德行為,追求自然美、社會美,精神美三者高度和諧統一,實現生態文明。
關鍵詞:環境,環境道德教育,閾值,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
目錄
摘要
第 1 章 緒論
1.1 論文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內研究現狀
1.2.2 國外研究現狀
1.3 論文研究內容與方法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論文創新點
第 2 章 中日環境道德教育發展概況
2.1 環境道德教育的相關概念
2.1.1 環境
2.1.2 道德教育
2.1.3 環境道德教育
2.2 中國環境道德教育概況
2.2.1 萌芽階段
2.2.2 起步階段
2.2.3 發展階段
2.3 日本環境道德教育概況
2.3.1 萌芽階段
2.3.2 起步階段
2.3.3 發展階段
第 3 章 中日環境道德現狀問題比較
3.1 調查的基本情況
3.1.1 調查內容
3.1.2 調查對象
3.2 調查結果
3.2.1 環境道德認知較低
3.2.2 環境道德意識薄弱
3.2.3 環境保護態度淡漠
3.2.4 環境道德行為失范
3.2.5 環境道德教育缺失
第 4 章 中日環境道德教育問題成因比較
4.1 中日政府環境保護工作比較
4.1.1 我國環境道德教育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4.1.2 我國地方政府環境保護工作執行無力
4.2 中日社會環境道德教育比
4.2.1 我國民間環保組織的影響力微弱
4.2.2 我國媒體的環境道德教育監督有限
4.3 中日學校環境道德教育比較
4.3.1 我國學校環境道德教育各階段脫節
4.3.2 我國高等院校環境道德課程設置不合理
4.3.3 我國學生社會實踐環節軟弱
4.4 中日家庭環境道德教育
4.4.1 我國家庭環境道德教育觀念功利色彩較濃厚
4.4.2 我國家庭環境道德教育方式忽視綜合素質養成
第 5 章 中日環境道德教育的啟示
5.1 重視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職能
5.1.1 完善環境道德法律體系
5.1.2 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
5.1.3 建設公眾參與的監督與問責機制
5.2 注重社會環境對道德教育的作用
5.2.1 壯大民間環保組織的力量
5.2.2 利用媒體的輿論引導
5.2.3 創設和諧的社會氣氛
5.3 加強學校對環境道德教育的實施
5.3.1 加強各階段環境道德教育
5.3.2 合理設置環境教育課程
5.3.3 增強教師的環境素質
5.3.4 加強社會實踐環節
5.4 營造家庭對環境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圍
5.4.1 改變家庭環境道德教育傳統理念
5.4.2 創新家庭環境道德教育方式
5.5 維穩環境道德生成自我教育的閾值
5.5.1 弘揚"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
5.5.2 追求可持續消費的生存之道
5.5.3 實現環境審美的生活之路
第 6 章 結束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