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委內瑞拉對華政策的演化發展探析
【緒論】委內瑞拉對華政策影響因素探究緒論
【第一章】委內瑞拉國內政治與外交政策
【第二章】委內瑞拉對華政策的發展與變化
【第三章】影響委內瑞拉對華政策的決定性因素
【第四章】奧里諾科石油項目外交案例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委內瑞拉對華政策演變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委內瑞拉國內政治與外交政策
第一節 委內瑞拉國內政治體制特點及演變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于 1811 年 7 月 5 日宣布獨立。1819 年至 1829 年同現哥倫比亞、巴拿馬和厄瓜多爾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30 年建立委內瑞拉聯邦共和國。1864 年改名為委內瑞拉合眾國。1953 年改為委內瑞拉共和國。1999 年改稱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1958 年實行憲政,建立文人政權。
此后,民主行動黨和基督教社會黨交替執政。1998 年 12 月,“愛國中心”總統候選人查韋斯在大選中獲勝,打破了兩大傳統政黨長期交替執政的政治格局。①在 1998 年查韋斯執政前,委內瑞拉國內采取典型的總統制共和制政體,兩黨交替執政。但查韋斯執政之后,委內瑞拉國內政治體制特點發生了明顯變化。
首先,查韋斯通過其執政黨“第五共和國運動”(后被改組成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自下而上推動社會治理結構改造,將基層政權的管理權掌握在執政黨手中,極大增強了執政黨的民眾基礎和組織水平,將傳統意義上的西方政黨改造成了組織嚴密的政黨。通過這一改造,查韋斯事實上控制了最基層民眾的選票,從而為其在全國代表大會中確保最大黨和執政黨地位提供了保證。
其次,在委內瑞拉全國代表大會中一黨獨大的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通過全國代表大會控制了委內瑞拉立法、行政、軍事、外交等權力機構。根據委內瑞拉憲法 157 條規定,委內瑞拉全國代表大會②代表各州及各市行使國家權力。而憲法 187 條賦予全國代表大會設置全國性政府機關,批準委內瑞拉政府與外國政府簽訂的協議、國際合約,任命外交使團團長等權力。③委內瑞拉本屆全國代表大會于 2011 年 1 月成立,由 165 名代表組成。執政黨統一社會主義黨及其盟黨占 99 席,主要反對黨組成的“民主團結圓桌會議”和獨立政黨“大家的祖國”黨分別占 64 席和 2 席。①因此,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能夠毫無阻力地借助全國代表大會實現治理國家的目標。
在當前委內瑞拉全國代表大會內部,委內瑞拉領導人能夠通過在執政黨統一社會主義黨內的權威,將個人的意志轉化為執政黨的意志,再通過全國代表大會使其合法化,并轉化為國家的政策。此前查韋斯在世時期,就能通過此種方式修改國名(將委內瑞拉共和國改名為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修改國旗(將國旗上的駿馬奔騰方向從向右改為向左,意為委內瑞拉將走社會主義道路),甚至修改總統任期規定(規定總統可以連選連任)。
同時,查韋斯和馬杜羅都在委內瑞拉基層(社區)建立起了完善的統一社會主義黨機構,吸納底層民眾廣泛加入到統一社會主義黨的陣營中。這樣確保了一旦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通過困難需要訴諸全民公投解決時,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的基層組織能夠迅速組織民眾參與公投,支持執政黨的意志。
我們可以看出,委內瑞拉已經形成了由委內瑞拉領導人帶領的、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為主導的國內政治體制。在一段時間內,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在議會和全國占據優勢的格局很難改變,現有的政治體制也不太會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可能。
第二節 委內瑞拉外交決策機制
在外交決策上,委內瑞拉外交決策機構是總統和全國代表大會,而具體負責執行外交政策的是委內瑞拉的外交部。外交部部長的任命需要經過全國代表大會批準,而重大外交政策的制定則依靠總統、全國代表大會和外交部的決策。在查韋斯和馬杜羅時代,擔任外交部長和重要國家大使必須是查韋斯的親信,以及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的核心成員。如現任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就曾經長期擔任外交部長。前任外交部長埃利亞斯·豪阿也是查韋斯的親信。外交系統內,派駐與委內瑞拉關系密切的國家,如中國、古巴、伊朗等國的大使均是黨內高職務成員,與查韋斯或馬杜羅關系密切。如現任的委內瑞拉駐華大使伊萬·格雷羅·塞爾帕,曾經擔任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他并非職業外交官,但其憑借黨內的地位和與中國商界的聯系得以擔任委內瑞拉駐華大使。而在公使及參贊層面,與其他國家一樣,委內瑞拉依然以職業外交官為主,黨派特征并不明顯。
從查韋斯執政起,委內瑞拉歷任外交部長如下:
從查韋斯執政起,委內瑞拉歷任外交部長如下:
何塞·文森特,1999-2001,委內瑞拉共產黨
路易斯·阿方索,2001-2002,第五共和國運動
羅伊·查得爾頓,2002-2004,第五共和國運動
赫蘇斯·阿爾納爾多,2004-2004,第五共和國運動
