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政法論文 > > 個人信息與個人信息合理使用概述
個人信息與個人信息合理使用概述
>2024-06-12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個人信息使用中的民事規范構建探究
【引言 第一章】個人信息與個人信息合理使用概述
【第二章】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原則
【第三章】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正當性判斷
【第四章】個人信息合理使用民事制度的現狀
【第五章】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民事制度構建
【結語參考文獻】個人信息保護法建設探析結語與參考文獻


引 言

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信息產業勢如破竹,以信息為載體的經濟、文化事業突飛猛進,個人信息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個人信息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社會主體獲取個人信息的渠道更加多種多樣,加之人本身具有社會屬性,一個人只要在世界上生存、活動,就會被他人感知,從而產生各種與個人相關的信息。此外,人際交往中需要接觸和使用的個人信息日益增多,由此引發的矛盾與摩擦也與日俱增。我們收到的垃圾郵件、垃圾短信、病毒文件、騷擾電話等有增無減,對個人信息進行非法加工、利用而導致的個人信息主體權利受損的案件比比皆是。然而,我國民法卻始終沒有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和使用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2010 年頒布的《侵權責任法》,只對某些特定的個人信息的保護和使用進行了規定,但仍未做出一般性的規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雖然已經起草,但至今仍未制定完整統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這些方面的疏漏給予了個人信息侵權者可趁之機。

歐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日本等國家都相繼出臺了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或政策,為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提供了較為系統的法律依據。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緊隨國際潮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推動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因此,我國必須加強對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民事制度建設,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國內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同時有利于同國際接軌,增強綜合國力與國際影響力。

與此同時,我們應當看到,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與否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一方面,個人信息如果被他人濫用,容易導致侵權行為的產生。例如,近年來,垃圾郵件、短信詐騙、盜竊公民個人信息等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的熱點話題都是非法搜集、買賣、使用公民個人信息的結。另一方面,個人信息如果能夠得到合理使用,會產生一系列積極效果。例如,當前廣受詬病的“人肉搜索”,也在揭露事實真相、維護公民知情權等方面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許多網民的回帖為警方破案提供了重要線索,也使得一些貪官污吏得以曝光,起到了懲治腐敗的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可見,構建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民事制度意義深遠。

本文從民法的視角入手,從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角度闡述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權利、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及其民事制度構建,將抽象理論與具體案例相結合,探索民法視角下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民事制度研究。

第 1 章 個人信息與個人信息合理使用概述

1.1 個人信息的涵義及特征

1.1.1 個人信息的涵義

個人信息的概念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斷衍化而來的,它是此人區別于彼人的重要辨別信息,也是個人被他人熟悉和認知的重要方面。對于個人信息作為一個法律概念的界定,世界各國的立法部門都進行了較為廣泛的探索。

其他國家對于個人信息有不同的稱謂,有的國家稱其為個人數據,而有的則稱其為個人資料,無論是個人信息、個人數據還是個人資料,其涵義都是基本相通的,都能較1來講,個人信息所包含的范圍更為廣泛,包括姓名、身份、職務等一切與個人情況相關的信息,而個人數據和個人資料的范圍都相對狹窄。個人數據僅指可以從計算機系統中查詢的、已被數據化了的個人信息,范圍窄于個人信息。而對于個人資料,其概念范圍也遠遠不及個人信息。

世界各國對于“個人信息”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如日本將個人信息定義為“包括與一個活著的人相區別的所有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電子郵件地址、工作職位、照片、雇傭信息、電話薄或公開發表的雜志或人事名單中的信息等,單獨不能區別特定個人或但與其他信息相聯系能區別出特定個人的信息也包括在內”①.而美國將個人信息稱之為“個人數據”或“個人識別信息”,指“能夠直接識別個人的信息和數據,”②在美國,沒有統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因而也就沒有對個人信息進行統一的法律概念界定,但是各個州會根據本部門法所調整的范圍對個人信息的概念進行界定。歐盟的《個人數據保護指令》認為個人數據是“與特定或可特定的自然人相關的所有信息,不限種類與形式”③.

