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游說集團在美國外交中的作用探究
【引言】親以、親阿游說集團對美國外交的影響比較引言
【第一章】美國的游說集團與外交決策
【第二章】親以色列游說集團
【第三章】親阿拉伯游說集團
【第四章】親以與親阿集團對美國外交決策游說比較
【結論/參考文獻】美國外交決策中的游說集團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二章 親以色列游說集團
第一節 美國猶太人概況
一、美國猶太人的起源與發展
到 2014 年 9 月猶太人已移居美國 360 周年,其中共經歷了四次較大的移民潮。1654 年一批從巴西東北部逃亡的猶太人歷經海上磨難,獲得法國船只"圣凱瑟琳號"救援后到達了當時的新阿姆斯特丹(紐約曼哈頓)。根據一則荷蘭文字記載,這些猶太人一行"老少 23 人",時間是 1654 年 9 月 7 日。
從此這一天就成為猶太人在美國歷史中的新的起點,美國獨立時領導人明確不支持反猶觀點,所以當時大多數美國猶太人都積極參與獨立戰爭,為獨立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到美國獨立時美國猶太人已有約 2500 人,形成了美國的第一波猶太移民。因為美國自建國以來就奉行自由、平等的價值觀念,社會生活中也沒有像歐洲那樣強烈的反猶思潮,所以猶太族裔移民一般也能夠享有正常的公民權利和教育工作機會,這就為美國猶太移民的生存發展提供了相對良好的環境,也對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形成了強大吸引力。
十九世紀初開始,美國迎來了第二波猶太移民高潮。由于受到當時中歐許多國家內部反猶活動的影響,大批中歐國家的猶太人移居美國。這些人大部分文化素質較高,到美國后迅速融入主流社會并成為中產階級和新型知識分子,許多人還進入了社會精英階層,成為當時美國猶太社團的主導力量,樹立了猶太人的正面形象,并為之后移居美國的猶太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這批猶太移民在美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在美國許多領域發揮了重要影響。
第三波移民高峰發生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這期間數百萬受到沙皇俄國迫害的東歐猶太人移居美國。他們大多原是下層民眾,文化層次較低,到美國后主要在大城市從事體力勞動為生,但是他們大多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使得他們的后代一般都有較好的發展。
二戰前后,大批歐洲猶太人逃亡美國避難,形成了第四波猶太移民高潮。300多年來,美國猶太人已經從最初的 23 人發展到 2002 年的 570 萬人,占全球猶太總人口的 42.9%,占流散猶太人口的 68.9%,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猶太人聚居國,甚至比同期以色列猶太人口多六十余萬人。
二、美國猶太人社會現狀
大部分美國猶太移民都是因為在原居住國受到反猶主義壓迫和歧視到美國逃難謀生的。他們大都在原居住國社會地位低下,生活條件貧苦,到美國之后一般成為普通工人或小商小販,屬于城市貧民階層。但猶太民族有著重視教育的傳統,例如抵達美國猶太移民原先的識字率就高達 74%,大大高于同時期其他移民人群。雖然第一批的大部分移民生活條件都很艱苦,但是他們也都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使得美國的猶太人的文化程度在經歷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之后有了迅速提高,大大超過其他移民人群。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猶太人的高中畢業率已經比非猶太人高出 1 倍,到了四十年代,猶太人的大學畢業率是非猶太人的 3 倍。
如今,猶太學生在常春藤盟校中的比例高達 20%以上,僅哈佛大學在 90 年代末時就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是猶太人。
受教育程度一般和就業與經濟狀況成正比。猶太民族苦難的歷史造就了猶太人團結互助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加之猶太人群大大高于美國平均水平的文化程度和精明的商業頭腦,使得猶太人在美國這個相對寬容、平等社會環境下的競爭力大大增強,就業情況和經濟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據一項調查顯示:第一代俄國猶太男性移民有 61.2%從事加工業工作,只有 27.5%的人從事商業活動;而到了第二代男性移民中已有 57.8%的人經商,從事加工業工作的人下降到了 32.6%.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猶太人都成為了專業技術、管理、商業和金融業從業者。
