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困境探究
【第一章】城管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問題分析緒論
【第二章】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概述
【3.1 3.2】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取得的主要成績
【3.3】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加強和改進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對策
【結語/參考文獻】城管職業道德素養提升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1 章 緒 論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對人的心靈最具影響力的是“道德法則”.[1]在職業多樣化的現時代,各行各業都有特定的道德法則。一定的職業道德法則內化于人的心靈,形成職業道德認知、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信念、職業道德意志,并外化為職業道德行為和習慣。這些職業道德品質統稱為“職業道德人格”.當代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加速過程中,城市管理更顯重要,城管執法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狀況直接影響城市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因此,加強城管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培養他們理想的職業道德人格迫在眉睫。
1.1 研究目的和意義
1.1.1 研究目的
近年來,頻繁發生的城管暴力執法事件,使得社會各界對城管的關注逐日提高。2013 年 11 月 15 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及“城管”,并明確指出:“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減少行政執法層級……理順城管執法體制,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盵2]
這與“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是一致的。但現實的情況是,某些城管人員的工作作風、執法態度等與黨中央提出的政策要求相悖,究其原因是城管隊伍職業道德建設的滯后性造成的。為此,加強城管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顯得極為迫切。如何使城管人員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夯實道德根基,完成歷史使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調查分析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提高城管人員職業道德的整體水平,營造我國城管職業道德建設新常態。
1.1.2 研究意義
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時期,建設文明城市、法治城市、平安城市、美麗城市是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道德是法治的根基,法治城市建設離不開道德文明基礎。因此,加強城市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首先,從理論意義上來講,加強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研究,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研究領域,增強城市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于豐富應用倫理學的內容,彰顯倫理學的實用價值;有利于推動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的發展,使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理論更加切合實際,更加富有引導力。
其次,從實踐意義上講,加強城管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研究,有助于轉變城管人員的工作作風,實行人性化執法,消除暴力執法現象,減少社會輿論對城管人員抨擊,塑造城管人員的良好形象;有助于提高城管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推進城管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健全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制度,全面提高城管人員職業道德水平;有助于推動城市和諧社會建設,化解城管人員與相對人的矛盾,密切城管人員同城市居民的關系,提升城管人員綜合執法和公共服務水平。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內研究現狀
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是一個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城管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其中大多與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問題有關。近年來,學術界把研究的視角對準了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發表了一些研究成果。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關于城管人員職業道德相關概念的界定。學術界大多認為,所謂城管人員職業道德,是指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人員所必須具備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道德品質,是社會道德在城管職業中的具體體現。[1]有學者認為城管人員職業道德的主要內涵是:依規執法、文明執法、忠于職守、服務群眾。[2]也有學者認為,城管人員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愛崗敬業、文明執法、關愛群眾、忠于職守。[3]
其次,關于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論述。羅建國認為,加強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是建設和諧城市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城管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迫切需要,是化解城管矛盾、改善城管人員形象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城管綜合執法水平,實現文明執法、人性化執法的迫切需要。[1]
張新華認為,開展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有利于提升城管隊伍整體道德素質和文明執法水平;有利于建設文明城市、推動社會和諧,有利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精神,建設一支政治合格、業務過硬、廉潔自律、愛崗敬業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伍。[2]
再次,關于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國內學術界有多個學者對于若干城市的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現狀進行了實地調查,重點分析了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包括:一是暴力執法問題;二是違規執法問題;三是野蠻執法問題;四是執法不公問題;五是任性處罰問題;六是貪贓枉法問題。并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多方面深層次分析。魯東生認為,我國城管職業道德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客觀原因。社會轉型期多元價值觀的沖突,特別是西方資產階級道德價值觀的負面影響、社會腐敗現象的侵蝕、社會不良風氣等對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二是主觀原因。有關部門對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重要性認識不足、城管人員職業道德教育不力、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制度不健全、城管人員缺乏自我道德修養等都是造成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的主觀原因。[3]
最后,關于加強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學術界就如何解決我國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問題,增強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實效性,提出了許多對策,歸納起來,主要有:一是確立建設原則:人本原則、導向原則、公正原則、實效原則等;二是選擇建設路徑: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健全職業道德制度、強化職業道德監督;三是創新建設方法: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他律與自律相結合、正面教育與反面教育相結合、剛性約束與柔性約束相結合、榜樣示范與一般教育相結合;四是優化建設環境:凈化社會風氣、加強輿論引導、培育良好家風等。[4]
