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作品及網絡作品版權的概念
在知識產權中,作品是指在文學、藝術、科學領域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形式加以復制的智力創造成果。網絡作品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傳播而產生的。網絡作品是指借助于數字化技術,以二進制信號的形式編寫而成,在網絡上加以傳播的作品。網絡作品也是版權法保護的客體。
網絡作品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硬件要求高。要求一定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才能夠形成。(2)網絡作品內容豐富多彩、非常吸引人。相對于普通作品,只有文字和圖片效果。網絡作品元素中則包含問題、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元素及其組合,它傳遞的信息量更大,內容更加形式多樣內容活潑,網絡作品具有完善的多媒體功能,它傳遞信息的效果是普通的作品無法匹及的。人們喜歡網絡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豐富多彩的內容。網絡作品方便、快捷、實用的特點也高于普通作品。(3)網絡作品便于存取。電子信息人們一般用磁盤、光盤、u盤等介質來存貯和移動,相對于傳統作品的紙介質來說,攜帶和復制都更加方便快捷,網絡作品的這一優勢,同時也造成了網絡作品侵權的易發生和大量存在,增加了網絡版權保護的難度,相當數量的案件都是因為網絡作品的易于存取和修改而產生的。
版權,又稱著作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版權的經濟權利又稱版權財產權包括復制權、出版權、發行權、演繹權、傳播權質押權等。版權的精神權利又稱版權人身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具有強烈的個體屬性,不得繼承和轉讓。網絡作品版權作為版權的屬概念,具有同樣的意義,它作為一種特殊的版權,侵權行為有特殊表現,需要我們專門進行保護。
二、網絡作品侵權的情形
網絡作品的版權是一個權利綜合體,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兩部分。無論侵犯版權的財產權還是版權人身權,都屬于侵犯版權的侵權行為,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經著作權人同意將其作品上傳網絡,沒有參與創作而將他人的作品上傳網絡署上自己的名字,對他人上傳到網上的文章隨意刪減轉發都是對網絡作品版權人身權的侵犯。網絡作品著作權的財產權是指著作權人通過同意他人使用其作品而獲得利益的權利,作者創作作品,作品并不代表經濟利益,但是許可使用可以為作者帶來利益。著作財產權包括使用權、許可使用權、轉讓權等。不經他人許可轉載他人作品或者以他人的文本為基礎改變為短劇、小品、電視、電影等進行獲益的行為都是侵犯網絡作品版權的行為。
網絡上的版權侵權行為表現上劃分,通常包括以下三種情形:1、沒有合法依據將他人在傳統媒體上發表的作品上傳到網絡進行傳播。2、沒有合法依據將他人上傳到網絡的作品下載下來在傳統媒體上發表。網絡作品象傳統意義上的作品一樣一旦形成,有自己的獨創性,就受法律保護,享有著作權。3、不同網站之間相互轉載已經上傳的作品。
這種行為不但侵犯版權,而且是不同網絡運營商之間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會妨礙到正常的市場秩序,應當予以嚴厲打擊。
三、我國對網絡作品版權保護的現狀
網絡作品版權保護是至今未能解決的國內網絡問題的癥結之一。侵權行為泛濫,被訴的卻寥寥。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網絡使用者與網絡經營者版權意識缺乏
網民的知識產權意識缺乏,在瀏覽網頁、搜集資料、下載音樂和電影的同時缺乏網絡版權意識。網站經營者在設計網頁、分享鏈接、上傳作品、轉載作品時,雖然許多網絡文學、音樂作品、影視作品都是購買才進行傳播的,但是網絡侵權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并且我國的網民數量已達6.68億人,盜版者人數眾多,分布范圍廣,并且侵權行為普遍較輕,勝訴效益不及起訴成本。所以人們一般都怠于維權。這也助長了網絡侵權行為的泛濫。另外網絡作品版權侵權主體多為匿名,不易追究其責任。
(二)網絡作品版權侵權持續時間長規模大、侵權賠償難以確定金額
案件審理過程中,原告主張賠償數額難以有客觀依據,法院判案也容易缺乏相關規定而出現同樣情形不同判決的情形。
(三)網絡作品版權侵權案件存在舉證難的問題
這類案件發生在網絡環境中,固定證據比較困難,如果出現了這類糾紛,當事人應樹立證據意識,及早固定證據,如果需要網絡經營者的配合,可以申請法院或相關行政部門進行證據保全,由法院依權力要求相關網絡運營商履行協助調查義務。
四、加強網絡作品版權保護的具體措施
(一)從道德約束的角度應采取的措施
網民的網絡作品版權意識淡漠,才導致網絡版權侵權行為的大量存在。所以首先相關協會或者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對網民道德建設,規范和引導網民的上網行為,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二)從行政管理的角度應采取的措施
有關行政部門應加強對網絡運營的監督管理,使網絡的發展健康化??梢圆扇∫韵麓胧孩僖幎ㄋ械木W絡運營商采取實名登記制,把好上傳環節的關卡。②明文規定網絡運營商的網站必須對版權保護予以聲明,提醒網絡使用者注意自己的行為,以免構成侵權。③引進西方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為網上資源使用者和著作權人制造一個橋梁,讓雙方就網絡資源的使用進行公平談判、合理協商。
(三)從法律的角度應采取的措施
在立法上,要與時俱進,加強網絡版權立法保護。對現行的法律做適當的修改,細化相關法條,解決權利主張方在主張賠償數額時無法可依等等問題。在司法方面,解決網絡版權糾紛可以通過訴訟或者仲裁進行。訴訟方式中又包括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三中方式。在訴訟方式應著意加強一下幾方面工作。①加大刑事保護力度。刑法的特點是懲罰的嚴厲性。雖然刑法中有網絡侵權條文,但司法實踐中,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極少。法官辦案過程中,應依法裁判,充分發揮刑法的強制制裁效力,②注意做好訴前證據保全,建立公證取證制度。網絡侵權證據幾億滅失,當事人應著意加強訴前證據保全。網絡版權侵權確定權利主體的真實身份比較棘手,可以根據民訴法相關規定,以公證書的形式固定證據。③責令網絡經營商做好協助調查。網絡環境的特點及網絡服務的專業性特點,使得網絡用戶在網絡上傳下載信息的操作都要通過網絡服務商的服務器進行,并留下記錄。這是網絡著作權案件的重要證據源。網絡服務者無正當理由不提供時,法院可根據民法通則追究其相應的侵權責任。
參考文獻:
[1]馮小青,楊麗華等。知識產權法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
[2]李祖明?;ヂ摼W上的版權保護與限制[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5.
[3]從立先。網絡版權問題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4]張學兵。軟件與網絡侵權[M].武漢: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5]張宇。知識產權糾紛與經典案例全書[M].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03.
[6]王云斌。IT業的知識產權[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7]劉春田。知識產權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