我國對于個人信息民法保護的立法探索已有多年,但至今仍未形成統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也未對個人信息進行明確界定?!秱€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于 2003年開始起草,2005 年出臺,其中第 9 條對個人信息下了如下定義:“指個人姓名、住址、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醫療記錄、人事檔案、照片等單獨或與其他信息對照可以識別特定的個人信息?!?/p>

①這一定義是比較全面可行的,雖然采取了列舉的方式,但后面用“單獨或與其他信息對照可以識別特定的個人信息”加以補充,對隨著社會發展所產生的一系列個人信息的新型載體和方式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概括。例如,當今社會非常流行的微信賬號、支付寶賬號等信息也應屬于個人信息,雖未出現在列舉中,但也屬于“單獨或與其他信息對照可以識別特定的個人信息”,可見,我國專家對于個人信息定義的界定具備相當的概括性和預見性。

1.1.2 個人信息的特征

(1)個人信息保護的主體是自然人當前,大多數國家都認為,個人信息保護的主體僅包括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例如,日本認為個人信息保護的主體是“一個活著的人”,歐盟認為是“自然人”.但是,也有一部分國家認為個人信息保護的主體應當包括法人。例如,意大利將個人數據定義為“指與特定的或者能夠被識別的自然人或法人團體、協會有關的信息……”②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主體是否應當包括法人的爭議焦點則在于法人是否具有人格權。

法人是否具有人格權的爭論由來已久。以人身權的客體是人格利益還是身份關系為標準可以將人身權分為人格權和身份權,而人格權又分為一般人格權和具體人格權。一般人格權是指“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的具有權利集合性特點的人格權,是關于人的存在價值和尊嚴的權利”③,一般人格權通常被認為是具體人格權的基礎;我國的《民法通則》規定了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等具體人格權。同時,《民法通則》也明確規定法人具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人格權,但是對于肖像權等人格權法人不享有。然而,個人信息的概念具有廣泛性,當然包含照片在內的個人信息。因此,筆者認為,我國的對個人信息進行民法保護的主體不應當包含法人,而應當僅指自然人。

(2)個人信息具有相關性和識別性個人信息與個人所具有的相關性和識別性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面,二者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相關性是識別性的前提和基礎,識別性是相關性的結果和目的。

一方面,個人信息要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從而達到辨別的目的,就必須與個人的自身特征緊密相關,能夠準確地展現個人特質,這種特質可以是針對某個人而言的全面特征,也可以其中某一方面的特征,但無論是整體特征還是局部特征,都必須與個人密切相關,即個人信息須與個人具有相關性。

另一方面,對個人信息進行歸納和概括的目的便在于通過個人信息對不同的個人進行辨別、識別,這便是個人信息所具有的識別性。個人信息的識別性由直接識別和間接識別兩方面組成。直接識別是我們通過某些個人信息能夠直接判斷出其所描述的特定個人。例如,張三、李四、王五這些姓名信息在大多情況下都可以幫助我們直接做出判斷。

但是,也有特殊情況存在,例如,在同一個班級里有兩個名叫李四的同學,這時姓名信息就不足以幫助我們直接做出判斷,需要輔助其他信息才可以準確判斷,假如這兩個名叫李四的同學恰巧性別不同,一個男生、一個女生,我們描述為“李四,男”或“李四,女”,都可以進行準確的識別,這時姓名信息就成為間接信息,具有間接識別性。

可見,個人信息的相關性和識別性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只有將二者相互結合、融會貫通才能充分體現個人信息的突出特征,更好的發揮個人信息的重要作用。

(3)個人信息具有時代性和廣泛性個人信息的時代性與廣泛性特征體現在個人信息的內涵與載體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完善、發生變化,進而更好服務于社會生活。

個人信息的概念由來已久,起初是指個人的姓名、年齡、身高、體重、職務、住址、銀行賬戶等一切有關個人情況的個人信息??墒?,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社會群體之間的聯系日益加強,人們要與他人聯系、接觸和交往,信息必不可少,由此產生了 IP 地址、電子郵箱、QQ 賬號等一系列能夠辨別和識別信息主體的個人信息。近年來,信息高速公路飛速發展,信息社會突飛猛進,微博、微信、支付寶、余額寶等新興事物作為重要的社交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微博賬號、微信賬號、支付寶賬號等信息也成為此人區別于彼人的重要條件,是當之無愧的個人信息。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發展,個人信息的內涵與載體也將變得更加豐富與廣泛,更加符合時代特征。