1.2.2 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學術界對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其一,從道德心理學的視角研究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必須從人的內在需要出發,激勵道德動機,提出道德主體的道德自覺性。他把人的內在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等。其中,生理需要是最低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低層次需要是高層次需要的基礎和前提,高層次需要是低層次需要的提升和目標。因此,在對道德主體進行職業道德培養時,應根據道德主體的多層次需要有針對性進行道德教育,以激勵其道德動機、增強道德自律,提高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自覺性。[1]美國心理學家赫茨柏格提出了“激勵-促進”理論。他認為,人的需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可以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二是保健因素需要的滿足,可以消除人的不滿意感,從而不降低人的工作積極性。因此,對公務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一方面要進行獎勵、鼓勵;另一方面,要以改善其生活、工作條件。[2]
其二,從法律的視角研究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美國學者庫伯認為,公務員從事公共管理工作,必須以法治理念指導其工作,法治是以道德為基礎的,可以說,法律是道德底線。因此,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應當貫徹法治精神。對公務員的道德約束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內在約束,即道德品質約束,這是自我道德約束;二是外在約束,即法律制度約束。如果說道德約束是柔性約束,那么,法律制度約束則是剛性約束。只有把內在約束與外在約束結合起來,才能控制道德主體的行為,防止不道德行為的發生。他倡導國家通過立法,使公務員職業道德法制化,從而提高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實效性。[3]
其三,從公共管理的視角研究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美國管理學家亞當斯認為,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應當堅持公平管理的原則,他認為:“人們總是要將自己所做的貢獻和所得的報酬,與一個和自己條件相等的人的貢獻與報酬進行比較;如果這兩者比值相等,雙方就有公平感”.[4]
否則,如果比值不相等,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公平感的產生會對人的道德行為起激勵作用。因此,在對公務員進行道德激勵時,必須堅持公平原則;否則,就會挫傷其道德積極性。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論倡導“管理即服務”的理念,公共管理的核心是公共服務。因此,在政府管理中,必須堅持人本管理,樹立為公眾服務、為納稅人服務的意識。[1]
綜上所述,國內學術界對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進行了初步探討,為本文研究提供了較好的基礎;國外學術界雖然沒有對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進行專門研究,僅對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進行多視角深層次研究,但可以作為本研究的有益借鑒??傮w而言,國內外學術界對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許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比如,城管人員職業道德的功能和特點是什么?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已經取得了哪些成效,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應當采取什么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以提高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實效性,構建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新常態?;诖?,本人選擇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這一課題進行系統深入研究,旨在為推進我國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提供學理支持和實踐建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方法論原則,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維邏輯,綜合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學、倫理學、心理學、公共管理學、系統科學等學科知識,對我國城管人員這一特殊群體的職業道德建設問題進行系統深入探討。首先,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并論述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其次,采用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方式對我國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分析其成效和問題,剖析其產生問題的原因。最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提出加強和改善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對策,即確立新原則、開拓新途徑、提出新方法、營造新環境,從而為營造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新常態提供學理支撐和實踐建議。
1.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具體采用下列研究方法:
其一,文獻研究法。首先認真研究相關學術著作,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其次,搜集研究國內外學術界相關論著,了解學術前沿,吸取和借鑒其研究成果,作為本研究的有益參考。
其二,調查研究法。對廣州、長沙、郴州等三個具有代表性的特大型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的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現狀進行實地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兩種調查方式,了解和分析其取得的成績和存在問題,并深入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
其三,綜合研究法。綜合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學、應用倫理學、道德心理學、公共管理學等學科知識,對我國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對策,具體闡述加強和改進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原則、路徑、方法和環境,以期對提高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實效性有所助益。
1.4 創新之處
1.4.1 選題新
目前,學術界對職業道德的研究成果較多,對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也進行了初步研究,但對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研究成果極少。至今還沒有一部專門研究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學術著作,也很少有專門論述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學術論文。
1.4.2 思路新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將其融入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各個方面和全過程,有助于解決目前城管執法中的突出問題,為城管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指明了正確價值導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論文的主線,有助于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1.4.3 觀點新
本文提出了下列新觀點:其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根本價值導向,也是其根本的價值標準。其二、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營造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新常態。其三、城管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必須確立新原則、探求新路徑、提出新方法、創造新環境,才能取得實效性和長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