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 1 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評述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2.3 國內外研究評述
1.3 寫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寫作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創新之處
1.4.1 研究角度創新
1.4.2 理論觀點創新
第 2 章 法律運行以道德為基礎的涵義
2.1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2.1.1 道德與法律的涵義
2.1.2 道德與法律的區別與共性
2.1.3 道德與法律的相互作用
2.2 道德對立法的基礎作用
2.2.1 立法道德是立法的精神引領
2.2.2 立法道德的基本要求
2.3 道德對執法的基礎作用
2.3.1 執法道德是嚴格執法的主體保證
2.3.2 執法者的道德要求
2.4 道德對司法的基礎作用
2.4.1 司法道德是司法公正的重要支持
2.4.2 司法者的道德要求
2.5 道德對守法的基礎作用
2.5.1 守法道德是自覺守法的持久力量
2.5.2 守法者的道德要求
2.6 本章小結
第 3 章 法律運行以道德為基礎的依據
3.1 法律運行以道德為基礎的學理依據
3.1.1 道德規范是法律規范的重要來源
3.1.2 道德標準是法律良善的評價尺度
3.1.3 道德公平是法律追求的價值目標
3.1.4 道德自律是法律功能的必要補充
3.1.5 道德判斷是法律實施的重要手段
3.2 法律運行以道德為基礎的歷史依據
3.2.1 西方國家法律運行的道德基礎
3.2.2 古代中國法律運行的道德基礎
3.2.3 新中國初期法律運行的道德基礎
3.3 法律運行以道德為基礎的當代依據
3.3.1 當代中國“德法合治”理念的提出
3.3.2“主導性道德”與“當代中國法律”的融合
3.4 本章小結
第 4 章 法律運行中的道德缺失
4.1 立法道德的缺失
4.1.1 立法內容的道德公平弘揚不足
4.1.2 立法程序的民主公開尚不完善
4.1.3“部門立法利益化”現象依然存在
4.2 執法道德的缺失
4.2.1 執法不嚴
4.2.2 執法腐敗
4.3 司法道德的缺失
4.3.1 司法不公
4.3.2 司法腐敗
4.4 守法道德的缺失
4.4.1 道德缺失與食品安全違法
4.4.2 道德缺失與勞動違法
4.4.3 道德缺失與競爭違法
4.4.4 道德缺失與婚姻違法
4.5 本章小結
第 5 章 法律運行道德缺失的原因審視
5.1 從道德多元化審視道德缺失與違法
5.1.1 社會轉型期的主導性道德真空
5.1.2 社會轉型期的多樣性道德滲透
5.1.3 社會轉型期的道德公平觀誤讀
5.2 從道德利他性審視道德缺失與違法
5.2.1 道德利他性的涵義
5.2.2 道德利他性的缺失
5.2.3 道德利他性的缺失原因
5.3 從道德情緒審視道德缺失與違法
5.3.1 道德情緒的重要性
5.3.2 道德榮辱感的錯位與違法
5.3.3 道德公平感的缺失與違法
5.4 從道德需要審視道德缺失與違法
5.4.1 道德需要的物質基礎
5.4.2 立法、執法、司法道德的物質基礎薄弱
5.4.3 弱勢群體守法道德的物質基礎薄弱
5.5 從制度引導性審視道德缺失與違法
5.5.1 制度對道德的引導性
5.5.2 政治制度對執法道德引導不足
5.5.3 司法制度對司法道德引導不足
5.6 本章小結
第 6 章 加強法律運行道德建設的實現路徑
6.1 提高法律運行主體的道德素養
6.1.1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法律運行的道德基礎
6.1.2 建立道德賞罰制,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
6.1.3 加強執法者與司法者的官德建設,發揮示范作用
6.2 加強立法道德建設的實現路徑
6.2.1 弘揚立法內容的道德公平
6.2.2 完善立法程序的民主性與公開性
6.3 加強執法道德建設的實現路徑
6.3.1 轉變政府職能,建立超越性政府
6.3.2 完善政治制度,保障嚴格執法
6.4 加強司法道德建設的實現路徑
6.4.1 完善司法制度,保障司法公正
6.4.2 建立司法職業保障制
6.5 加強守法道德建設的實現路徑
6.5.1 加大違法成本,培育經營者的守法道德
6.5.2 提高勞動收入比重,培育勞動者的守法道德
6.5.3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培育弱勢群體的守法道德
6.5.4 樹立道德信仰,培育社會主義公民的守法道德
6.6 本章小結
結 論
參考文獻
致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