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少數民族農民工文化適應下幸福觀變化探究
【第一章】文化適應對農民工幸福觀的影響探析導論
【第二章】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研究設計
【3.1 - 3.3】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內容結構
【3.4 3.5】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價值次序
【第四章】文化適應對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影響研究
【第五章 第六章】農民工幸福觀及其引導結論與對策
【參考文獻】少數民族農民工文化適應與幸福觀研究參考文獻
4.文化適應對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影響研究
本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文化適應對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影響。
通過文獻資料方法來確定少數民族農民工文化適應類型,并將其分為同化類型、融合類型、分離類型、邊緣化類型,最后深入分析在這四個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存在哪些方面的差異。從而探討在不同的文化適應程度情況下對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影響。
4.1 研究方法
4.1.1 研究工具
本章研究主要是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少數民族農民工進行調查,問卷主要從在社會群體文化和個人心理感受兩方面來設計的,主要是為了調查被訪人員在城鄉文化和漢族與少數民族文化的雙重文化適應中的文化適應情況。
從社會群體文化方面。主要涉及到少數民族農民工對務工地生活適應情況,對本族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接受程度,對務工地生活的滿意程度。通過這幾方面內容去了解和掌握少數民族農民工社會文化適應情況。
從個人心理感受方面。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少數民族農民工在務工地生活的具體感受,涉及到"緊張"、"擔心"、"害怕"、"失望"、"孤獨"、"不開心"、"有壓力"方面。另一部分是少數民族農民工在務工地生活的具體適應情況,主要涉及"語言"、"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居住環境"、"人際交往"、"工作方式"、"生活節奏"、"飲食習慣"、"氣候方面".
通過這兩部分內容的調查,能夠使我們掌握和了解少數民族農民工在個人心理感受方面的適應情況。
4.1.2 樣本選擇
第一,調查地點的選擇。本章調查地點還是貴陽市花溪區黔陶布依族苗族鄉。
第二,調查對象的選擇。根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基本情況,因此,本研究將調查對象確定為少數民族農民工。
4.1.3 調查實施(同第三章)
4.1.4 資料分析
(1)詞匯整理
將收集來的問卷錄入 SPSS 中,本次調查少數民族農民工中收集了 163 份,共收集 489 個詞匯,通過將收集來的詞匯進行整理合并,最終得到有效詞匯 266個詞匯。
(2)確定文化適應的四個類型
本研究借鑒貝瑞對文化適應策略的劃分,將少數民族農民工文化適應具體劃分為四個類型:同化類型、融合類型、分離類型、邊緣化類型。
4.2 樣本基本情況
在村莊分布來看,由于少數民族分布特點,多集中在馬場的村莊,其他兩個村莊分布比較均勻,具體為馬場(99)、騎龍(33)、趙司(31),而從民族來看,布依族(125)、苗族(38),這與當地主要是布依族聚居的地域有關。
在年齡上看,最大是 75 歲,最小是 17 歲,其中 20-29 歲有 57 人,占被調查者 34.97%;30-39 歲有 37 人,占被調查者 22.70%;40-49 歲有 26 人,50-59歲有 22 人,60 歲以上的有 14 人。
在是否有兄弟姐妹上看,沒有兄弟姐妹的只有 5 人,只占被訪人員的 3.1%;有兄弟姐妹的卻是 158 人,占被訪人員的 96.9%.其中兄弟姐妹數數最多的是 8個,最少的是 1 個,占被訪人員的 37.4%,且是比例最大的,其次是 4 個兄弟姐妹(17.8%)、5 個兄弟姐妹(16.6%)。
在是否有孩子上看,沒有孩子的有 28 人(17.2%);有孩子的有 135 人(82.85%),其中孩子個數最多的是 5 個,最少的是 1 個,有 2 個孩子數量占被訪人員的 52.8%,其次是 1 個孩子數量占被訪人員的 21.5%.
