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習近平;意識形態工作;意識思維。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全局的高度,在不同場合就意識形態工作先后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在新形勢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對做好當前意識形態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一、增強憂患意識,認清嚴峻復雜的形勢。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1](P56)歷史與經驗證明,憂患意識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生存大智慧,而且是中國共產黨成功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與挑戰的重要保證。
新形勢下,“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2]雖然當前的意識形態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是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也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我國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形勢可謂既有遠慮,又有近憂。一方面,從國際形勢來看,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無論是從力量對比,還是從意識形態的交鋒態勢上,仍然是‘西強我弱’”.[3]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一些西方國家心態失衡,竭盡挑撥離間、混淆視聽之能事。他們散布“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刻意曲解、抹黑“中國夢”,極力“唱衰中國”,企圖削弱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從國內形勢來看,中國正處于改革攻堅期、社會體制轉型期、矛盾凸顯期交織的階段,國內各種社會矛盾相互疊加?!吧鐣庾R多元、多樣、多變的特征日益明顯,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主流與邊緣的思想觀念相互交織,意識形態領域的噪音、雜音此起彼伏,也導致了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多樣化并發生沖突”.[4]同時,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種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已經轉向網絡。網上輿論斗爭成為一種新的斗爭形態,也是當前中國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最大變量”,如果忽視這一大變量,錯失機遇,中國意識形態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就會舉步維艱。
面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遠慮和近憂,我們不能消極悲觀地回避問題,而是應該增強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是一種危機感,同時也是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應把握當前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形勢,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積極地迎接新挑戰,增強中國在國際輿論格局中的國際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把一個真實的中國展現給國際社會。
二、強化陣地意識,切實筑牢思想防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強調:“要強化政治意識、政權意識、陣地意識,勇于舉旗幟、打頭陣、當先鋒,當好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生力軍?!盵5]這一重要論述表明:要切實強化意識形態工作的陣地意識,自覺堅守意識形態的陣地。所謂陣地意識,就是“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2]簡而言之,就是要守得住。對于我國意識形態工作而言,就是要守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思想防線。
一個政黨能否長期執政,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一個社會能否安定和諧,不僅取決于經濟、軍事實力,也取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以及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這其中意識形態的吸引力、感召力非常重要。馬克思說過:“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盵6](P35)一個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的陣地意識不強,就會失去對意識形態工作的掌控,失去對意識形態陣地的占領,而任由意識形態領域各種思潮沉渣泛起、泥沙俱下,人們的思想就會陷入混亂。社會主義思想防線一旦潰敗,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社會就會如同一盤散沙,很有可能發生政治動蕩、政權更迭,那么,實現“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成了一句空話。
強化陣地意識,要重點鞏固黨校、干部學院、社會科學院、高校、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宣傳陣地,要重點守住以互聯網為主的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輿論陣地,切實筑牢思想防線,為中國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堅實的大后方。
三、提升競爭意識,主動占領輿論高地。
對于當前中國意識形態工作而言,所謂競爭意識,就是對外要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爭奪話語權,以追趕的姿態力求縮小國際輿論中“西強我弱”的差距;對內要做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2]
冷戰結束以后,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斗爭的“明爭”似乎已經結束,但這并不意味著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已經終結。相反,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斗爭在更大的范圍內,以更加隱蔽、復雜、多樣的方式而呈現的“暗斗”狀態接踵而至。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意識形態領域進行著一輪又一輪沒有硝煙的戰爭。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已經習慣從網上獲取信息?!懊绹任鞣絿艺莆樟嘶ヂ摼W的先發優勢、話語優勢、技術優勢,鼓吹‘網絡自由',推行政治霸權、文化霸權、數字霸權,企圖把西方價值觀無障礙地滲透到中國?!盵7]由于人們的思想認識受先入為主的影響,如果在重大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上缺乏競爭意識,要么含糊其辭、態度曖昧,要么反應遲緩、沉默不語,那中國的意識形態工作就會陷入被動。西方國家先聲奪人,我們卻有話說不出,有理說不清,中國就會在國際輿論中失語,“失語就要挨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結構分層,利益結構分化,思想結構更加多元化,各種思想沖突加劇,不同群體出現不同程度的信仰空場、社會認同危機。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同馬克思主義爭奪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面臨來自國際國內的雙重挑戰。社會思潮多樣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霸谥袊?,十幾億人的思想意識千差萬別,靠什么來凝聚人心?只有馬克思主義。因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靈魂和主心骨,當然也是多樣性社會思想的靈魂和主心骨?!薄拔覈挥袌猿竹R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才能正確認識世界局勢,揭露各種敵對勢力的陰謀;只有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才能有力地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有效地抵御西方的滲透和顛覆活動,并取得最后勝利?!盵8]
因此,當前意識形態工作迫切需要提升競爭意識,同各種錯誤思潮作斗爭,搶占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黨員、高級干部、年輕干部以及青年學生的思想領地,喚起全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以此來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開展提供精神力量。
四、樹立服務意識,夯實意識形態工作基礎。
“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2]樹立意識形態工作的服務意識,就是要樹立服務“一個中心”“一個大局”“一個主體”的意識。
服務“一個中心”的意識,即服務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國內外大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不能也不應該改變。這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100 年不動搖的根本要求,也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要求?!盵2]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盵9](P591)只有做好經濟建設,才能為意識形態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因此,把握當前的意識形態工作要樹立服務“一個中心”的意識,既不能干涉這一中心,也不能脫離這一中心。同時,我們又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支持?!爸挥形镔|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