從表 4 中可以看出,猶太人在專業技術、管理和商業等社會地位較高崗位的人口比重達 61%,遠遠高于美國總體水平。較高的就業層次為猶太人帶來了與之相應的經濟收入。根據美國猶太人聯合社團(United Jewish Communities)的調查顯示,2000 年至 2001 年美國猶太裔人群高收入人口占總人群的 34%,比美國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低收入人口比例比美國總體水平少 6 個百分點。據《福布斯》雜志 1985 年統計,全美國 400 名的大富翁中有四分之一都是猶太人,這比例高出其占美國總人口的比例約十倍。
由于整體良好的教育水平、優越的經濟收入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加上本身強烈的融入當地社會的主觀意愿,使得整個猶太移民群體可以較快的融入到美國的主流社會之中。猶太族群對自身在美國社會地位的定位一般比較樂觀,他們中自認為屬于社會上層或中層的人口比例要大大高于其他族群,顯示出了充分的民族自信心。這種自信并非沒有根據,1999 年 3 月蓋洛普(Gallup)新聞中心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報告顯示,美國人中愿意投票選舉一位猶太人當總統的比例已經從 1937 年的 46%上升到了 1999 年的 92%.到 1981 年,美國非猶太白人中表示愿意自己子女與猶太人結婚比率已達到 66%,這不光是口頭的表態,1962 年至 1972年猶太人與非猶太白人的平均通婚率已經達到了 32%.
這些數據都從側面表明,猶太裔人群已經被美國公眾廣泛接受并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同。
第二節 親以色列游說集團概述
一、親以色列游說集團的界定與主要組織
由于猶太民族備受磨難的歷史,使得以色列這個當今世界唯一的猶太人國家成為了全球大多數猶太人的共同精神家園,他們大都支持以色列,并傾向于維護以色列的利益。調查顯示,自 1948 年以色列建國以來,美國猶太人對以色列的整體支持率超過了九成。
根據 2002 年的統計表明,猶太裔美國人中,感覺自己與以色列有緊密關系的達 86%,認為對以色列有感情的占 89%,認為以色列應當采取保衛行動的占 70%,還有 80%的人擔心近來的反恐形勢會使美國對巴勒斯坦做出讓步。
雖然近期由于利益格局調整和猶太族群內部等一些原因,美國猶太人對以色列的支持有所下降,但是親以色列仍是美國大多數猶太人所持的政治態度。由于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以及對中東地區的特殊影響力,在美國形成了以美國猶太人為主體的龐大的親以色列游說集團,它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各種游說活動影響美國外交決策向親以色列的方向發展。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稱的"親以色列游說集團"并非一個有著統一領導、統一行動的單一集團,它是一個在維護以色列利益上有共同目標的眾多組織形成的游說集團的統稱。這一寬泛聯盟內部可能在某些具體問題上有不同意見,但是所有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積極地通過游說活動推動美國政策向親以色列的方向發展。
《美國猶太人年鑒》2007 年的數據顯示,美國有 450 多個全國性的猶太組織團體,二百多個地方性的猶太社團,它們大多數都對以色列的利益極為關心,對以色列持支持態度,這些猶太團體構成了親以色列游說集團的主要力量。美國主要的親以色列游說集團有以下幾個:
1.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merican Israel Public Affairs Committee,AIPAC,下文中簡稱美以委員會)。它是在美國正式注冊的,最著名的親以色列游說集團,《國家期刊》2005 年的統計將它評為華盛頓僅次于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的第二大游說集團,美國《財富》雜志曾連續四年將其評為美國第一大外交決策游說集團。美以委員會成立于 1951 年,原名美國猶太復國主義者公共事務委員會(American Zionist Committee for Public Affairs),現擁有會員超過五萬五千余名,超過 150 名工作人員,每年活動預算經費達四千萬美元以上,在美國國會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有"國會山之王"的稱號。