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理財產品現狀
1.理財產品基本概念及特征.所謂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指的便是商業銀行根據不同類型客戶的要求,為其定制資產管理計劃而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服務.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買個人理財產品的目的是在確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收益期望之后,根據自身的財力而對自己的財產進行有效配置,從而達到個人資產收益的最大化.
理財產品應具有收益性、流動性、安全性的特征.收益性是理財產品的顯著特征,體現了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的根本目的. 風險性是理財產品的基本特征,收益和風險是金融產品中一對并存的屬性.在理財產品中主要的風險來自于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以及操作風險. 流動性即理財產品的變現能力,是理財產品的差異化特征,同時也是消費者購買理財產品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2.我國理財產品現狀.中國的理財業還處于新生階段,卻已經頗具規模而且前景非常廣闊.目前,中國經濟保持強勁增長,市場條件更加開放,各個理財客戶群的資產也在進一步積累,這些因素都將支持理財業務的持續增長.預計中國富有人士的年均資產在未來幾年將以13%左右的比例增長,到2014年中國\\(大陸\\)的管理資產將增長到4.63萬億美金,而整個大中國市場的管理資產將在2014年超過8萬億美金.目前我國的理財產品處于綜合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理財產品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多品種、多期限、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層出不窮,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快速成長,理財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預計未來十年里,我國個人理財市場將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長.至2015年我國中高端消費者人數約為850萬;到2014年,我國中等收入及富裕人群的理財消費將占整個市場的35%,潛力巨大.中高端消費群體的發展將給理財市場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因此,中國的理財產品仍處于起步階段但需求潛力巨大.
二、我國個人理財產品發展市場環境分析
1.經濟環境分析.2013年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體特征是:運行基本平穩,增長下行,2014年中國經濟總體運行也大致呈相同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13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480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6%.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增長比較平穩.二是就業基本平穩.根據人社部的數據,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是700多萬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農民工監測調查,農民工新增外出打工的人數是444萬人.三是對比去年同期,經濟質量和效益都有明顯提高.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836.6億元,同比增長11.1%.四是最低工資仍然繼續上漲,用工需求較旺.五是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上六是節能減排工作繼續推進.上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了3.4%.總的來說,經濟發展的宏觀基本面是良好的,整個經濟處于向前發展的階段之中,各行各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都呈蓬勃發展之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我國理財產品也將順大勢所趨,呈現出增長態勢,即我國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有著良好的經濟基礎.
2.政治環境分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4年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發揮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目標擬定為13%左右,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適當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同時,銀監會召開的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明確的2014年銀行業監管工作重點指出,加強對表外業務關聯風險的控制.要嚴格監管理財產品設計、銷售和資金投向,嚴禁未經授權銷售產品,嚴禁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產品,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實行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分賬經營、分類管理.由此可見,今年我國金融市場資金面較為充裕,各方面融資需求較強,銀行為攬儲會持續推出多樣化的理財產品吸引顧客,同時銀監會對理財產品監管力度加大,體現了我國理財產品市場將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不斷向國際水平靠攏.
3.社會環境分析
3.1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漸趨多元化.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我國城鄉居民的各項支出顯著增加,在滿足吃穿的同時,用于娛樂、旅游等享受性消費支出增加,各項支出在總消費支出的百分比也有較大的改變,消費結構已逐步向質量型和享受型轉變.城鄉居民為滿足生存需要在食品、衣著和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消費支出額雖在不斷增加,但支出比例不斷下降,2013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73.同時,為滿足居民享受和發展需要的消費支出的比例則呈上升趨勢,由此可見,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消費結構的改變,為理財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3.2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快速.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29547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29547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其中,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6.8%,家庭經營純收入增長7.4%,財產性收入增長17.7%,轉移性收入增長14.2%.隨著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可支配收入也隨之上升,與此相對應的是用于投資理財的資金也越來越充裕,這為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客觀條件.
3.3家庭消費金融行為調查顯示居民理財需求強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14第一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44.2%,較上季下降3.2 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17.6%,較上季回落1.6 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38.2%,較上季增加4.8 個百分點.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基金及理財產品"、"房地產投資"和"購買債券",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別為31.8%、16.2%和13.7%.
