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共七大上確立的毛澤東思想,其精髓是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統一戰線。1997年十五大正式確立的鄧小平理論同樣也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其實質是毛澤東思想在新時期繼承與發展。2002年十六大正式確立的三個代表更是對鄧小平理論思想的進一步探究與發展。而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其基本內涵是堅持與時俱進理論思想的品質。
一、毛澤東思想主要解決了中國的“主權”問題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先后進行了太平天國革命、北伐戰爭、國民革命,都沒有徹底解決中國的“主權”問題。1919年的“五四”運動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雖然經過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共黨人領導的中國革命,著實走了一些彎路,直到1935年的遵義會議之后,才正式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池位,在毛澤東同志的帶領下,經過八年抗戰和三年解決戰爭,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中國“主權”完整。中國革命之所以能成功,主要依靠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黨的統一戰線為主要內容的毛澤東思想。
二、鄧小平理論成功解決了中國十三億農民的“吃飯”問題
建國以后,中國大地千瘡百孔,百廢待興,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償試,表現的主要形式是成立人民公社,吃“大鍋飯”,廣大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走所謂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共產主義,由于大躍進走的步子太快,太理想化了,導致的結果是群眾“出工不出力”,“種田收人少”,群眾積極很強,經濟發展卻慢,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國的經濟可以說到了面臨崩潰的境地。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鄧小平同志根據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果斷的提出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既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個人的,極大地調動了全中國十三億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據有關資料顯示,八十年代初農業連續三年大豐收,農業產值成倍翻番,家中有了糧,農民喜洋洋,鄧小平同志實事求實的理論指導,徹底解決了中國農民長期以來的“吃飯”問題,農村改革非常成功,千百萬農民銘記在心。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累了治黨治國的寶貴經驗
農村成功實現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步人了快車道。不改革就死路一條,貧窮落后就會挨打,不改革永遠不會發展,中國要發展,中國要強大,就必須改革,改革開放就會有蒼蠅進來,摸石頭過河就有跌倒的可能。因此,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僻如腐敗問題等等,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共黨人,懲治腐敗,大膽改革,讓人們認識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應該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讓人們認識到什么樣地黨才是值得建設的,應該如何建設,集中起來就是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我們黨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
四、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中共黨人,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國際國內不斷變化的新形式,新問題,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形成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是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十七大報告提出的要求、目標、任務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第一是要求。十七大報告對深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強黨的建設四點要求;第二是目標。主要包括: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公民參與政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弘揚好的道德風尚、發展社會事業、改善人民生活。第三是任務。經濟、政治、文化、國防、祖國統一、和平發展、黨的建設都體現著科學發展觀的指導。L匕如黨的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黨的理論創新引領各方面創新。要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边@個最新成果就是科學發展觀,強調要在全黨開展深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把科學發展觀寫人了黨章的總綱,明確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彼?,科學發展觀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體現。目前我們黨仍然面臨著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外部環境四大考驗,當下,我們黨正在進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其目的就是教育我們的廣大干部群眾,要堅定自己的信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重要論述,倡導實干興邦,密切聯系群眾,真正做到敢于擔當,敢于負責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