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政法論文 > > 嫁妝——女性主要的財產
嫁妝——女性主要的財產
>2023-01-14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宋代女性在婆家和娘家的財產權探析
【第一章】宋朝傳統女性繼承制度研究緒論
【第二章】嫁妝——女性主要的財產
【第三章】從娘家獲得的財產權
【第四章】在夫家擁有的財產權
【結語/參考文獻】宋代女性財產權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2 嫁妝--女性主要的財產

在中國歷史上宋代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朝代,商品經濟空前繁榮,手工業興起,商品種類琳瑯滿目,工藝水平大幅提高,市場交易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長卷風俗畫《清明上河圖》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栩栩如生的再現了這一空前盛況。北宋年間的汴京盛世空前,城內陸路四達,四河流貫,成為國內交通樞紐,商業發達居全國之首,國民人口逾百萬。汴京城中擁有不少鬧市開設各種店鋪,甚至還有夜市。逢年過節,京城更是熱鬧非凡。據《夢梁錄》[15]中記載:"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①同樣佐證了當時商品經濟的繁榮昌盛。商品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人們思想方面的重大改變,"不問門第,直求資財",厚嫁之風盛行于宋代,"將娶婦,先問資妝之厚薄…",即便官宦家庭的女子,沒有嫁妝也難以嫁個好人家,嫁資的多寡直接決定著女性在夫家地位的高低,成為當時女子婚姻幸福最重要的籌碼。

2.1 嫁妝的種類與數量

在宋代嫁妝的稱謂繁多,諸如奩產、奩具、奩資、陪奩、奩田、嫁資等都指的是嫁妝[1]."奩"是古代女性梳妝使用的鏡匣,為嫁女的必需品,后來演變為女子嫁妝的代稱。宋代女方在訂婚時給男方的"定帖式"中開列著隨嫁奩產的數目和種類,分為奩具和奩田若干。其中奩具就包含金銀首飾、生活日常用品等等②奩田俗稱"陪嫁田",是嫁妝中最保值和穩定的財產,是宋代厚嫁最重要的標志,從宋代的司法案例當中經??梢钥吹接猛恋刈骷迠y。據《名公書判清明集》記載:鄭慶一小姐結婚時,她的嫁妝不僅擁有豐厚的地產"奩租五百畝",還包含"奩具一十萬貫,締姻五千貫"及新婚夫婦用的各種昂貴的紡織品,如"開書利市彩,畫眉天孫錦,官綠公服,開合銷金紅[16]"紡織品里還包括兩種樣式不同的"籍用紫紗"、"籍用官綠紗條",三十套紅綢衣服,十五件刺繡品,兩對扎頂髻的帶子。還在"雙金魚袋"里"納本側禮書三緘"③。

雖然在司法案例中表明像鄭氏這樣在陪嫁物品中擁有這么多奩田的并不多,但是用土地做嫁妝也很常見。陪嫁田稱為"隨嫁田"或"奩田".據史料記載:

璩氏在父親去世后陪嫁時從祖父給的奩產當中獲得了二十五畝的地產,須繳納六十六石稅。蔣氏的嫁妝里擁有一塊十余畝的土地,須納稅額三十一石谷物。孤女石氏也得到了叔叔給的土地做嫁妝。

奩具一般是指首飾和衣服等。富人家的女兒出嫁時,奩產當中擁有非常多的衣服。黃昇與福州的宗室子結婚,陪嫁的物品當中包含一百多塊花色繁多、圖案精美的衣料和兩百多套衣服。洪邁的故事里有一位周氏,嫁妝當中包含一百多塊粗綢、七十匹絲綢、三十卷生絲。衣服絲綢可以長期存放,特女人常常把首飾衣服贈與親戚及夫家的女眷,作為她們日后的嫁妝。奩錢同樣可以成為嫁妝,一位屠戶的妻子從娘家帶來幾十貫錢作嫁妝。

嫁妝的多少用"貫"做單位,每貫相當于一千銅錢,據史料記載秦檜的妻子的嫁妝值二十萬貫。南宋一小吏在妻子去世后用其生前帶來的奩財買了一個妾仍剩余一千貫。女人的妝奩里有時竟還有金子。據史料記載一女性的嫁妝里有一座二尺高、白玉琢成的獅子像,可見當時厚嫁之風之盛。

2.2 宋代的厚嫁之風

在宋代,厚嫁之風盛行,嫁妝在整個家庭的日常開銷當中占有的比例非常之高[3].婚姻觀念逐漸由唐代的門第婚姻向宋代的財利婚姻轉型,《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一》有一段史料云: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于簿狀,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①在實利主義婚姻的大氣候下,金錢成為宋人選擇結姻對象的主要考慮因素。

士人紛紛感嘆世風日下,在《書儀》[17]當中司馬光是這樣描述的:

"文中子曰:昏娶而論財,鄙俗之道也,夫婚姻者所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今世之貪鄙者,將娶婦,先問資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②,蔡襄也對此做出了評價:

"婚娶何謂,欲以傳嗣,豈為財也,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隨其貧富,未有婚姻之家不為怨怒"③。

那么南宋的婚姻風氣又是如何的,浦陽鄭氏的《鄭氏規范》[18]和袁采的《袁氏世范》[19]中都對婚姻論財的風氣持否定的觀點:"婚嫁必須擇溫良有家法者。不可慕富貴,以虧擇配之義④","男女議親,不可貪其閥閱之高,資產之厚…⑤"

兩部著作里都表達了不要貪圖婚財的觀點,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婚嫁逐利思想之盛。我們可以說,這種現象是當時的基本現象,它在空間、時間、社會階層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在空間方面,流傳至今的一些宋元地方志可為證據?!秴强D經讀記》記:"顧其民,崇棟宇,豐庖廚,嫁娶喪葬,奢厚無度…"①;《長安志》[20](長安)記:"民……羞不相及,嫁娶尤崇侈靡"②;位于浙東的永嘉地區則被形容為"嫁娶喪葬,大抵無度,坐是至貧窶不悔…"③。而記載福建地區風土人情的《淳熙三山志》則是上文蔡襄批評之緣由所在④,所謂"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正是指此地而言?!端问贰肪砣偃摹秾O覺傳》中當時福建的厚嫁習俗[21]:

閩俗厚于婚喪,其費無藝,覺裁為中法,使資裝無得過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數,葬埋之費亦率減什五…"⑤孫覺"裁為中法"之后當地婚姻嫁娶"以百數",說明了福建民間在他來到之前有不少因錢財問題而無法舉辦嫁娶之禮的家庭。按照史料折算,"資裝無得過百千",嫁資在一百貫上下,對當時農村五等戶制中下三等農戶及客戶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然而這還已經是"裁為中法"對嫁資的數額明令進行限制的結果了!此外,其他地方如四川(巴州)等也有"娶婦必責財"的情況存在⑥,此地的少數民族也"婚嫁以粗豪汰侈為高,聘送禮儀,多至千擔,少亦半之…"⑦。

婚姻論財現象之廣泛不僅橫跨整個宋代,更是遍布各個階層,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史料中都有大量記載。以宗室為例,《宋史·食貨一》和《容齋隨筆》所記神宗朝"嫁一公主至費七十萬緡"⑧:"公主下降,初被尚者即拜駙馬都尉,賜玉帶,襲衣,銀鞍勒馬,采羅百匹,謂之系親。又賜辦財銀萬兩,進財之數,倍于親王聘禮…⑨"婚財"倍于親王聘禮",可知在宗室婚姻當中,奩產的數量是遠遠超過聘財的。

那么宗室諸王的聘禮又是多少呢?據《宋史·禮志十八》所記,諸王聘禮:"賜女家白金萬兩,……用羊二十口,酒二十壺,彩四十匹…"⑩,后續的"定禮"、"納財"等禮數也是花費巨大。南宋理宗朝年間周漢國公主出嫁:

"諸閫及權貴各獻添房之物,如珠領寶花、金銀器之類,時馬方山天驥為平江發運使,獨獻羅鈿鈿柳箱籠數百只,并鍍金銀鎖百具,錦袱百條,共實以芝楮百萬"①。

另外,《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偽福國長公主之適高世榮也,奩具凡二十萬緡"②,而這還是縮減后的費用。與驚人甚至可以說難以實現之婚姻費用平行的是,宗室婚姻對象的社會階層卻越來越低。其中一個原因是隨著宗女人數大幅增長,類似上文那種天文數字的嫁妝費只能在公主出嫁時才能見到,至于一般宗室女,北宋中期訂立的嫁妝預算額從一百五十貫至五百貫不等,并不算特別高昂③,到了南宋初年,更大幅縮減此項預算④,當時還出現了"有司不時給,宗女貧不能行,多自稱不愿出適者"的特殊情況⑤。

在這種趨勢下,社會階級不如士人的富農、富商完全有能力并且愿意娶宗室女為妻。這種被稱為"宗室賣婚"的現象在宋朝屢禁不止⑥,擁有經濟實力的社會階級利用和宗室聯姻來提升自己社會地位,最終融入了宗室階層,⑦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婚姻論財化所帶來的必然后果⑧。