4.3 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內容結構
本研究旨在了解和掌握文化適應對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影響。具體操作是,首先,確定文化適應的四種類型,分析少數民族農民工文化適應的整體狀況。
其次,借助社會網絡分析軟件,一方面采用組元這一指標來研究和探討不同文化適應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結構特點;另一方面采用 K 核和點度中心性這兩個指標來分析不同文化適應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核心詞匯。
4.3.1 文化適應類型的整體狀況
從整體上看,外出務工的少數民族農民幸福觀的表征詞匯在文化適應四個類型上的分布并不均勻,由高到低依次為:"融合類型"(201)、"分離類型"(123)、"同化類型"(99)、"邊緣化類型"(66)。具體來看在四個類型中出現的詞頻由高向低排序依次的是"健康"(13)、"工資收入高"(11)、"開心"(10)、"錢"(10)、"吃"(7)、"孩子讀書"(6)、"家鄉發展"(6)、"勤奮"(6)、"生活豐富"(6)、"有工作"(6)。與此同時,在四個類型都有出現的詞匯有:"工資收入高"(11)、"開心"(10)"過年"(4)。
在同化類型,詞語頻次出現最高的是有關 "健康"內容,出現 5 次,其次是出現 2 次的詞語,主要有"愛心"、"穿"、"工資收入高"、"公平"、"孩子有出息"、"講義氣"、"開心"、"旅游"、"陪伴家人"、"錢"、"熱心"、"休息"、"生活豐富"、"儀容儀表"、"掙錢".剩下的詞語只出現一次。
在融合類型,出現詞語頻次最高的是"錢"(7),其次是"勤奮"(5),然后是"有工作"(4),出現 3 次的詞匯有:"工資收入高"、"孩子讀書"、"和諧"、"開心"、"平安"、"穩定"、"找對象".接下來就是詞語頻次是 2次的,主要有"吃"、"吃苦耐勞"、"吃美食"、"出去玩"、"穿"、"村里富裕"、"房子"、"逛街"、"過年回家"、"回家"、"家人健康"、"理解"、"理想"、"朋友"、"認真"、"生意好"、"物價便宜"、"孝順"、"心情好"、"修房子"、"壓力小"、"有文化"、"自由"、"尊老愛幼"、"做生意".
在分離類型,出現詞頻最高的是"健康"(6)。其次是"吃"(5),"享福"是 4 次,出現 3 次的詞匯有:"家鄉發展"、"平安"、"生活豐富".接下來就是出現 2 次的詞匯。主要有"工資收入高"、"關心"、"家人開心"、"家人平安"、"家人團圓"、"家人幸福"、"交通便利"、"開心"、"理解"、"滿足"、"認真"、"啥都有"、"舒適"、"喜歡家鄉"、"心胸寬廣"、"自由".
在邊緣化類型,出現詞頻最高的是"工資收入高"(5),其次是出現 3 次的詞匯,有"孩子長的帥"、"孩子讀書"、"開心".接著就是出現 2 次的,主要有"家人幸福"、"家庭美滿"、"家鄉發展"、"健康"、"找對象".