何塞·阿里,2004-2006,第五共和國運動
尼古拉斯·馬杜羅,2006-2012,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
埃利亞斯·豪阿,2013-2014,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
拉斐爾·拉米雷斯,2014 至今,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
根據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查韋斯時代的委內瑞拉外交部(全稱:委內瑞拉人民權力外交部)部長均為查韋斯政黨“第五共和國運動” (統一社會主義黨的前身)或委內瑞拉共產黨成員。何塞·阿里曾經是委內瑞拉共產黨游擊隊成員②。
何塞·文森特是委內瑞拉共產黨黨員③。馬杜羅在 2012 年卸任外交部長后,就任委內瑞拉副總統,成為查韋斯的繼承人。埃利亞斯·豪阿生于 1969 年,但 1996年就加入了查韋斯創立的玻利瓦爾革命運動 200 組織 (簡稱 MBR200 運動)④,是委內瑞拉查韋斯政權的元老之一,也是委內瑞拉國內的政治新星。2014 年 9月接任豪阿部長職位的是委內瑞拉前石油和礦業部長、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總裁拉斐爾·拉米雷斯。
由此可以看到,查韋斯和馬杜羅都將外交作為國家治理的重點,委任黨內資格老、個人思想與政黨思想統一的政治家擔任外交部長,因此確保了委內瑞拉總統、政府和外交部在重大國際事務上的高度統一。在黨內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委內瑞拉外交部所施行的任何外交行為都是統一社會主義黨的意志。
此外,拉斐爾·拉米雷斯接任外交部長,是委內瑞拉對石油外交認識進一步深化的產物,也是委內瑞拉后查韋斯時代外交政策的調整。在馬杜羅執政后,拉米雷斯身兼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總裁和人民政權石油和礦業部長,主管國家石油生產和石油進出口貿易。近期拉米雷斯調任外交部長,可以看作是石油外交的強化,也是對委內瑞拉未來展開更加務實外交的準備。
在查韋斯構建的外交決策系統中,統一社會主義黨牢牢掌握了從外交政策制定到外交政策執行的每一個環節。綜上所述,委內瑞拉國內的外交決策機制已經將委內瑞拉執政黨的意志和全國代表大會的決定結合起來,其目的是貫徹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的意志和決定,因此在委內瑞拉的外交上有著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黨派色彩和國家意志色彩。
第三節 查韋斯執政以后的委內瑞拉內政外交政策變化
查韋斯自 1998 年當選委內瑞拉總統執政以來,對委內瑞拉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結構和思想意識進行了全方位的社會主義化改造,其核心就是用社會主義理論改造社會,滿足民眾,特別是底層民眾的需求,從而建立一個查韋斯理想中的社會主義社會。自查韋斯執政以來,委內瑞拉國內的政治體制基本上是沿著查韋斯設計的路線,在各個領域進行著“玻利瓦爾革命”,其具體措施包括:在經濟方面,興辦國有企業,把廢棄的工廠收歸國有;推動企業實行“共同管理”,在城市和鄉村扶持建立各類合作社;以適當途徑收回被非法占用或是長期閑置的土地,將其分配給缺地農民。在社會方面,利用石油收入在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領域實施一系列社會“計劃”,以改善中下層民眾的福利。例如,在社區推行免費醫療,進行教育改革,幫助窮困兒童上學,為國有商店提供資金,使醫療衛生和教育條件大幅改善,貧困人口的比例顯著下降。這些措施贏得了窮人的廣泛支持。在外交方面,委內瑞拉積極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與古巴、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尼加拉瓜、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等國保持密切關系,共同探索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還在拉美能源合作進程中扮演“發動機”角色,以能源一體化推動拉美經濟一體化;在拉美之外,繼續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推動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①在國內政治上,查韋斯施展鐵腕政策,通過修改憲法、公民投票等方式,將委內瑞拉傳統的兩院制整體改變為一院制結構,并將議會權力分解下放,提高了基層民眾在國家政治中的發言權。通過憲法賦予了總統解散議會的權力,并創造性的設立了“公共辯護人”制度,作為監督總統、全國代表大會、憲法實施的機構,同時賦予民眾聯署投票彈劾總統的權力②。主導建立人民政權社區委員會,用參與制和主角民主代替代議制民主,鼓勵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國家決策。此外,查韋斯也對司法制度進行了徹底的改革,法官必須經過民眾投票認可才能就職,而不需要向全國代表大會負責。2008 年,查韋斯將第五共和國運動改組成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鞏固了國內各左翼勢力的聯盟。
