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欺詐行為是伴隨著經濟發展產生的一種犯罪行為,經濟繁榮的今天,交易已經成為市場配置資源的主要手段,各種經濟交易的進行,是經濟繁榮的突出表現,與此同時,經濟交易也誘使一些個人或企業產生不勞而獲的心理。在我國各種類型的商業欺詐案件的數量在不斷上升,對我國諸多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有效治理商業欺詐是我國經濟發展面對的緊迫問題。
一、商業欺詐經濟學含義
在我國法律解釋中,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做出錯誤意思表示]。我國現在的立法并沒有對商業欺詐做出準確的定義,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在市場交易、投資、服務過程中,通過虛構隱瞞事實、發布虛假信息、簽訂虛假合同以及夸大宣傳等手段,誤導、欺騙單位和個人,騙取錢財和各種物質利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損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行為,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以牟取利益為目的,以欺騙為手段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商業欺詐是一種經濟犯罪行為,欺騙性強、危害性大是其主要特征,商業欺詐具有多種表現形式,總體上可以分為合同欺詐、廣告欺詐、價格欺詐、服務欺詐、包裝欺詐五種形式。商業欺詐的形式多樣性導致治理工作難度增大,且在具體的治理過程中缺少經濟學依據,如何實現對商業欺詐的有效治理,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二、商業欺詐經濟學成因
\\(一\\)市場經濟信息不對稱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商品交換絕大多數時候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發生的。信息不對稱是指不同的經濟主體對于相同的經濟事件所獲取的市場經濟信息量存在差異,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中,一部分經濟主體有著良好的市場經濟信息,能夠對市場上的經濟事件進行較為全面的把握,而另一部分經濟主體則獲取的信息較少,無法對市場經濟事件做出及時正確的回應。
市場經濟信息的不對稱往往是商業欺詐發生的前提,在市場經濟的交易中,掌握信息優勢的一方通過對信息缺失方進行信息掩蔽、欺騙,從而在交易中獲取不正當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對市場經濟信息掌握不充足的一方往往無法察覺交易中的信息欺騙,此時商業欺詐就有可能發生,給信息劣勢方造成嚴重損失。
\\(二\\)市場經濟制度缺失
市場經濟制度的缺失是商業欺詐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度經濟學對商業欺詐發生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新制度經濟學理論中,經濟人的行為是有限理性的。經濟人受到自身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無法一直保持理性的經濟行為,經濟制度的建立正式為了彌補經濟人有限理性的不足,機會主義傾向是經濟人天生具有的特點,為了獲取自身的利益,在市場經濟中會采用一系列不正當手段參與競爭。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處在初級階段,各中市場經濟制度不完善,不能對經濟人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市場經濟制度缺失為商業欺詐的產生提供了溫床。制度約束不足的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經濟人在機會主義心理的驅使下,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經濟交易中采取欺騙手段,最終導致商業欺詐的形成。
\\(三\\)短期化的一次性交易
短期化一次性交易方式的盛行是商業欺詐的多發的原因之一,對于這一原因我們可以通過博弈論來進行分析,雙方的經濟交易過程也是相互博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交易雙方無法確定對方是否誠信,在博弈過程中受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的驅使產生不正當博弈心理,也就是如果對方不誠信,自己的利益有可能受損,如對方誠信,自己便有機會獲得更大的利益,在這種博弈心理的引導下商業欺詐的發生也就順理成章。
在市場經濟中,雙方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重復博弈才是正確的博弈形式,經濟人需要相互信任,著眼于長期的利益而不是只看到眼前,商業欺詐行為需要以個人或企業的信譽和形象為代價,這樣的代價對經濟人來說無疑是非常慘重的,在短期化的一次性交易中,不良博弈心理的驅使使得經濟人只看到眼前利益,誘發了商業欺詐行為。
\\(四\\)市場企業自身缺乏相應的監督
企業自身的監督是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手段,行業協會對市場企業有著獨特的監督作用,市場經濟中政府的干預和指導較少,市場對資源配置其基礎性作用,企業之間的關系調整也受到試產變化的影響。商業欺詐行為的出現與市場企業之間缺少自我監督密不可分,行業協會是市場運行過程中,對各企業進行有效管理和監督的行業機構,企業的經濟性為受到行業協會以及相關行業制度的約束,這是保障市場經濟秩序的必然要求,行業協會對市場形式掌握較為充分,對各企業的約束力較強,在市場經濟秩序的維護工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市場行業管理機構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行業協會及相關組織對市場企業監督不力和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也深深困擾著我們,行業協會作為市場秩序的保障機構之一不能完全發揮其監督管理作用,在行業競爭中,不法經濟人往往利用行業管理體系的漏洞以及行業協會監督的疏忽來進行商業欺詐,這反映出市場自我監管的不足。
三、商業欺詐的有效治理
\\(一\\)增強信息透明度,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構成主體,商業欺詐也多是發生在企業之間,從企業著手治理商業欺詐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誠信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沒有信譽的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無法生存,商業欺詐正是缺乏誠信的典型表現,針對市場經濟信息不對稱問題,各企業需要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在信息透明的市場環境中,依靠信息欺騙進行商業欺詐幾乎是不可能的。