4.3.2 不同文化適應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結構特點
我們通過分析少數民族農民工對"幸福"一詞的社會表征詞匯網絡的整體屬性,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技術,運用了組元這一指標,分析不同文化適應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在組元數、組元含詞數、主組元含詞數上的差異,以此來探討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結構特點。
表4-4顯示了不同文化適應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對幸福社會表征的網絡的整體指標,從組元結構上看,本次研究中同化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組元個數共 17個,融合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組元個數為 16,分離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組元個數為 13,邊緣化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組元個數為 10,且不同文化適應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社會表征中都存在一個主組元,分別含有 18 個、100 個、30個、13 個詞匯,在其他組元方面,同化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由 62 個詞組成 16個小型組元,融合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由47個詞組成15個小型組元,分離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由 59 個詞組成 12 個小型組元,邊緣化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由40 個詞組成 9 個小型組元。
研究結果發現融合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的主組元含詞數多于其他三類,并且總詞數也大大多于其他三類。這可能是由于同化類型、分離類型、邊緣化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在城市融入和與其他民族融入的過程中并不那么好,可能存在文化沖突,這就可能會使這三類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比較分散,這也就說明為什么這三類少數民族農民工在其他組元的詞數比較多。
4.3.3 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核心詞匯本節同樣地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技術,并通過分析少數民族農民工對"幸福"一詞的社會表征詞匯網絡的屬性。主要是運用了組元和 K 核這兩個指標,分析不同文化適應類型少數民族農民工在組元數、核心詞匯上的差異,以此來探討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核心詞匯。
(1)不同文化適應類型幸福觀社會表征網絡圖在同化類型方面,從同化類型社會表征網絡圖可以看到,該階段的詞匯分布比較分散,主要由很多個小型組元和主組元結構組成,并且主組元的詞匯主要是以"健康"為核心向四周分散排布的,同時,主組元的詞匯數量要比其他小型組元的詞匯數量要少。
融合類型方面,從同化類型社會表征網絡圖可以看到,該階段的詞匯分布比較分散,主要由很多個小型組元和主組元結構組成,并且主組元的詞匯主要是以"錢"、"勤奮"以及"有工作"為核心向四周分散排布的,除此之外,還有"和諧"、"找對象"、"掙錢"、"開心"、"工資收入高"、"孩子讀書"的核心詞匯;主組元的詞匯數量要比其他小型組元的詞匯數量要多很多。
在分離類型方面,從同化類型社會表征網絡圖可以看到,該階段的詞匯分布比較分散,主要由很多個小型組元和主組元結構組成,并且主組元的詞匯主要是以"吃"、"健康"為核心向四周分散排布的,除此之外,在其他組元上,還有"生活豐富"、"家鄉發展"核心詞匯;主組元的詞匯數量要比其他小型組元的詞匯數量要少。
在邊緣化類型方面,從同化類型社會表征網絡圖可以看到,該階段的詞匯分布比較分散,主要由很多個小型組元和主組元結構組成,并且主組元的詞匯主要是以"孩子"、"開心"以及"健康"為核心向四周分散排布的,除此之外,在其他組元上,還有"工資收入高"、"家鄉發展"核心詞匯;主組元的詞匯數量要比其他小型組元的詞匯數量要少。
在四種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社會表征網絡圖中??傮w看來,融合類型的主組元與其他三個階段的主組元明顯不同,其差別在于融合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詞匯要比其他三類的詞匯數量多很多。相反地,在同化類型、分離類型、邊緣化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的其他組元含詞數多于融合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這可能說明了融合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呈現出比較集中的特點,而同化類型、分離類型、邊緣化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呈現出比較分散的特點。
(2)不同文化適應類型幸福觀詞語表征在同化類型方面,從點度中心性可以看到,主要是以"健康"、"公平"、"旅游"、"開心"、"生活豐富"、"孩子有出息"、"休息"、"錢"、'
"愛心"、"掙錢"、"講義氣"、"工資收入高"為核心詞匯。從表 4-1 中我們可以看到,該類型的核心詞匯主要是以"健康"為主,該詞匯點度為 7,其他詞匯點度數較少。
在融合類型方面,從點度中心性可以看到,主要是以"錢"、"勤奮"、"有工作"、"平"、"開心"、 "掙錢"、"找對象"、"工資收入高"、"穩定"、"孩子讀書"、"和諧"為核心詞匯。從表 4-5 中我們可以看到,該類型的核心詞匯主要是以"錢"為主,該詞匯點度為 14,其次依次是"勤奮"和"有工作",其他詞匯點度數較少。
在分離類型方面,從點度中心性可以看到,主要是以"吃"、"健康"、"平安"、"生活豐富"、"家鄉發展"為核心詞匯。從表 4-5 中我們可以看到,該類型的核心詞匯主要是以"吃"和"健康"為主,兩個詞匯點度都是 9,其次依次是 "平安"、"生活豐富"以及"家鄉發展",其他詞匯點度數較少。