調研發現,房產仍是受訪家庭最重要的資產,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及現金仍是家庭資產的主要形式.股票、基金、保險和政府債券的比例相對較低.在投資組合方面,約22%的受訪家庭持有股票,其中多數家庭持有的股票種類少于三種.持有基金的家庭比例為17.39%,比持有股票的家庭比例低5 個百分點.大多數家庭選擇了風險最低的投資產品.
花旗中國與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共同發布了"中國居民家庭消費金融行為"報告.報告顯示,居民對理財規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有理財規劃的受訪家庭比例在一年之內增長了兩倍多.種種調查數據表明,我國居民對于理財產品的需求日趨強烈,理財產品有著潛力巨大的市場.
三、當前環境下我國個人理財產品發展前景探討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有著廣闊的市場及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由于我國理財產品市場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如理財產品單一,投資方式落后,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理財人員,監督管理機制還不甚到位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國個人理財產品可朝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加快個人理財產品創新,從單一向多元化邁進.首先可以借鑒外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經驗.外國的銀行出于混業經營的模式,而我國的銀行業、保險和證券則是嚴格分開經營的.我國銀行可以嘗試與保險、證券、信托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發展交叉性金融業務,進行產品整合,向客戶提供更豐富、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其次,加強市場細分,開發適合不同需求客戶的理財產品,為不同的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理財產品.這一部分理財產品可以針對高收入人群進行私人定制,為他們提供高端理財服務.只有突出不同理財產品的個性和差異,才能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客戶群的理財需要.
最后,國內商業銀行要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從而提升高質量、多樣化的理財產品的開發能力.加強高素質金融人才的培養,提高理財產品收益性,同時滿足客戶在流動性和風險控制方面的需求.
2.對現有個人理財產品改進,從同質向差異品牌化發展.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在金融產品易被模仿的市場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只有走差異化、品牌化路線才能實現長遠發展,品牌無疑是必須重視的競爭手段之一.品牌效應使得客戶對銀行業務的認知程度大大提高,成為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比如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貼身的個人理財服務已經成為近年來銀行業競爭的主要焦點,花旗、匯豐、渣打、恒生、東亞等主要銀行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理財套餐,內地各銀行也紛紛推出了獨具特色的理財產品,如建設銀行的"樂得家",民生銀行的"民生財"等.理財產品一旦樹立了品牌形象,變會大大提升其附加價值,成為廣大投資者在投資時首先考慮的對象.
3.調整理財產品設計方向,建立客戶經理人才培養機制.國內個人理財產品在設計上應不斷提高其科學性,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便是其保障.只有建立一支富于創新精神,擁有過硬知識技術的客戶經理人才隊伍,才能充分考慮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從而設計出切實滿足客戶需求的理財產品.
4.加快網絡化進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普及,理財產品未來應面向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國內商業銀行服務基本上以網點為單位,個人理財產品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便是由網點向網絡化發展,以隨時、隨地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通過向客戶提供3A\\(Anytime,anywhere,anyway\\)的理財服務,能來未來競爭激烈的理財產品市場中占據極大的優勢.
5.建立完善的信披露機制,保持低風險原則.商業銀行在設計個人理財產品時應充分考慮風險因素,在考慮客戶利益的同時也要全面分析來自各方的風險.商業銀行在設計理財和宣傳產品、投資及后續服務等各環節都應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及信息披露系統,向投資者充分詳盡的闡述可能涉及的風險結構,并在投資過程中及時向顧客披露相關信息.通過提高對貨幣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的預測能力,同時借鑒西方商業銀行的先進經驗,針對不同的產品采取不同的風險管控工具,完善風險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巴曙松.中國金融理財產品市場概覽[J].西部論叢. 2012\\(4\\).
[2]吳燕雁.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現狀和發展趨勢淺析[J].現代商業.2010\\(5\\).
[3]魏濤.中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0\\(2\\).
[4]趙宇.新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如何拓展個人理財業務[J].現代經濟信息.2010\\(22\\).
[5]陳泓貴.《現代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6]尹世杰.《我國消費結構發展趨勢與政策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