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第一案”是說跳樓自殺的姜某死前在博客上采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丈夫王某和小三東某亂搞的內容,在其死后,由其同學張某注冊“北飛的候鳥”這一網站與新 X 網和天 X 網鏈接,披露王某與東某的個人信息,造成他們生活被干擾直至無法正常工作的窘況?!叭巳馑阉鞯谝话浮币l了人們對網絡隱私權法律保護的一系列探究和思考:
一、從“人肉搜索第一案”看我國網絡隱私權的發展現狀
網絡隱私權包括個人數據保密、私人信息隱秘、個人生活領域不被非法打擾等內容,主要包括公民的選擇權、知情權、一定訪問權限等權力和安全性等保障的內容。對于我國網絡隱私權發展現狀的探析,需要從我國憲法、刑法和民法等方面著手。首先,憲法明文規定保護我國公民的住宅、通信和人格尊嚴; 其次,刑法從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等方面對公民的隱私權做法律保護; 第三,民法雖未對公民隱私權做明文法律規定,但是《關于審理名譽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法律條文明文規定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最后,《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切實保護公民的隱私權,這就為我國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直接提供法律依據。上述內容主要描述了我國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取得的成就,但是,我國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還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我們不斷查漏補缺。首先,我國制定的保護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不嚴謹不規范,缺乏可操作性,在發生網絡隱私權的侵權問題時,司法機關無法快速找到相關的法律證據來保護當事人。其次,我國制定的保護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不合時宜,而且立法很不完善,無法切實解決公民隱私權被非法網絡侵權的問題。
二、從“人肉搜索第一案”看我國網絡隱私權的侵害形式
在“人肉搜索第一案”中我們了解到,張某聯合三家網站對王某和東某的個人隱私在網上進行公布,引起了廣大網民的關注并對其進行二度傳播,嚴重影響王某與東某的工作和生活。張某是通過網上披露王某等人的私密信息侵犯其隱私權的,探析我國網絡隱私權的侵害形式是找出我國公民網絡隱私權法律保護的基礎,因此,對我國網絡隱私權侵害形式的探索勢在必行: 首先,未經他人同意非法披露他人私密信息,造成其正常生活被打擾的,屬于侵害公民網絡隱私權的行為。其次,非法入侵他人電腦、郵件和其他電子設備,發送病毒、黃色信息和恐嚇信件等的行為屬于侵害公民網絡隱私權的行為。最后,非法攔截他人信息,對他人通話內容、信件內容、上網賬號及密碼等私密信息進行非法探析的行為,屬于侵害公民網絡隱私權的行為。
三、從“人肉搜索第一案”看我國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從“人肉搜索第一案”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網絡隱私權法律保護中存在的不足,為彌補這一窘狀,我們需要從立法、政府、社會補償和公民意識等方面對我國公民的網絡隱私權進行探析,以查漏補缺,完善我國網絡隱私權的保護法律,切實保護公民的網絡隱私權。
\\(一\\) 從立法方面對我國公民的網絡隱私權進行法律保護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在對我國公民的網絡隱私權進行立法保護時,要切實體現“以人為本”的立法原則。首先,要制訂科學完善的法律體系,積極借鑒吸收各國的立法經驗進行立法,明文規定公民的網絡隱私權神圣不可侵犯。其次,在針對公民網絡隱私權被侵害的現狀進行專門立法的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實施監管機制,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二\\) 加強行業自律和政府宏觀調控,依法對網絡隱私權進行保護
眾所周知,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擁有更多的信息就是擁有更多的客戶和發展機遇,就是擁有更多的潛在利益。鑒于此,一些商家就采用非法手段對公民的網絡隱私權進行侵犯。為減少直至杜絕此類狀況發生,我們需要從企業和政府兩方面著手: 首先,企業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加強行業自律,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 其次,要加強政府監管,對潛在侵權事件做積極引導,對已發侵權事件做相應懲罰和正面教育。
\\(三\\) 完善社會懲治和補償機制,依法制裁侵權人,依法補償被侵權人
對于網絡隱私權的侵權事件,我們要從侵權人和被侵權人兩方面做積極處理,不斷完善懲治和補償機制。首先,對網絡隱私權的侵權人進行依法制裁,督促其承擔民事責任和刑事行政等責任。其次,對網絡隱私權的被侵權人要依法進行補償,督促侵權人對其道歉,恢復其個人信息的私密性,情節嚴重者,督促侵權人對其進行經濟補償和其他補償。
\\(四\\) 全面提高公民的網絡安全意識和不侵犯他人合法隱私權的意識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利用其進行信息查詢和辦公等便捷性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它的影響的連鎖性和破壞性,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公民的網絡安全知識進行普及,以減少公民在網上透露的個人信息的私密度,杜絕被網絡侵權的隱患。此外,我們還要樹立公民尊重他人合法網絡隱私權的意識,不惡意破壞他人合法的網絡隱私權。
四、總結
本文正是通過對我國“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分析,探究我國網絡隱私權的發展現狀,以找出我國網絡隱私權的侵害形式并想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做到切實保護我國公民的網絡隱私權。加強對上述內容的探索有助于保護公民的網絡隱私權,進而促進和諧社會的建立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白玉,謝重陽,黃承超. 論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以“人肉搜索”為視角[J]. 技術與市場,2011\\(12\\) .
[2]胡興黎,羅珊. 論網絡環境中的隱私權保護———以“人肉搜索第一案”為視角[J]. 法治與經濟,2011\\(01\\) .
[3]童?。?從“人肉搜索”事件看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J]. 消費導刊,20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