和宗室階層一樣,有朝職名位的官宦及士人家庭婚姻論財之風亦甚⑨,所謂"衣冠之家,隨所(家產)厚薄則遣媒妁往返"⑩,將社會地位、家產等因素與婚姻掛鉤,家產越多、社會地位越高者婚娶開支越大,造成家境不景或家道中落士人家庭女兒難以嫁出的現象?!端问贰酚涊d了很多例子,例如《司馬旦傳》這樣描述:"嘗有以罪免官貧不能存者,月分俸濟之,其人無以報,愿以女為妾。旦驚謝之,亟出妻奩中物使嫁之"11;《趙摔傳》:"擠長厚清修,人不見其喜慍,平生不治貲業,不畜聲伎,嫁兄弟之女十數,他孤女二十余人"12;《張存傳》:"收恤宗屬,嫁聘窮嫠,不使一人失所。"13《司馬旦傳》中的"以罪免官貧不能存者"、趙撲的"兄弟之女"、張存的"宗屬"都是士人家庭的親屬,同樣面對婚嫁論財問題,嫁女尤為困難。以上是北宋時事,到了南宋,這種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南渡后號為中興四大將之一的劉光世,他的庶女在金人統治之北方淪落到"為人豢豕",要靠洪皓"贖而嫁之".

陳規"為女求從婢,得一婦甚閑雅,怪而詢之,乃云夢張貢士女也,亂離夫死無所托,鬻身求活。規即輟女奩嫁之"②,值得注意的是,陳規作為有功名的士人,不能另外為張貢士女準備一份裝奩,而要犧牲自己女兒已經準備好的那一份,一方面可以說陳規家境不如趙手卞、張存,另一方面亦見士人嫁女時裝奩的隆重其事,價格不菲③?;橐稣撠攲κ咳思彝ピ斐傻呢摀诜浇ㄐ碌摹端未橐稣撠敗芬晃闹锌梢哉业礁嗬?,即使是像王安石、范仲淹、陸游這樣的名臣大族,也視其為頭痛的問題。范仲淹在為義莊制訂支出的規則時,劃出三十貫作為女兒出嫁時所使用的奩產,劃出二十貫作為兒子娶婦時所需要的聘財。隨著嫁妝的不斷走高不少家庭不得不得舉債嫁女。蘇軾曾出借二百貫資助親戚嫁女。蔡襄在福建任州官時,在發出的檄文當中指引百姓對待婚姻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娶婦何,謂欲以傳嗣,豈為財也。"然而事與愿違,收效甚微,州民在娶妻之時依然只關注奩產的多寡,甚至對對方的家庭出身社會地位不聞不顧。嫁妝一旦送到新郎家,"己而校奩橐,朝索其一,暮索其二。夫虐其妻,求之不已。若不滿意,至有割男女之愛,輒相棄背,習俗日久,不以為怖。"④除了士人家庭及其親屬、宗族成員外,真正的民間家庭又是怎樣的呢?宋初名臣李若谷任知州的時候,見"民貧失婚姻者",即"出私錢助其嫁娶"⑤;沈遘見"民或貧不能葬,給以公錢,嫁孤女數百人"⑥;這里的貧民恐怕就是下層的小農家庭。侯可任華成縣令時發現當地有很多沒有嫁出去的老姑娘,因為"巴人娶婦,必責財于女氏。"于是他想了個法子,根據當地的經濟水平結合個人的家庭狀況,給奩產限定了一個數額,并規定超過限額會受到怎樣的處罰,這條法令一經施行,大齡未婚女性驟然減少,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在南宋,劉宰見到"某無田可耕,某無廬可居,某之子女長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經理"⑦,可見婚嫁在當時人眼中是和居住、生存并列之人生基本問題。而南宋道學家如朱子、李侗、真德秀等,也都為了解決下層百姓的婚嫁問題而煞費苦心⑧,盡管缺乏奢華的本錢,民間家庭婚嫁依然竭盡財力,喜為攀比。以福建這樣的"重災"地區為例,盡管北宋時有蔡襄、孫覺等名臣治理該地,極力沮其婚姻論財風氣,然而到了南北宋之交,依然不見改善。當時福建漳州地方官廖剛對此有非常生動的描繪:

"本州島有習俗之弊,婚嫁喪祭,民務浮侈,殊不依仿禮制。娶婦之家,必大集里鄰親戚,多至數百人榷牛行酒,仍分彩帛錢銀,然后以為成禮。女之嫁也,以妝奩厚薄外人不得見,必有隨車錢。大率多者千緡,少者不下數百貫。倘不如此,則鄉鄰訕笑,而男女皆懷不滿?!徽咭院莱尴喔?,貧者恥其不逮,往往貿易舉貸以辦,若力有不及,寧姑置而不為?!L聞泉福興化亦有此風,而此郡特甚。臣嘗詢之,雖愚民亦或自知其非,而怵于流俗,莫能自革①".

