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中國的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
文革結束后,中國走向了一條全新的改革與開放的道路,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辯證思維方式以及以此為基礎而形成的鄧小平理論,成為指導我們前進的燈塔。在新的歷史時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集中體現了對鄧小平同志的辯證思維方式,是馬克思主義中國話的最新成果。新的黨和國家領導集體緊緊把握住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所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這一點也同樣是堅持以鄧小平同志的辯證思維方式為重要指導,并純熟地應用于各個領域,不斷把思維方式的變革推向前進。
一、靈活性思維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的應用
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時候首先要認識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其活的靈魂,這一點嚴格要求我們在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時候要注重“靈活性”,即根據實際情況“量體裁衣”。而鄧小平同志正是這樣做的,他不僅沒有固守馬克思主義的現有原則,反而是大膽創新,將科學的辯證思維方式運用到問題分析、指導實踐中去,這才在全國掀起了改革開放的大浪潮。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中國文革之后百廢待興的局面,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經過一番艱苦奮斗,黨領導人民提前實現了“翻兩番”的宏偉目標; 在綜合國力顯著得到增強的同時,在我國初步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 經濟的大發展使得城鄉居民收入成倍增長,帶來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政治方面,鄧小平同志支持黨中央平息了一九八九年的動亂,避免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他在一九九二年的南巡講話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對“姓資姓社”的問題給予了一個完美的答案,這就為改革開放鋪平了前進的道路。不僅如此,鄧小平同志還充分運用其辯證思維方式,對在以前教育體系中被革除的諸如政治學、經濟學、法學以及社會學等諸多人文學科進行了恢復,尤其重要的是,恢復了高考制度,從而有效的推動了我國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這一點同樣不容忽視??偠灾?,改革深入到了全國的各個地方和各個領域中,全面推動了社會的向前進步。
物質是永恒運動的,世界是不斷變化的,為了適應這一點人們的思維就必須要具備充分的靈活性,不能僵化和保守。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的巨大成就充分顯示了鄧小平同志辯證思維方式的靈活性。改革開放的過程,不僅是制度上的改革與環境上的對外開放,更加重要的是國家領導人和廣大人民群眾思維上的創新性和開放性。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重拾我們的辯證思維傳統。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彰顯的整體性思維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所處的時期,時代主題并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但卻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從國際來看,世界形勢跌宕起伏、風云變幻。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遇到嚴重挫折。而后世界開始朝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高科技迅猛發展、綜合國力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方向發展。從國內來看,我國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和關鍵時期,所面對的基本都是深層次的、難度大的問題,例如貧富分化、環境惡化、貪污腐敗、信仰迷失等等。如何順利解決這些問題,將關系到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國際和國內環境的新變化使執政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復雜矛盾和問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個具有高度辯證思維的思想體系,這一創造仍是基于鄧小平同志的辯證思維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從事實上體現其辯證思維的。在系統學的視域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實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系統?!按硐冗M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核心,“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代表人民最廣大的利益”的是主要內容。由此看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辯證統一不僅豐富了鄧小平同志辯證思維方式,而且還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除此之外,江澤民同志還在黨的思想路線上進一步豐富發展了鄧小平同志的辯證思維,他在毛澤東同志的“實事求是”和鄧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的基礎上提出和強調了“與時俱進”。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闡述了“與時俱進”的概念,提出推進創新必須做到“三個解放出來”,打破了那些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從而打破了那些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教條式的理解,打破了那些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從而給鄧小平同志辯證思維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江澤民同志在思想路上進一步豐富發展鄧小平同志的辯證思維,集中體現在對鄧小平同志“兩點論”思維的全面繼承了發展。江澤民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堅持兩點論的觀點,分開來看。不能沒有改革,但改革的目的是發展,改革不能危機穩定。不能只要穩定,而忽視發展和改革。只有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才是真正堅持“兩點論”辯證思維,堅持正確的方向。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不僅僅進一步發展和豐富了鄧小平同志的辯證思維,也在深層次上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方式的自我批判,是它從分尊重生產力的決定作用和人的主體精神而產生的積極成果。
三、科學發展觀體現了“以和諧為主題的矛盾思維”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發展問題逐步凸現為人類社會的首要問題。鄧小平同志的發展理論,其實就是在新形勢下,回答如何建設一個社會主義大國的問題。在發展的思維上,鄧小平同志摒棄了過去那種由政府主導的、以計劃為特征的片面發展觀,形成了以人為本、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辯證發展觀。
21 世紀初,發展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中又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在我國“先富起來”的發展戰略指引之下,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創新思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發展呈現出巨大的不平衡的態勢。無論是縱向上的城鄉發展,還是橫向上的經濟社會發展,都很不協調。不僅如此,我國的發展,還面臨著巨大的生態與環境壓力。據國際經驗,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了 1000 ~3000美元的區間的時候,這個國家往往就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如果銳意改革,處理好社會的各種矛盾,社會就能在以往發展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從而最終實現國家的現代化。但是如果沒有處理好社會上的矛盾,那么社會的發展就會像“拉美陷阱”一樣,陷入停滯狀態。當前,我國正處于這樣一個發展的十字路口,社會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圍內激化。
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審時度勢,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中,正式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中,還在“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戰略構想。在而后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中,黨中央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大方面進行和闡釋,要求統籌發展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口、資源以及環境等六大方面的發展,保證發展的全面協調可持續??梢哉f,科學發展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偉大構想的理論基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鄧小平同志理論的基礎之上,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理論創新,在新形勢下發展了鄧小平同志的理論。從本質上來看,就是繼承了鄧小平同志的辯證思維方式。
以鄧小平同志的辯證思維,來思考當今中國遇到的問題,從而在新的歷史形勢下集中體現了辯證思維方式的和諧性。
可以說,科學發展觀,就是對“以和諧為主題的矛盾思維”的集中體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對矛盾的同一性和對立性有著正確的認識,重視其同一性,并且對其對應性有著清醒的認識。在實踐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構,肯定會遇到多種多樣的矛盾??茖W發展觀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看待發展,這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解決矛盾。這種全面協調可持續性就是對鄧小平同志辯證思維方式的應用。第二,從發展的視域層面來看待矛盾,以過程性作為研究矛盾的主要切入點,著重于在過程中不斷解決矛盾。矛盾是處于不斷的發展之中的,沒有靜止的矛盾。因此,正確看待矛盾的方式,就是用發展的思維,從過程性的角度來看待矛盾。在這種情況之下,矛盾會處于“出現———解決———新的形式出現”的循環之中。
第三,正確認識到矛盾的復雜性,以復雜性思維來處理矛盾。第四,圍繞中心,以全面性思維,來實現和諧社會的建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核心任務和目標,這一核心任務和目標是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也是評判社會主義建設狀況的指標。因此,要緊緊圍繞這一中心,以全面性的思維,來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構。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對辯證思維方式的繼承和發展。
總而言之,理論思維是一個國家發展和強大的思想基礎,是中國共產黨人所要遵循的內在理論邏輯。從本質上來看,鄧小平同志的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
無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還是科學發展觀,都是對鄧小平同志辯證思維方式與時俱進的集中體現。
參考文獻
〔1〕胡錦濤. 十八大講話報告.
〔2〕習近平.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 求是,2008\\( 1\\) .
〔3〕王玉鳳. 關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 兵團黨校學報,2008\\( 1\\) .
〔4〕胡錦濤.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0 周年大會講話.
〔5〕饒銀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述. 中央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