在邊緣化類型方面,從點度中心性可以看到,主要是以"工資收入高"、"孩子"、"開心"、"家人幸福"、 "家庭美滿"、"找對象"為核心詞匯。從表 4-5 中我們可以看到,該類型的核心詞匯主要是以"工資收入高"為主,該詞匯點度為 9,其次依次是"孩子"、"開心"、"家人幸福"、"家庭美滿"以及"找對象",其他詞匯點度數較少。
通過點度中心性這一指標去分析有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詞語表征。結果發現四類少數民族農民工的核心詞匯有所差異,同化類型是以"健康"為核心,融合類型是以"錢"為核心,分離類型是以"吃"為核心詞匯,邊緣化類型是以"工資收入高"為核心。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少數民族農民工進城務工的文化適應情況不一樣,從而導致對幸福的追求不同。
4.4 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價值次序本節主要是采用單因素方差來分析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在幸福觀的價值次序上存在哪些方面的差異。在幸福觀的價值次序上,分值由低向高,而幸福觀的價值次序是逐次遞減。
為了了解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的價值次序之間的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文化適應背景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在"吃得好"、"出行方便"、 "實現自己理想"、"名譽"、"有朋友"、"國家富強"、"世界和平"、"兒孫滿堂"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在其他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4.5 小結
第一,多數少數民族農民工存在不同類型的文化適應困境通過對少數民族農民工進行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劃分,結果顯示只有四成的少數民族農民工處在融合類型,兩成的少數民族農民工處在分離類型,兩成的少數民族農民工處在同化類型,剩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則處在邊緣化類型。也就是說有六成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存在不同的文化適應困境。這都充分說明了多數少數民族農民工存在不同類型的文化適應困境,需要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
第二,文化適應中融合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的幸福觀結構更加集中通過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詞匯進行比較。在社會網絡結構上看,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詞匯分布并不一致,其中區別最大的是融合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與其他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主要區別在于:一是融合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詞匯數量遠遠多于其他三種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二是融合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主組元的含詞數多于其他三種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
這說明了融合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在幸福觀上比較集中,其他三個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詞匯分布較為分散。這都表明了融合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比較集中,而其他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呈現多元的特點。
第三,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核心詞匯差異明顯不同文化適應類型下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社會表征存在明顯差異??傮w來看,"工資收入高"、"開心"以及"過年"都在四個階段中同時出現過,說明這三個詞匯是這四類少數民族農民工幸福觀社會表征的核心詞匯。但是具體到不同文化適應類型核心詞匯卻有所不同,"健康"是同化類型最核心的詞匯,"錢"是融合類型最核心的詞匯,"吃"是分離類型最核心的詞匯,"工資收入高"邊緣化類型最核心的詞匯。除此之外,分離階段的核心詞匯還有"吃"、"享福".
融合階段中的核心詞匯是"錢"、"勤奮"、"有工作",邊緣化階段的核心詞匯是"工資收入高".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處在不同文化適應類型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對幸福的追求不同。
第四,不同文化適應類型的少數民族農民工的幸福觀的價值次序存在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在幸福觀價值次序上,在"吃得好"上融合類型和邊緣化階段的少數民族農民工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出行方便"上融合類型與邊緣化類型存在顯著性差異。對"身體健康",同化類型與融合類型、融合類型與邊緣化類型、分離類型與邊緣化類型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實現自己的理想"方面,同化類型與融合類型、同化類型與邊緣化類型、融合類型與分離類型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名譽"方面同化類型與融合類型、融合類型與邊緣化類型、分離類型與邊緣化類型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在"世界和平"方面融合類型與分離類型也存在顯著性差異。"兒孫滿堂"方面同化類型與分離類型、同化類型與邊緣化類型、融合類型與分離類型都存在顯著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