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連發生的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是部分地區的少數人員制造的犯罪事件,其發展事態由邊疆蔓延到內地,不僅給社會秩序和民眾心理造成極大危害,而且嚴重影響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經濟發展。仔細分析這些暴力恐怖事件,不難發現,恐怖分子背后往往飄蕩著宗教極端主義思想的幽靈。由于宗教極端主義通常在宗教外衣的掩護下,提出一些蠱惑人心的宗教口號,進行其破壞活動,淳樸的教眾一時很難看清其真面目,往往容易上當受騙。但宗教極端主義與宗教,是不同的概念,不能等同看待,混為一談。因此必須理清宗教極端主義與宗教的區別,同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和考量宗教的社會影響,引領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相適應。
一、宗教與宗教極端主義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和意識形態。對“宗教”的界定,基于不同的視野、角度和文化背景,學界說法頗不一致。西方對于宗教的認識,如赫·斯賓塞認為,“宗教是對超越人類認識的某種力量的信仰?!碑敶诮虒W家貝格爾說:“宗教是人建立神圣世界的活動?!爆F代宗教思想家蒂里希的說法是:“宗教是人的終極關切?!瘪R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宗教是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他看來,宗教本質上是一種“顛倒的世界觀”,是由對神靈的信仰和崇拜來支配人們命運的一種意識形式。
盡管人們對“宗教”的理解不同、界定不同,卻也從不同層面反映了宗教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在信仰理念上,宗教追求一種超越精神,這是對宇宙超然力量的信仰。在思考人與宇宙的關系中,宗教崇尚的對象是一種“絕對”的精神本體,其目標是要達到人神合一的境界。如,基督教中的“上帝”、伊斯蘭教中的“真主”等,它們都是超自然的一種精神客體。在信仰方式和道德行為上,世界各大宗教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都已形成了各自比較成熟的教條教義和規范化的宗教儀式,各種宗教活動均有嚴格的教規和規范的禮儀,并已逐漸成為被信眾所公認和信守的習俗和傳統。在宗教活動的過程中,宗教與社會文化生活相互滲透及融合形成宗教道德,其實質是在世俗道德基礎上被神學升華了的一種倫理道德觀,是現實社會人際關系宗教化的表現。在組織方式上,正常的宗教組織應與社會秩序保持一種良好的和諧關系,是公開與合法的社會團體。
總之,宗教倡導的是和諧、和睦的社會關系,推崇的是和合、寬容的社會文化。而宗教極端主義,則歪曲了宗教信仰的本意,以錯誤的解讀、偏激的闡發,誘使人離開信仰的正道,而墮入歧途。
關于宗教極端主義這一概念盡管早已為人們所熟知和使用,但其定義可謂眾說紛紜。金宜久先生認為:“它是與宗教有關的、具有由偏激而致極點的主張要求,或以偏激的手段實現其主張要求的行為活動?!盵1]
李興華先生將宗教極端主義定義為:“極少數徒有宗教信仰者之名的人,為竊取不該屬于自己的利益,不惜背離、歪曲、利用宗教,從事破壞正常社會穩定、和平發展主流、不同族群共處活動的一種思想和行為的體系?!盵2]
盡管說法不一,但已可看出宗教極端主義已不屬于宗教范疇的問題,而是純粹的政治問題。宗教極端分子打著宗教的幌子,以宗教信徒的名義,在同一信仰的信教群眾之中鼓吹極端主義的思想主張,進而組織秘密的極端主義團伙,從事恐怖活動、分裂活動和其他形式的犯罪活動。
宗教極端主義盡管是由宗教蛻變而成,但其本質特征與宗教截然不同。在信仰理念上體現為欺騙性。宗教極端主義無一例外地都打著宗教的幌子,利用宗教來實現其奪取政權的目的。在組織目的上,宗教極端主義具有鮮明的政治性,以建立神權政治為其終極目標。在社會作用上,宗教極端主義利用暴力手段所進行的反社會、反人類的恐怖行為,這不僅對所在國家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而且也制造不同信教群體之間的仇視和斗爭,危害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宗教極端主義的主張、行為、活動完全充斥著狂熱性、極端性、威懾性和破壞性,在本質上是反社會、反科學、反人性的。在前不久的新疆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寄語廣大宗教界人士,要“旗幟鮮明反對宗教極端思想,通過科學解經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正確理解宗教教義”。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國宗教發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重大科學命題和戰略任務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最早提出的,黨的十八大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任務,“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首次完整地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層次結構和豐富內涵,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的最新認識,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理論自覺和文化自覺。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其產生具有深刻的社會歷史、經濟、文化根源,其存在也將是久遠的?!白诮套呦蜃罱K消亡可能比階級、國家的消亡還要久遠?!币簿褪钦f,宗教問題將貫穿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全過程,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就思想文化領域而言,宗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將是長期共存的。為此,如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首先,堅持信仰取向的多樣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和廣泛性理解與包容宗教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體現了價值觀念和道德理念的先進性要求,同時它又有著廣泛的群眾性,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是價值觀念的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群眾基礎的有機結合和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這種先進性與廣泛性的統一,不僅能夠容納不損害社會秩序正常運行的各種思想,而且應當贏得包括廣大信教群眾在內的最廣泛的社會共識,能夠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價值體系,是能夠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旗幟。
其次,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宗教發展?,F今發生的暴力恐怖事件也顯示出宗教現實存在的復雜性。當今社會宗教往往與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要素交織、結合在一起的,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并非都是正面的、積極的,其負面的、消極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對于宗教極端勢力力圖超越私人信仰領域,染指社會公共領域,進而爭奪意識形態主導權的企圖要給予高度重視。在尊重群眾信仰自由,促進和發揮宗教積極作用的同時,必須要對宗教加強管理和引導。
在處理宗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關系上,我們必須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宗教的引領作用,創新核心價值觀的形式和方法以引導和整合社會思潮,促使宗教適應社會主義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宗教積極的作用和影響。與此同時,還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和凝聚功能,促使宗教界主動改革不適應社會主義發展的宗教制度和教條,“努力挖掘和弘揚宗教教義、宗教道德、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會發展、時代進步和健康文明的內容,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的解釋”。進而推動宗教文化的革新發展和對當代社會的積極適應,使之不僅不會違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還可為之做出積極貢獻,成為其有機構成及和諧蘊涵。
參考文獻:
[1]金宜久.當代宗教與極端主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64.
[2]李興華.宗教極端主義研究概要[J],西北民族研究,2002,(04).
[3] 卓新平. 不給宗教極端思想任何市場 [N],人民日報,2014-5-7(05).
[4] 江澤民. 江澤民文選 (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