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12 年 11 月,十八大第一次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痹凇皠撔买寗影l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已成為全國上下共識的今天,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規劃及新模式寄予了較高的期望。
創新驅動發展實質上是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社會乃至人類向前發展。然而,21 世紀諸多高新技術 (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信息技術、核能技術等) 的創新模式及其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雙重影響,使人類逐漸意識科技創新到不能僅以創新效率、企業利潤和經濟發展或經濟效益作為目標,而忽視了其對社會、自然和人類的不利影響,推卸了科技人才及其高新企業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或社會效益。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科技創新責任管理備受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尤其是近些年來,“負責任創新”(ResponsibleInnovation)已成為歐美等國家提出的一個新的全球性發展理念,被列為歐盟 2020 年遠景規劃之一,美國學界將“負責任創新”
設定為“人類共同追求的理想”,英國、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國家開展了一系列的“負責任創新”活動,其中較有影響的理論研究活動如 2011 年 5 月在布魯塞爾和倫敦先后召開的“負責任創新研討會”,實踐活動如荷蘭鹿特丹港口擴建工程建設以及基金英國的 SPICE 項目管理等[1].可以說,“負責任創新”已經成為當前國外科技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重要形式,并得到了理論界和社會上的高度關注。
2014 年 8 月,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進一步指出,要專門研究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強調“只有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加快形成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于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要重點在用好、吸引、培養上下功夫”.科技創新的形式主體是高新企業,直接主體是科技人才??萍既瞬攀怯衅返?、有科技才能的人??萍既瞬咆撠熑蝿撔鹿芾硎强萍紕撔鹿芾淼闹黝},是高新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形式??萍紕撔买寗訉嵸|上是科技人才創新驅動,其關鍵在于如何實現科技人才的科技創新責任管理,如何驅動高新企業科學、健康發展,最終驅動整個社會不斷進步,這是目前國內外高新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實現科學發展無法回避的一個核心問題??梢?,開展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及其對高新企業科學發展影響機理研究,既是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確保高新企業科學發展的一個現實問題,也是豐富和完善“負責任創新”和“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理論體系的一個學理問題。
二、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的內涵、本質與特征
1.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的內涵
“負責任創新”的英文為“Responsible Innovation”(RI)和“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RI),被譯成“負責任創新”或“負責任的研究和創新”.近些年來國外學者開展了較多的相關研究和討論,其內涵是指創新者與社會行為者互擔責任,體現創新的可接受性、可持續性及社會滿意性。目前,負責任創新作為創新研究新興范式受到國際研究與政策廣泛關注(陳勁,2014)[2].
20 世紀 70 年代末,高新技術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出來,著名倫理學家漢斯·尤納斯提出了技術的“責任倫理”一詞;之后,漢斯·倫克則進一步豐富了責任倫理思想;21 世紀以來,德國學者托馬斯·海斯托姆(2003)首次明確提出了“負責任創新”(RI)這一概念;英國學者理查德·歐文(2013)認為負責任創新意味著通過對科學和創新的集體管理來關注未來,由預測、反思、協商和反饋 4 個維度構成[3];荷蘭學者霍溫(2013)認為負責任創新是強調所有利益相關者在研究和創新初期就參與進來;Stahl(2013)認為負責任創新是一種元責任,包含行為主體、活動和規范維度[4];Stilgoe(2013)認為負責任創新包含預測性、自省性、包容性和響應性 4 個維度[5];Schomberg(2013)從負責任創新關注焦點出發,認為其構成維度包含產品創新與流程創新;Pandza Krsto & Ellwood Paul(2013)深入探討了負責任創新的戰略和倫理基礎;Wiederhold B K(2015)認為負責任創新是指倫理上可接受的創新,基于可持續發展以驅動社會公共利益[6].國內負責任創新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創新性質及創新規范方面的研究,較少涉及創新主體、創新環節與創新過程的研究。
國內的相關研究體現為綠色、生態、倫理化技術創新方面的規范研究。20 世紀后期,國內學者開始的綠色技術創新研究持續至今 (許慶瑞,1994;楊發明,1997;蔡寧,2000;高文偉,2008;李建清,2014)[7];21 世紀初期,隨著我國科技創新倫理問題日益凸顯,國內學者對技術創新倫理化進行了深入探索(朱葆偉,2000;邱仁宗,2002;戴艷君,2007;吳貴生、王毅,2009)[8,9],以及技術創新的生態化研究 (榮誠,2004;何小英,2007;朱其忠,2012;游達明,2014) 等。近些年來,國內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命科學技術倫理治理研究 (樊春良,2008),科技創新倫理觀建設研究 (陳勇,2011)[10]以及技術創新管理倫理矛盾研究 (夏冰,2013)[11]等領域。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探討了負責任創新的內涵、維度、形式及其對高新企業、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文獻分析和實踐調研發現,負責任創新的主體包括高新企業、政府、科技咨詢機構和社會相關團體等,但是,作為高新企業創新關鍵主體的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被學者們所忽視??萍既瞬攀情_展負責任創新的重要直接主體,其對于科技創新的人文風險性、責任不確定性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對科技創新的風險防范和責任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章認為,從內涵上看,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是從科技人才的視角出發,以其與高新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為重要前提,將科技創新與道德責任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創新預測、創新反思、創新協商和創新反饋等必要的創新環節與過程,實現科學技術的人文創新、綠色創新、生態創新和發展創新,從而有效避免科學技術創新異化,最終驅動高新企業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創新理念與創新過程。
2.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的本質