美以委員會在其官方網站上對其宗旨描述是"主要通過提升美國和以色列安全的途徑,來強化、保護和增進美以雙邊關系".它具備嚴密的組織和完善的機制,其總部設在華盛頓,下設 10個地方辦事處和 9 個衛星網絡辦事處,執行委員會是它的核心機構,成員由下屬社團里的主要領導人擔任。每年舉辦的政策會議(Policy Conference)是美以委員會的一項重要活動,屆時美國許多重要政治人物都會出席并講話。2014 年的政策會議于 3 月 2 日在華盛頓召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 Kerry)以及財政部長雅各布·盧(Jacob J. Lew)等高級官員和美國參眾兩院多名重要議員參加了會議并發表了演講。
2.美國主要猶太人組織主席會議(Conference of Presidents of Major AmericanJewish Organizations,下文中簡稱主席會議)。主席會議目前包括 50 個成員,它是在 1956 年應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的要求建立,意在使眾多猶太社團同美國官方進行相關活動時可以協調一致,統一立場。其活動宗旨是推進美國和以色列的特殊關系,維護以色列的安全和繁榮;反對國內外的恐怖主義,提升和保護美國猶太機構的安全;加強全世界猶太人聯系,對猶太團體提供援助等。主席會議和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有著緊密的聯系,與美以委員會在國會等立法機關擁有巨大影響力有所區別的是,主席會議更側重于同行政機構建立聯系,是在白宮有重要影響的游說集團。
3.美國猶太人委員會(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AJC)。AJC 成立于 1906年,旨在通過發動美國猶太人保護全世界猶太人的權益與安全,是美國最悠久的猶太游說集團之一,美國紐約時報曾稱它是美國猶太社團的領袖。它通過游說與眾多立法和行政部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關系,并在許多全球性的關鍵問題上得到了決策者的支持,例如在 70 年代美國國會針對阿拉伯聯盟抵制以色列的反抵制法案的通過中,它就發揮過重要影響。美國猶太人委員會還建有專門的檔案館,收集保存了大量猶太人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史料,自 1906 年成立之后,它每年都出版《美國猶太人年鑒》,這些資料為美國及世界進行有關猶太人的研究,尤其在美國政府進行有關以色列和猶太人問題調研時,提供了重要參考。
二、親以色列游說集團主要特點
一戰以后最初的親以色列游說集團對美政策的活動目標集中在以總統為代表的重要官員身上的,他們認為直接接觸政策的決策核心比其他方法更容易達到目的。他們一般讓猶太精英人物直接與重要政客會面,或者也會采取由某些猶太富商出面組織政要、智庫等社會上層參加的不定期聚會等方式,借此向決策者聯絡感情施加影響。二戰開始后隨著反法西斯運動的開展和美國國內對猶太人在二戰中悲慘遭遇的同情日益上升,美國猶太改革派領導人阿巴·希爾佛(Abb Silver)提出大聲外交(Loud Diplomacy),他倡導用大規模運動使美國社會聽到猶太人的聲音,成為現代親以游說外交的創始人。隨后美以委員會會(AIPAC)等專門組織的建立,使親以色列游說活動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現在的親以游說集團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組織化。經過近百年的不斷發展,主要親以猶太集團都已形成了健全的組織機構,這些集團大都設有專門的決策、聯絡、研究、動員等部門,一般在全美主要地區都設有辦事機構,甚至在50 個州設有聯絡分支,游說組織網絡遍及全美;另外,還有美國主要猶太人組織主席會議這類具有協調議事功能的機構,這類機構通過協商使各個親以游說組織間能夠相互配合、統一行動。二是全面化。親以游說集團的活動已經實現了全面化發展,它針對美國政策決策體制的開放性和參與決策因素多樣的特點,對每一個參與決策的影響因素實行全方位的立體游說,這些因素包括總統、議會、行政部門等政府決策機關到智庫學者、媒體輿論等。比如對國會的游說主要由美以委員會會負責,美國主要猶太人組織主席會議的工作重點則側重于對總統為首的行政部門,中東精確報道委員會以新聞媒體為重點工作對象。三是專業化。親以游說集團的有著高度專業化的活動機構和工作團隊。它們不僅有一批專業游說人員平時和政界要員保持著密切聯系,還有大量的專業團隊和部門從事調查研究和基層動員工作,為游說活動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撐和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