這是福建民間婚嫁風俗的真實面貌。為了夸耀面子遂有"隨車錢"、大集親鄰、擺酒席、舉貸辦婚種種現象出現,以致于民間形成了一種沉重的社會輿論壓力,如果某家聘禮或嫁妝不夠豪華,不但鄰里訕笑,甚至新人自己也不滿意。在這種輿論環境下,百姓難以自拔于流俗,地方官難于著手改革②,縱使有識之士奔走呼吁"嫁女須隨家力,不可勉強"③,也撼動不了當時的奢靡攀比之風。

2.3 嫁妝走高的原因

嫁妝費用的增多無疑是士人階層重視締結好姻緣的副產品。嫁妝在別的社會也有走高的情況,通過提供可觀的聘禮給未來兒媳的娘家,男人便可以使帶著可觀的嫁妝的新娘來到自己家;由于妻子的家人通常會把男方的聘財作為奩產的一部分,因而女方家的財產不會增加,而奩產卻直接從女方家里轉移到男方家里,所以在男方看來,從能獲取婚財的角度,聯姻也非常具有吸引力[29].盡管夫家族人對媳婦的奩產不具備任何的權利,甚至連丈夫在沒征得妻子的同意下也不能輕易動用奩產,但媳婦的奩產最終還是要傳給孫子輩。對一個最終將把家產分割給幾個兒子的家長說來,這種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從娘家的家長角度來看,他們同樣熱衷于聯姻,投資奩產,因為妻子的父母花費不菲的代價把女兒嫁入夫家,可以寄希望于日后從夫家得到更多的幫助,豐厚的嫁妝能使得女兒在夫家的地位更高,姻親更為穩固[30].袁采勸告殷實之家可以把財產分給女兒一些,因為今后如果發現兒子不中用,二老便可投靠女兒,甚至可以依靠女兒送葬、祭祖。④嫁妝加強了姻親之間的紐帶,因為它可以在長時期里成為雙方的共同財產。

2.4 嫁妝引發的糾紛

很多家庭明確打算通過豐厚的陪嫁加強兩家之間的聯系。然而嫁妝像任何一種財產一樣很容易引起紛爭,使親戚變成敵人。男人可能為了女人的嫁妝娶她,然后再把她趕走。

有著豐厚奩產的女性成為利益追逐的焦點,清明集中有個案例涉及再婚父母的女兒。丈夫去世后,妻子攜女改嫁,妻子亡夫的女兒是前夫的財產繼承人,很小的時候前夫就給女兒訂了婚,但出嫁的時候男方發現她母親把她原來的奩產減少了,于是向官府提起訴訟。①宰相杜衍原本出身官宦家庭,父親在他出生以前就去世了,他被祖父帶大。

杜衍的父親前妻生的兩個哥哥不喜歡他母親,杜母不得已改嫁他人。杜衍十五六歲時祖父過世,兩位哥哥以杜母已經嫁走為由要求杜衍交母親的奩產并打傷了杜衍,杜衍不得已逃出家門,四處流浪,后得一富商欣賞,把女兒嫁給了他,后來妻子用奩產資助杜衍考中了進士。

像杜衍這樣出身名門但又沒有錢財的人,可以通過與富人家的女兒結婚確立自己,得益于女方的嫁妝,求得個人發展。然而這種"婦財"也會引起兄弟間的敵意:畢竟由于母親的財產,杜衍被異母兄刺傷,不得已從家里逃走,就這樣與父親的家族斷了聯系。不僅如此,嫁妝甚至并未確保他母親過上舒適的寡居生活,還使異母兄為此騷擾杜衍的母親,迫使她兩手空空離開了家。袁采也敦促父母給女兒置備奩產時要小心謹慎,"嫁女須隨家力",通過法律手段保護孤女的財產繼承權。"孤女有分,近隨力厚嫁。合得田產,必依條分給。若吝于目前。必致嫁后有所陳訴。"②

2.5 嫁妝對宋代女性的意義

嫁妝對于宋代婦女意味著什么?擁有嫁妝是否提高了婦女的地位,使她們行動更自由,可以得到普遍的尊敬或影響家庭事務的決定?對于妻子而言,帶著一箱箱的衣服、首飾和地契步入婚姻所產生的心理價值與她可用嫁資做什么同樣重要。這意味著:第一,嫁妝證明她不是妾這個事實:她不是被娘家賣掉的;相反,家人通過置備豐厚的奩產來表達對女兒的愛;第二,豐厚的嫁妝能讓夫家感到高興;第三,作為女性的主要財產權利,奩產能給女性帶來保障,可以成為寡婦的生活來源;第四,奩產能提高女兒婚后在夫家的地位[31].

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時段里,從嫁妝的角度看,宋代尤其是南宋無疑是妻子和女兒們遇上的最好的時期。但奩產的增多,女性地位的提高又是與男尊女卑程朱理學的觀念不相契合的。比如司馬光擔憂女人把嫁妝視為私人財產以后帶來的隱患;他對家庭的看法,側重于把它視為共財的團體,奩產私有化容易引起財產矛盾。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