企業還需要加強內部道德建設,提高企業信譽,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形象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軟實力,企業信譽是企業的靈魂,在企業從事各種經濟活動過程中,信譽都是企業無形的名片,提高自我要求,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是治理商業欺詐行為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政府加強立法,完善市場經濟制度
政府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但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免不了出現各種問題,政府的干預和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尚處在初級階段,市場經濟制度不完善,無法對經濟人行為形成有效約束,這是商業欺詐行為猖獗的重要原因,法制建設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強有力保障,加強相關經濟法律建設能夠增加對商業欺詐行為的威懾力。
完善市場經濟制度,打破商業欺詐的溫床,經濟制度能夠有效規范商業經濟行為,在市場經濟交易中,以相關法律、法規為后盾,在市場經濟建設中嚴格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原則,實現對商業欺詐的有效治理。
\\(三\\)消費者提高認識,自覺進行監督
消費者是市場經濟中數量最大的群體,也是商業欺詐治理的重要環節,消費者群體有其獨特作用,數量巨大決定了消費者監督的廣泛性,消費者的監督作用是其他任何機構或個人無法比擬的,最廣泛的監督能夠極大的壓縮商業欺詐行為的生存空間,從而達到對商業欺詐行為有效治理的目的。提高消費者防欺詐的意識是治理商業欺詐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消費者群體的監督作用不僅能夠獲得良好的商業欺詐治理效果,也極大地節省了資源,作為消費者,我們是商業欺詐的受害者,自覺對市場經濟中商業行為進行監督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也是我們為我國經濟健康、平穩發展貢獻力量的一種方式。
\\(四\\)加強行業協會及相關機構的監督和管理力度
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其自身獨特的監督作用,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各種監督機構作用的發揮是保障市場經濟秩序穩定的基本條件之一。行業協會對市場各企業能夠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公證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以及各種反經濟犯罪機構的有效監督能夠極大的對商業欺詐行為產生震懾力,加強行業協會及相關機構的監督和管理力度能夠使各種市場經濟監督機制更有效的發揮作用,商業欺詐行為往往是在抓住了市場經濟的監督漏洞的情況下發生的,完善的監督機制和較強監督力度能夠有效防止商業欺詐行為的發生。
行業協會對與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各種行為都較為熟悉,對于商業欺詐有著較為系統的認識和了解,新行業協會應自覺承擔起對消費者相關教育責任,如實將產品檢驗的性能、質量標準、檢測手段、成本信息等準確地傳達給消費者,幫助消費者學習掌握各種反欺詐的方法。針對本行業出現的商品質量問題要認真對待,對其進行徹底調查,找到問題的源頭,從根本上加以解決,當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時,行業協會應及時接受消費者訴求,對行業中出現的違法經濟行為進行有效打擊,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五\\)其他措施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經濟,針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缺少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分析,我國針對商業欺詐的立法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加強相關立法,將商業欺詐進行準確的犯罪定義,針對這一犯罪行為制定嚴格的懲處措施,嚴厲打擊商業欺詐行為。企業和消費者的法制意識不足也是商業欺詐猖獗的原因之一,企業與消費者在受到欺詐之后,往往選擇通過自己手段進行解決,有些時候甚至選擇忍氣吞聲,這不僅不能有效的對商業欺詐行為進行打擊反而縱容了欺詐行為,我國針對市場經濟的立法正逐漸完善起來,依靠法律手段打擊商業欺詐無疑是最正確的方法。反欺詐是企業和消費者都要學習的內容,對商業欺詐有了充分的認識和了解才能掌握反欺詐的經濟學原理,政府和企業管理機構對于反欺詐的宣傳是非常有必要的,組織企業及消費者代表對商業欺詐行為進行深入的學習了解,掌握其治理的經濟學原理,在公眾之間加強宣傳,提高企業和消費者防商業欺詐意識。
結束語
商業欺詐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負面產物有其特殊性,商業欺詐治理是保障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商業欺詐的經濟學原理分析,我們了解了其產生的原因以及相應的治理措施,商業欺詐從根本上的治理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企業、消費者等都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企業和消費者的防欺詐意識,加強政府的監管,充分發揮漢業協會的監督管理作用,是治理商業欺詐的有效手段,商業欺詐是一個世界化的現象,經濟全球化的大形勢下,治理商業欺詐更需要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各企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商業欺詐的治理工作才剛剛開始,保障良好的市場秩序以及社會秩序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商業欺詐的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蘇盾.商業欺詐成因的經濟學剖析及其治理[J].商業研究,2012\\(2\\).
[2]羅澤勝.商業欺詐認定的誤區及其矯正[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2\\(4\\).
[3]范寶瑛.預防商業欺詐和陷阱[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4\\).
[4]陳秋紅.論商業欺詐的根源與治理[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2\\(1\\).
[5]王賽芝.商業賄賂行為的經濟學分析[J].商業時代,2012\\(22\\).
[6]鄭利平.腐敗成因的經濟理性與預期效用的論析[J].中國社會科學,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