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在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的涵義
文化即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又是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特指社會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中,文化是階級斗爭的武器,一定的文化是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定的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應,然而一定的文化又對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二)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個社會的發展與這個社會相對應的文化發展緊密相關。雖然文化的發展依賴著經濟與社會的進步,但是文化對經濟社會的進步同樣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文化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那么該文化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社會呈現和諧狀態;如果文化與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那么該文化對社會的發展起到阻礙的作用。
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歷程說明,每一種舊的社會制度、舊的發展體制不能進一步運作下去的時候,文化對于新的社會制度、新的文明體制建立起到的先行作用特別大。因而,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新的社會制度取代舊的社會制度,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由于我們生活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并且每個人所處的自然環境、自身素質和對精神物質的追求又各不一樣,因而社會中存在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等等矛盾,而且還存在大量的人自身的精神世界矛盾。
我們要想消除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種種矛盾,就必須借助文化的力量,借助其具有的熏陶、教化、激勵的作用,充分發揮先進文化的凝聚、潤滑、整合作用,通過有說服力的、貼近民眾的文化傳播方式,將誠信、正義、公道等核心價值潤物無聲地浸入人民的心底。
文化雖然是屬于精神領域范疇,但是它可以依附于語言和其他文化載體,形成一種特定的社會環境,對生活于其中的人們產生不可抗拒的同化作用,為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善惡觀的正確樹立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他們認識、分析、處理問題能力的提高指明相同的路徑,進而起到維系社會和諧、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力量。
二、張家口的文化歷史與現狀
(一)張家口簡介
張家口市,又稱“張垣”“武城”,是河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市區交界處,是北京的北大門,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民國時期張家口是進入蒙俄及東歐市場的陸路商埠。
(二)源遠流長的張家口文化
張家口地區的文化與河北大地的燕趙文化既有共通性,也有差異性。張家口文化自漢代以來就出現,明代以來得以發展,清末民初得以最終成型。張家口逐漸形成了以河北燕趙文化為核心、山西民俗為重要內容、含有察哈爾蒙古游牧文化特點的傳統文化。
縱觀張家口的傳統民俗和文化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張家口地域文化以燕趙文化和三晉文化為主要內容,兼容了蒙古等少數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歷史地理的因素決定了張家口地區的傳統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色。2.張家口文化具有濃厚歷史氣息和政治色彩。張家口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繁盛時代,也有過衰敗的屈辱時光,而張家口地區文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當時社會政治形勢的發展,又反作用于社會政治的變革。3.教化淳厚,質樸不矯飾。張家口一帶多山,少雨,土地貧瘠,在全中國來說是個貧苦的地方。但就是這樣一個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養育了一群勤勞勇敢古道熱腸的張家口人。
張家口地域文化也可以說是山的文化、仁者文化??鬃釉唬褐钦邩匪?,仁者樂山。張家口地域文化所體現的人文精神就是那種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重德操、講信義、正直大度、古道熱腸的陽剛之氣。
三、科學發展觀指導張家口文化復興
(一)抓住機遇,實現張家口跨越式發展。。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處于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同時也處于改革的攻堅期。我國各省市,努力抓住這發展的好時機,努力發展自己的經濟文化實力,為中國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自己的貢獻。張家口,這座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沉寂了太久的城市,也在積蓄著自己的力量,準備著一鳴驚人。
當前,中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形勢一片大好,中央的各項方針都體現科學發展這一要意,朝著有利于張家口的方向發展。張家口必須利用中央給的好政策,抓住中部崛起的機遇,以中央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文化復興為突破點,實現自己的全面發展。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重點突破文化領域
作為軍事重鎮,改革開放的時間較其他地區短;經濟長期落后,沒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四面環山,交通極為不發達等等,這些都是外部因素。張家口之所以長期落后,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思想上缺乏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意識。因而要想實現張家口的全面復興,必須從文化方面下手,革除其懶惰不進取之弊病,植入開拓創新之全新文化活力,使這個千年歷史文化古城重新煥發活力。
1.實現張家口文化復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是我們立黨立國的基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指針。
2.實現張家口文化復興,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張家口文化復興從根本上是人的建設,關鍵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這就要求在張家口文化復興中,更加自覺地堅持以人為本,把服務于人民群眾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地滿足張家口人民的文化需求。
3.實現張家口文化復興,必須堅持統籌兼顧。長期以來,張家口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存在著較大差距。我們的張家口文化復興,要盡量縮小這種差距,盡量使其均衡發展。要按照統籌城鄉文化的要求,在政策和投入方面向農村傾斜,加大對貧困地區文化建設的扶持力度。
4.實現張家口文化復興,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不僅指經濟的持續發展,建設先進文化,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不僅是經濟的持續發展,也是文化的持續發展。如果不珍惜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不按市場規律和文化發展規律辦事,文化建設就不能得到持續發展。
5.實現張家口文化復興,必須堅持對外開放。處理好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在各項文化建設中,既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要充分利用經濟發展優勢、人文資源優勢、人緣地緣優勢和文化品牌優勢,通過各種文化體育活動和現代傳媒手段,提高張家口文化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結束語
一個地方的發展必先由文化作為先鋒,武裝思想以實現大踏步的前進。實現張家口文化復興,乃至各個方面的復興,我每一個張家口人的夢想。當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帶領中華兒女實現百年之久的中國夢,而張家口的全面復興正是中國夢的一部分。為建設美麗家鄉而奮斗是我們每一個張家口人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鄧曉輝.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張耀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胡錦濤.十七大報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胡錦濤.十八大報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安俊杰.張家口民俗文化的特色[G].張家口門戶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