在對美國的態度上,查韋斯執政前,委內瑞拉是美國在拉美地區的重要盟友和最大的石油供應國。然而,思想反美的查韋斯在外交上首先大力推行反美外交,在各種場合抨擊美國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對拉美地區產生的危害。同時,查韋斯積極與傳統上敵視美國的國家,包括社會主義的古巴、堅持左翼道路的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國,以及與美國在主權、國際問題等話題上有嚴重對立的伊朗、朝鮮等國保持友好合作關系,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密切配合,在聯合國中多次對美國及其盟友的議案投出反對票。查韋斯不遺余力地在國際舞臺上為古巴搖旗吶喊,并與古巴共同牽頭成立“美洲玻利瓦爾替代計劃”經濟組織,在經濟上與美國抗衡。同時,委內瑞拉與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左翼政黨執政的拉美國家保持密切的政治、經貿往來,在意識形態和經濟體系上結成聯盟,共同對抗美國在拉美的盟友,如哥倫比亞等國。此外,委內瑞拉重視發展同美國意識形態不同的其他地區國家的關系,如中國、俄羅斯等。通過接受投資、輸出石油和工業制成品、向這些國家開放國內投資市場等形式,以經濟為紐帶維系外交關系。④但是,極度依賴美國石油市場的委內瑞拉即便在查韋斯執政后,依然將石油出口和石油對外貿易擺放在首位。根據美洲石油研究院 2007 年統計的美國石油進口情況,委內瑞拉 2007 年以 1.387 百萬桶/日、1150 萬桶原油出口總量排在當年出口美國石油國家第三,超過 85%的原油向美國出口。
這說明,即便查韋斯執政后高舉反美的旗幟,美國與委內瑞拉在經貿領域的層面,尤其是石油貿易領域,并沒有受到政治摩擦太大的影響。因為,雖然委內瑞拉希望擺脫對美國石油出口的依賴,但無論從國際大環境的實際情況,還是從本國國內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來說,委內瑞拉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石油出口的多渠道化和出口產品的多樣化。為了穩定國內統治基礎,進一步發展國內社會經濟,與美國維持“政冷經熱”的態度可以算是查韋斯當政時期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石油外交是查韋斯外交的基石。2010 年 1 月,據美國政府最新估計,委內瑞拉的重油儲量超過 5130 億桶,遠遠超過了沙特阿拉伯 2640 億桶原油的儲量,委內瑞拉因此成為世界上原油儲量最為豐富的國家。在與美國針鋒相對的斗爭中,石油是查韋斯的一張王牌。查韋斯曾多次表示,如果美國對委內瑞拉采取軍事行動,委將首先切斷對美國的所有石油供給。②為了降低能源出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查韋斯一直力圖通過能源多元外交接近中國和其他國家,拓寬自身石油出口路徑。自就任總統以來,查韋斯每年都多次出訪,與往訪國簽署了數以百計的能源合作協議,承諾投資或捐贈的金額達到 550 億美元。查韋斯的能源外交不局限于拉美,也不僅包括歐佩克成員國,這種特殊的外交政策還注重與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國在能源等方面的合作和聯系。③由于在求學期間深受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查韋斯對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有著特殊的情感。在他擔任總統的十四年間,曾經6 次訪問中國,并曾經在多個公開場合表達對中國、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尤其是對毛澤東思想的崇敬之情④。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感支撐下,查韋斯任總統期間,吸納了大量中資企業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機械設備等領域。
這些投資一方面促進了中國企業在海外“走出去”的步伐,一方面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查韋斯去世前不久還曾經傳出消息稱,委內瑞拉政府將其境內的石油儲量分布情況通報給了中方,希望能夠進一步與中方加強在石油開采煉制方面的合作。
第四節 小結
南美洲出現委內瑞拉這樣一個獨具特色的政權,可以說既是國際格局風云變化的結果,同時也是拉美地區獨特政治生態環境的產物。查韋斯強勢推行的內政外交政策反應了委內瑞拉這一拉美地區傳統強國對世界格局的理解。中國與委內瑞拉的關系真正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是在查韋斯總統執政后,其發展有著鮮明的“查韋斯特點”,但同時也充分考量了委內瑞拉本國的利益和國際格局的變化。
總體來說,委內瑞拉憲法依然強調民主、分權,當前的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是由一個強人締造的,一個強大的統一社會主義黨領導的多黨制民主國家,并非獨裁國家,這從其憲法保護的各州權益和授予全國代表大會的權力就可以看出來??v觀查韋斯執政直到馬杜羅接任總統,委內瑞拉的政治發展依然在憲法的框架內進行,并未超出憲法所規定的范疇,無論是查韋斯還是馬杜羅都是民選總統,而查韋斯對憲法的修訂雖然成功,但并沒有改變委內瑞拉是一個法制國家的本質屬性。因此,委內瑞拉的政治格局是穩定的,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
此外,拉美國家一貫有軍人獨裁和強權政治的傳統,在委內瑞拉這一特點尤其突出,因為查韋斯便是通過軍人政變嶄露頭角,隨后即便是通過民選上臺,但軍隊在背后的支持是查韋斯能夠維持政權的重要因素。馬杜羅執政后,由于其缺乏軍方背景,對軍方控制力減弱,一旦國內發生變故,軍方有可能借機發動政變,廢黜民選政府。雖然中國和委內瑞拉軍方關系良好,但考慮到國際影響,一旦軍政府執政必然會影響中國與委內瑞拉兩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