可見,個人信息的時代性與廣泛性是在社會與時代的發展變化中不斷豐富、完善而形成的,極具先進性和包容性。伴隨社會現實的發展變化,個人信息將體現出更加豐富的內容與更加多樣的形式,時代性與廣泛性也由此成為個人信息必不可少的重要特征。

1.2 個人信息權利的正當性與法律屬性

1.2.1 個人信息權利的正當性

個人信息要想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并通過民事制度的構建實現合理使用,就必須將個人信息權利上升為法定權利,使得個人信息權利具有正當性。而實現正當性的重要基礎是個人信息權利符合法定權力構成三要素,即權利主體,權利內容和權利客體。

首先,個人信息權利的主體符合權利主體的要求?!皺嗬黧w是享有權利的人,這里的人是法律意義上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①,前文我們已經論述到,個人信息的主體是自然人,而享有個人信息權利的主體也是自然人,這符合權利結構中關于權利主體的規定。

其次,個人信息權利的內容符合權利內容的要求。權利的內容具體包括權益、權能和權責。權益即通過對個人信息權利進行有效保護,可以促進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進而充分發揮個人信息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有益作用,避免不利影響,維護信息社會的良好秩序;權能即個人對其享有的個人信息具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權責即個人對個人信息權利的行使不得影響社會及其他社會成員的利益。

第三,個人信息權利的客體符合權利客體的要求。張文顯教授為權利客體設定了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它對主體必須是有用之物',圍繞它可能發生權利紛爭,因此需要對之作出權利義務界定;第二,它必須是能夠被主體控制的為我之物;第三,它必須是在認識上可以與主體分離的自在之物.”

②個人信息作為判斷和識別個人的重要信息,對于社會和個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個人信息的泄露和非法使用不僅對個人信息主體造成不利影響,同時也會危害社會經濟秩序,是“有用之物”;與此同時,人們對個人信息的掌控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通過民事制度的構建可以實現對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可見,個人信息也成為可以被個人信息主體所掌控的“為我之物”;個人信息是與個人信息主體相分離,獨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觀產物,我們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和方式對脫離于主體的個人信息進行加工和利用,進而實現個人信息的更高價值,由此可見,個人信息是“自在之物”.

綜上所述,個人信息權利完全符合法定權利構成的三項基本要素,具備法律正當性,可以上升為法定權利。

1.2.2 個人信息權利的民法屬性

關于個人信息權利的法律屬性在國際法學界可以說是見仁見智,概括起來有三種典型觀點,分別是所有權說、隱私權說和人格權說。

第一種觀點是所有權說。這一觀點主要源于個人信息所具有的財產價值。典型代表人物是美國著名法律經濟學家波斯納(Posner),他認為人們擁有的信息對于社會和他人是有價值的,會有人愿意付出相應的價格來購買這些信息,這使得信息主體對于他們所擁有的信息享有財產權,應當允許他們運用其信息進行交易。人們可以通過對個人信息進行交易實現獲取某種財產利益的結果和目的。市場經濟的繁榮與發展,使得個人信息權利的財產價值日益凸顯,個人信息權利的所有權說也變得愈發流行。

第二種觀點是隱私權說。這種觀點認為個人信息權利是一種隱私權。典型代表是美國在 1974 年頒布的《隱私權法》,其中將個人信息權利稱為“個人信息隱私權”,美國憲法也對“個人信息隱私權”的保護作出了相關規定,美國也是通過立法對基于隱私權的個人信息權利進行保護的首創者;而我國臺灣地區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個人資料保護的目的即在保護個人隱私”①.這種觀點在世界范圍內在較為普遍,其更加注重個人信息權利的隱私利益,認為個人信息權利是基于隱私權而存在,將保護個人信息權利看成是對隱私權的保護。

第三種觀點是人格權說。這種觀點認為個人信息權利的基礎是人格利益,保護個人信息權利實際上是在保護個人的人格利益。典型代表是德國的《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本法旨在保護個人的人格權,使其不因個人資料的處置而遭受侵害”②,德國將個人信息稱之為“個人資料”,認為侵害個人資料實際上是在侵害個人的人格權,這體現了德國將個人信息權利的基礎歸結為人格權的堅定主張和立場,與美國的隱私權說存在本質差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主張。筆者認為,我國個人信息權利的法律屬性應當采用人格權說,理由如下。

