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經濟中的壟斷行為的法律規制
網絡經濟具有不同于傳統經濟特征,反壟斷法在規制網絡經濟中的壟斷行為時應注重從網絡經濟特性出發分析。網絡經濟中壟斷行為具有網絡性、技術性和隱蔽性,因此認定時要從其行為特征入手。網絡企業的行為是否構成了排除限制競爭、危害到市場競爭秩序,是判斷應否對網絡經濟中的壟斷行為進行規制的前提。
與傳統經濟相比,網絡經濟具有網絡效應,而網絡效應是網絡經濟中壟斷形成的最本質的特征,也正是網絡效應決定了網絡經濟中的壟斷行為具有網絡性。在具體認定壟斷行為時,網絡企業具體提供的網絡產品或服務,在相關市場中所處的地位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具體操作時可以按傳統經濟中判定壟斷行為的方法,首先確定該企業的市場份額。其次,著重分析網絡企業某類產品的用戶數,這是判斷網絡經濟企業實施壟斷行為的決定性的因素。因為用戶多少直接決定著網絡經濟效應作用的大小,從而決定著網絡經濟中企業的市場地位。再次,網絡技術的發展速度也是我們在判定相關網絡市場時必須予以重視的因素。另外,在網絡經濟中還應該關注網絡經濟的特征對市場支配地位形成的影響,例如網絡經濟效應、關鍵設施的知識產權以及進入某些領域的標準和兼容性等。
二、網絡經濟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在網絡經濟中,知識和信息是決定網絡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人們通過對網絡知識信息的共享實現社會的不斷發展,與此同時,在產品生命周期漸短,技術創新加速的網絡經濟時代更應當及時有效的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利益。
一般認為,網絡經濟中的競爭核心就是技術創新。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目的在于鼓勵信息知識創新,促進信息資源共享。網絡經濟下的知識產權改變了傳統知識產權的專有性、地域性和時間性等一些基本特征。此種產權因存在形式的數字化和高效率的傳播速度得以輕易的復制和傳播,由此產生兩種不同的影響。其一,知識產權人對其智力成果的壟斷和控制因知識的的傳播和流通而受到削弱; 其次,通過網絡的外部作用,知識產權人可以通過放松對專有的控制以到達提升知識產權價值的目的。因此,在網絡經濟中我們可以通過合理地界定權利人的獨占權利甚至壟斷行為,以保護知識產權人利益實現知識產權人、知識傳播者與使用者的共贏。然而,當技術得不到有效保護時,知識產權人就會減少創新投入,整個社會的創新和進步也會因此而停滯。因此,給網絡經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解決網絡經濟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三、網絡經濟中反壟斷規制與知識產權保護之結合
我們知道,知識產權保護是技術創新的不竭動力,而反壟斷法對市場競爭秩序的維護亦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使兩者統一于網絡經濟的發展之中,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替代效應和互補功能,便成為促進網絡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議題。
在以技術創新為主要特征的網絡經濟中,壟斷和競爭并存是比較常見的現象,較高程度的壟斷性和較強的競爭性甚至可以說是網絡經濟的基本形態。網絡經濟中壟斷行為擁有更多的技術烙印。在網絡經濟中要獲得主導優勢就得靠創新的技術。網絡經濟企業在花費了大量人力、資金之后開發出來的先進技術勢必會申請知識產權,因而網絡經濟中判定市場支配地位的知識產權也成為了衡量支配地位的又一要素。雖然知識產權是反壟斷法適用除外制度中的一項,但是知識產權擁有的多少與網絡經濟中的企業在相關市場的市場支配力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與此同時,網絡知識產權的獲得使得后來的主體在相關市場中進入困難,且受制于已擁有知識產權的主體。因此在知識產權這種權利嚴重助長知識產權人的支配地位時,有必要對此產權進行相關的必要規制。
知識產權保護應在合理的范圍內,其最終目的是使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科技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最大化貢獻。在現實的網絡經濟中,反壟斷過程要兼容知識產權對創新的激勵和保護; 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也要防止知識產權人借助知識產權的保護而增強市場力量,形成市場壟斷地位。
四、我國網絡經濟中相關制度的完善
無論是從法律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面對網絡經濟中的壟斷行為和知識產權保護,我們都希望能夠找到既能鼓勵創新,又有利于智力成果合法順利進行網絡傳播、促進網絡經濟發展的雙贏處理辦法。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技術保護,樹立網絡主體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道德意識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一方面,我們要密切關注網絡知識產權問題的發展趨勢并制定合理的保護網絡知識產權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結合我國自身的特點,建立一套適合網絡經濟特點的反壟斷法律制度,使網絡經濟中的知識產權不會成為阻礙科技進步的障礙,以既有效保護我國有關主體的知識產權的利益,又規制其利用其知識產權進行的非法壟斷行為,實現網絡經濟下反壟斷目標與知識產權保護的統一。
參考文獻:
[1]陳婷,王彬. 論網絡經濟中反壟斷法與知識產權保護的耦合[J]. 商業時代,2013\\( 9\\) :122 -124.
[2]陳翠翠. 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規制研究[D]. 復旦大學,2012.
[3]郭曉武. 網絡經濟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探討[J]. 百家爭鳴,2007\\( 3\\) : 49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