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本身就是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的第一要務是發展,即確??茖W技術的健康發展,推動高新企業的科學發展,促進科技人才的全面發展,解放社會生產力,加快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第二,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即以科技人才全面成長為本,以科技創新服務的個體、群體及社會利益為本,以人類社會進步為本。第三,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方法是統籌兼顧,即在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過程中,要從歷史的、發展的角度出發,在考慮科技人才成長、相關者合法權益保障、高新企業科學發展、兼顧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前提下,開展科技創新的預測、協商、評估和反饋等活動,實現綠色創新、人文創新和生態創新,達到全面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注重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體現了創新效率與人文價值的融合,其本質是科技人才創新活動過程中真、善、美的有機結合??萍既瞬咆撠熑蝿撔碌摹罢妗敝饕w現了科技人才在創新過程中要遵循科學技術創新的規律和特點,探索科技創新的內在機理與外在特征,提高科技人才科學、高效創新的效率,展示科技人才創新過程中勇于追求真理,挖掘事物本質的科學精神;“善”主要體現為科技人才創新過程中應該受到人文價值理念的引導與倫理道德規范的制約,使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動具有人文責任感和倫理精神,體現其社會屬性,展示出科技人才創新的人文精神;“美”則是科技人才的科技創新求真活動與人文至善價值理念的完美融合,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體現科技人才創新責任管理的藝術內涵,展示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活動的理想境界。
3.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的特征
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主要體現為科技人才的人文創新、綠色創新、生態創新和發展創新,是真善美的結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也是科技管理倫理、人力資源管理倫理與創新管理倫理實踐的融合。從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的主體、環節、領域與發展等角度來看,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是以科技人才為主體的全員責任創新
從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主體上來看,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是高新企業的一項系統全員工程,其關鍵主體是科技人才,科技人才對其是否愿意開展某個領域、某種性質、某種程度的科技創新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同時,高新企業領導者、管理人員在科技創新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方面都將起到不可忽視的監管與推動作用;高新企業其他人員也有義務支持科技人才的負責任創新活動,如積極配合科技人才開展科技創新的預測、評估、協商與反饋工作等??萍既瞬咆撠熑蝿撔率歉咝缕髽I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形式,單獨靠科技人才自己去開展該項活動是很難完成的。
(2) 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是以創新的預測、評估、協商、反饋為主的全程責任創新
國外著名的負責任創新研究學者理查德·歐文(2013)對負責任創新的重點環節進行了深入研究:如負責任創新中的預測由技術評估情景規劃、遠景掃描、場景模擬和愿景評估等構成;評估由多學科合作與訓練、實驗室中嵌入式的社會科學家和倫理學家技術倫理評估、行為準則研究等構成;協商由共識會議、公民聽證會、科技咨詢機構與協商映射等構成;反饋由巨大挑戰和專題研究項目的組合、開放獲取和其他透明機制、利基管理和價值敏感性設計等構成[1].國內學者陳勁等(2014)也認為負責任創新包括創新的預測、評估、協商、反饋等不同階段和環節[2].同理,科技人才在負責任創新過程中,應以人文價值為指導,與高新企業共同開展好科技創新的預測、評估、協商和反饋等主要工作,真正實現負責任的、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創新活動。
(3) 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是以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應用為主的全面責任創新科技人才的創新主要涉及到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應用等方面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今天的科學研究,尤其是高新企業的科學研究,應該在有限的創新成本下更多地為企業、為社會、為人類服務,體現其應用性,提升創新管理效率,以促進企業、社會甚至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此外,高新企業中的創新更多的是技術開發與應用層面的創新,技術開發與應用范疇的創新則應堅持負責任的原則,避免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及違背人文倫理現象的出現,最終實現綠色創新、人文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創新的目的。
(4) 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是動態調整、與時俱進的全時責任創新社會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科技創新也體現出不同的歷史背景與時代特征,如從 20 世紀漢斯·尤納斯的“責任倫理”到托馬斯·海斯托姆(2003)的“負責任創新”(RI),再到今天更具有普遍意義上的“負責任的研究和創新”(RRI)等。創新的責任范疇也應隨著歷史的發展,在人文創新、綠色創新和生態創新等局部創新義務前提下,發展到對科技人才、高新企業、整個社會、人類文明負責的發展創新、和諧創新和進步創新層面;或者說,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應從人文責任、經濟責任、環境責任等靜態責任領域,擴展到科技人才全面成長、高新企業科學發展、社會健康和諧,人類文明進步等動態責任范疇。
(5) 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是科技人才、高新企業、利益相關者及社會受益的全贏責任創新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的全贏責任創新主要體現為 4 個“Win”,第一個“W”是科技人才的“Win”,即對科技人才創新的人文引導和道德培育過程,有利于其健康成長及全面發展。第二個“W”是高新企業的“Win”,即科技人才負責任創新確保了高新企業的經濟效益、人才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開發了科技人才創新潛能,提高了企業創新績效,促進了高新企業科學發展。第三個“W”是利益相關者的“Win”,即符合人性化、生態化、綠色的高新企業創新產品與服務使利益者相關的權益得到很好的保護和照顧,包括顧客、競爭者、合作者等。第四個“W”是社會和諧發展的“Win”,即科技人才負責任的技術創新產品與服務,在確??萍既瞬?、相關利益者、高新企業“W”基礎上,進一步建立良好的人與人、人與組織、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人與社會關系,加快了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