首先,所有權說并不能真正體現個人信息權利的法律屬性。所有權說雖然肯定了個人信息權利的財產利益,而且個人信息權利本身當然具有財產利益。但是所有權與財產利益是不能夠完全等同的,所有權是財產權的一種,是法定的財產權,并不能因為個人信息具有財產利益就認為其產生的基礎是所有權,這是極其不科學的。再加上我國的某些人格權客體,例如肖像權、姓名權等同樣是具有財產利益的,我們并不能因此就認為肖像權、姓名權的法律屬性是所有權。因此,所有權說在我國個人信息立法中是不可行的。

其次,隱私權說與我國的具體國情不相符。隱私權說為美國首創,這與美國的國情是分不開的,在美國學術界對于隱私權的定義有很多,一些有代表性的學說認為“隱私就是我們對我們自己的所有的信息的控制”,“隱私就是保護一個人在其不愿意的情況下不備其他人接觸,無論是實際的身體接近或者接觸,還是對個人信息的接觸”①.可見,美國的隱私權是與我國的個人信息權利相類似的概念,我國的隱私權則指個人實際存在的而不愿意被他人知曉的一些信息,個人信息權利所包含的范疇不僅包括個人不愿意公開的信息,也包括可以公之于眾的信息。因此,隱私權說與我國個人信息立法的實際情況是不相符的,不能照搬照用。

第三,人格權說是我國個人信息權利立法所應當采用的學說。人格權是民事權利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種權利,與人的存在和發展緊密相連,人格權說認為個人信息權利的基礎是人格利益是十分準確的,因為個人信息所體現的就是與個人緊密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都是人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的方面,體現著人的形象和尊嚴。如果個人信息被他人濫用或者隱私被他人公開,都可能對個人的形象和尊嚴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影響人的生存和發展。例如,互聯網上經常出現的對公民隱私甚至是丑聞的曝光,都可能因為輿論的誤導、網民的不理智和盲目跟風從而對被曝光對象的正常生活產生不利影響,損壞信息主體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而這些都是與公民個人的人格利益息息相關的。因此,個人信息權利的法律屬性應當是人格權,這是符合我國國情與法學理論的正確定位和準確選擇。因此,我國個人信息權利的法律屬性應當采用人格權說,法律通過對個人信息權利的保護,達到保護個人的人格尊嚴的目的,這也是當前我國個人信息立法工作開展的初衷。

1.3 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涵義與來源

個人信息是與信息主體緊密相關的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可以通過某種渠道加以利用,以實現其財產利益。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概念是筆者在法學前輩們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社會現實所進行的理論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個人信息得不到有效保護的現象在當今社會演化成了許多活生生的案例,如垃圾短信、垃圾郵件、騷擾電話、廣告推銷、網絡詐騙等,這些案件的產生大多是由于我們在參加各類考試、商家活動或者是某些會員登記時泄露了個人信息??墒沁@些個人信息的泄露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可能使得信息主體與信息獲取者之間取得直接聯系,為信息主體提供更多便利;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這些個人信息被不法機構和不法之人利用,從而構成了對信息主體個人信息權利的侵害。例如,筆者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報名參加了許多招聘考試,可是,一些培訓機構不知通過何種途徑得知了筆者的姓名、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以致筆者在緊張的學習、應聘之時經常會收到來自各種培訓機構的短信、電話,廣告郵件充斥著筆者的郵箱,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嚴重影響了筆者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培訓機構的發布的各種信息中不乏一些有用的信息,為筆者提供的一些最直接、最現實的資訊,對筆者的應聘事宜起到了一定的指導和幫助作用,在客觀上有助于筆者找到更加適合、滿意的工作?;趥€人信息泄露之后所產生的雙面性,筆者提出了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概念,希望通過此概念的提出使得個人信息得以合理利用,有效避免因個人信息濫用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真正實現個人信息的有益價值。

筆者通過仔細的分析研究與認真的學習思考,對個人信息合理使用做出如下定義:個人信息合理使用是指在收集、流通、使用等各個環節對個人信息的利用,都須經過信息主體的許可、確認或對于信息主體而言具有實用價值,并不得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及社會公共利益,且不得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由于筆者才疏學淺,對個人信息合理使用的定義能免有語言不當或考慮不周全的地方,望法學界的各位前輩予以諒解和指導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